Thursday, December 31, 2009

笔架

毛笔没处挂,自己用橡木做了个笔架。Finished with Danish Oil with Walnut stain.




Tuesday, December 08, 2009

“奇文”共賞。

且勿論文理不通,其自贊滿紙煙霞,臉皮之厚,亙古難見。
----------------------------------------

余秋雨撰寫「鍾山碑文」,碑文全文如下:

華夏大地,美景無數,卻有寥寥幾處,深嵌歷史而風光驚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鍾山之麓。此地山雄水碧,古跡連綿,徜徉其間,步步皆是六朝熏風,南唐遺韻;隱隱可見大明王氣,偉人身影。每當清秋時節,重重悲歡歸於楓葉,滔滔故事凝于靜穆。山嵐夕陽,明月林禽,真可謂中國文化之最高詩境也。

鍾山風景,美則美矣,無奈龍虎際會,風雨蒼黃,曆盡浩劫,日漸頹蕪。所幸得逢盛世,重新打點江山,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啟動整治宏圖,斥資五十億,搬遷十三村,移民兩萬餘,增綠七千畝,新建棧道,呼集物種,辟出諸多公園,重修兩大陵墓,一時氣象萬千,如畫卷新展,嶺苑初洗,經典再現。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歲月,迎迓遠近;中華文明,由此增一聚氣之谷,讀解之門。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數語,已煙霞滿紙,心曠神怡。

余秋雨己醜秋文並書

Saturday, November 28, 2009

夜臨智永千字文偶得

觀智永真草千字文真跡,足以破筆筆藏鋒之荒誕無稽。藏鋒之說來自碑刻年久風化,筆鋒自然蕩然無存。
真草千字文,名雖為真書,實帶行書意味,臨寫感覺真暢快,由此入行草易矣。想起啟功一首講智永千字文的七言絕句:
“永師真跡八百本,海東一本逃劫灰。 兒童相見不相識,少小離乡老大回。”

張克帆 兩個世界

知道張克帆很久了,但是從沒聽過他的歌。這是第一次,我很喜歡。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09

Trick or treat, smell my feet.

老婆大人這周飛去LA湊“武林大會”的熱鬧,照例就又把兄弟倆扔給我。三個都有點皮的人躺在床上,聊天來聊天去的後果就是把彼此帶壞。。昨天的主題是“你每天在幼兒園都在學什麼?”

我問安白,安白沒有立即回答,他反問我。我想了想,我在幼兒園時除了每天搶秋千外,就是學些髒話,歪打油詩。髒話不能教,那就“傳授“歪詩吧,於是,兄弟倆就在昨夜學會了:

小姐小姐別生氣,明天帶妳去看戲,看什麼戲,看什麼戲,看妳媽媽流鼻涕。
剃。剃。剃光頭;頭。頭。頭大海;海,海,海龍王;王,王,王八蛋。。。。。

其實別小看這歪詩,還用上了頂針法呢。

我們就念啊念啊,然後在“王八蛋”時,一起大笑。。

安白學會了以後,也自己主動貢獻了一首他在學校向一位女同學學來的歪歌:

Trick or treat. Smell my feet.
Give me something good to eat.
If you don't, I don't care.
I'll just put off your underwear.。。。

我們就唱呀唱呀,然後在“underwear"時,一起大笑。

還真是同我的“王八蛋”詩有異曲同工之效。

我太欣賞這歪歌了,最後還讓安白把它寫在他的日記上。
希望媽媽回來讀到時,不要昏倒。


Sunday, November 08, 2009

Anbo's ice-skating class

Took Anbo to his ice-skating class today. He is doing well over all, yet he needs to practice more on:
  1. one-leg gliding.
  2. stopping.

Monday, October 26, 2009

李永江回憶錄

【編按:今年夏天挈兒携妻回臺灣游玩,小兒“大鬧天宮”之余,無意中在老家發現了這本李永江自傳。書寫在我國中一年級時用的筆記本上,大約就是寫於1986年左右。自傳不完整,後半段嘎然而止,大約同作者一貫虎頭蛇尾的習氣有關。

李永江是個人名,一個六十余年來不見於任何一個正式文件上的名字,只有在過年祭祖時才偶爾一現。它的主人現在叫李培德,我的父親,一個沉默寡言,得了帕金森病的平凡老先生。在任何文件中,李培德只有79歲,但他實際上已經八十有二了。為什麼一個人會連名字,年齡都是假的,而且一用就是六十年?一切都要從六十年前說起。六十年前正是1949年。1949,一個將來只會在歷史課本中頂多用一兩行帶過去的年份,卻是兩岸許多人,許多家庭一切的分水嶺。

我常常在想,假名用久了,比真名那個更為真?異地住老了,比家鄉那個更是家?我想我父親回答不出,其實我也回答不出。

筆記本已年久泛黃,紙頁脆弱易碎,我惟恐很快這份心血就要灰飛煙滅,決心一有空就碼一段字,投諸網絡,使其有朝一日物質消亡,但內容長存。是為緣起。】

李永江生於民國十六年二月十二日。八齡時上小學,十四歲考入萊陽縣立初級中學,校址距家百余華里 (天吶,老先生,可不可以用我懂得的,比較通用的單位?一華里到底有多長?),上學時,日出離家,日落才能抵達,寄居在遠親家中,三年學涯,很快結束,當即考入學校新設的高中部,翌年開學,又要開始另一階段的學程。誰知當地維持治安的游擊隊,被淪散該區的共產黨召集數縣的兵力,趁春節萬家拜祭祖先之際,一舉將其擊潰。學校失去屏障,不能開學授課,學生自覓出路,我由親人介紹至當地游擊部隊工作。【待續】



Wednesday, October 21, 2009

閑章另枚

書法課要參賽,老師急如星火的催繳作品,甚至近午夜時分打電話來要將我明日“雙規”,說要輔導輔導,其實目的就是“押人取供“。幸好小孩要溜冰,老婆大人不同意,我逃過一劫。

老婆抱怨,本來”拱“我去上書法課,是為了讓我”順便“帶小孩去上他的中文課,現在可好,鬧得有點兒”喧賓奪主“。我回了句”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結果遭了老婆大人的白眼。

可雖然逃過了雙規,東西該給還是要給,出來混的,遲早是要還的。寫的是扇面,要落款,及用印。我的章全在臺灣,沒帶出來。手邊除了上次自個玩兒刻的”偉”哥章外,就只有藏書章了。不得已,只有趕緊連夜再刻個別號印,用來壓角。洗心洞是我的書齋名,就自號洗心吧。趕時間,就刻了篆白文章,邊角還隱約有刀石痕,白文線條有些偏細偏弱,若剛強瘦硬些,會更好。但已然如此,就一任自然。

年少時把書齋取名洗心洞非為洗心亦不革面,若如此,就墮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之譏。我原先是為了更原始的理由,也是少時的虛幻理想,一點兒也沒有高尚的成分在內。典故來自我讀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時,對庵澤禪師在他踞禪之地,因”憐憫“而對當地村落因戰亂而形成的眾多寡婦的”行為“,我一心向往。由而據庵澤禪師的禪洞號為己有,隱隱有勉勵自己”有為者亦若是“的激勵在內。

如今,名號依舊,但內涵已今非昔比,不復當年的豪情壯志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為伊故,我日日洗心,夜夜革面,是為記。


Friday, October 16, 2009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Just took kids to watch the movie,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It is a queer movie.

I can't comprehend what the movie is about. The movie is supposed to base on a classic children book with the same name. Yet, I feel the movie is distorted. Very disappointed.

Anbo and Anmo like it, although they don't know what the movie is talking about.

Wenlei does not like the movie at all. She thought the movie is encouraging kids to run away after misbehaving.

Wednesday, October 14, 2009

先趁此機會將漢語正名為中文

引此篇文章之因不在文章本身,而在文後的回響奇文。這篇奇文有作者自己的獨特見解,很有意思。頗有朱邦復之思想與文風,該不會就是他寫的吧。但錯字不少,應該不是他。 ~~世偉識。



在提議合編「中華大辭典」之後


*本文同時刊載於 2009.07.03中國時報

繼「識正書簡」之後,馬英九總統再提出兩岸民間合編「中華大辭典」的主張,「建議將正體、簡體兩種字詞語彙陳列比較,以利兩岸互動。」

大陸的「民間」要參與這件事情,很容易。大陸的當代簡體字典,都要以《現代漢語詞典》為參考標準,而《現代漢語詞典》是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這樣的指導機構,加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這樣的長期執行單位而形成。《現代漢語詞典》的定位、精神、內容以及方法,都有一套貫穿的理念,規範(prescriptive)功能強烈而鮮明。

但是台灣呢?台灣的民間,又要根據什麼樣的標準來「陳列」正體字的語彙呢?

過去,台灣有一套教育部編輯的《重編國語辭典》,有著相當於大陸《現代漢語詞典》的角色與作用。《重編國語辭典》溯源於一九二八年教育部所想著手編輯的《中國大辭典》。《中國大辭典》編輯歷時四年後,因為日軍進犯北平而停頓,因而在一九三六年替代出版了一部以「寫定詞形」與「正音」為兩大特點的《國語辭典》。

國民政府來台後,教育部展開重編《國語辭典》的工作,設立以指導委員會(以葉公超為首)與編輯委員會,歷時五年,在一九八一年編成《重編國語辭典》出版。由於《重編國語辭典》是以《國語辭典》為底本而成,難免有一些侷限除此之外,這部辭典龐大的篇幅(共六大卷)也在銷售上產生阻力,從一九九四年之後,就不再出版紙本,而改為網路版本為人所使用。

書 籍、報刊等,一旦不再以紙本型態存在,而只剩下數位型態的資料庫時,很多人都擔心有些資料被任意修改所產生的副作用。《重編國語辭典》不再以紙本型態出 版,而只剩網路版之後,正好成為說明這些副作用的代表。《重編國語辭典》以網路版登場時,明確說明已經做過一次修訂,因而命名為《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而 命名。但是以網路版登場之後,迄今到底做了多少次修訂,如何修訂,修訂的範圍等,都成了模糊的事情。

舉個例子。前兩年,這部網路辭典因為「三隻小豬」、「打炮」、「買春」等詞條的解釋而引起軒然大波。教育部關閉網站一個月之後,除了拿掉有爭議的條目之外,還一口氣修改了七百多條字詞。

去年底,又再度出狀況。網友發現,「資本論」的詞條下,這是「邪說謬論,為禍世界人類,至深且鉅。」由於被抨擊是戒嚴時期的思維,教育部坦承這個詞條的釋義的確「有問題、不專業」,違反了中立客觀的原則,立即從網路辭典中移除。

這些問題之所以會出現,看「打炮」事件後教育部的說明就很清楚:「目前國語推行委員編制不足,沒有編輯團隊,無法調查近年發展的新語詞,僅能就目前辭典維護,尚難加以擴充」,只能請「大家一起來找碴」。

字 典,永遠是要歡迎大家一起來找碴的。字典的進步,也可以透過編輯者如何回應、修訂這些被找出來的「碴」而看得出來。但是從教育部因應這些詞條的動作來看, 則可以知道最重要的問題還不在於編制足不足的問題,而是由於將就行事之下,整部網路辭典的「修訂」原則、方法都出了問題。「打炮」、資本論」這些詞條引起爭議就拿掉,只是在頭痛醫頭。我們看不到這些詞條來歷的說明(因為沒有紙張印刷版本的對照,也無從考據),也不知道就這樣拿掉詞條,到底算是網路上的「維護」、「更新」,還是「修訂」?「維護」、「更新」和「修訂」的界限在哪裡?網站上說自己是全面修訂前之暫行版本」,那就是還有「局部修訂」與「全面修訂」之別。兩種不同的「修訂」的根據、範圍、頻率又各是什麼?都不清楚,我們怎麼能相信這種修訂?

馬總統既然一再強調重視「正體」字,也重視正體字的使用標準,那麼在提議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之後,應該看看如何把中華民國教育部所編的這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給正體一下,最好,也出版一個紙張印刷版本好讓大家有所根據


下一篇:馬總統與兩個誤區
加入書籤: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rexhow/archive/2009/10/14/440985.html
2009-10-14 17:02作者:郝明義分類:希望地圖報迴響:1點閱:141

迴響與引用列表

先趁此機會將漢語正名為中文

中共早期靠舔俄起家,現在雖然拉狗鍊的人沒了,但狗鍊還在身上卻渾然不覺,把中文叫漢語就是其中之一,中共的民族政策是56個民族漢人佔1/56,而不是 「主流」地位,因此把中文叫漢語也就有了把國家統一通用的語言弱化成一個民族的語言之意,當初是蘇俄方便將來分裂中國用的陰謀,沒想到後來自己先分裂了, 但這陰謀不除對中國來說一直是個禍害,應該由台灣方面來解除這個不正之名。另外就是大陸用拼音字母代替方塊字的情節嚴重,你看這次閱兵的導彈型號用的都是 拼音字母的縮寫,難道用個中文就這樣難嗎?這也是長年積非成是的東西,現在學校的校服上也都用拼音字母做為校名的縮寫,流弊所及影響嚴重。

當初明太祖趕跑了蒙古人之後,首先做的事就是正衣冠,恢復漢家的風俗傳統與體制,孫大炮與毛澤東在趕跑螨清之後都沒有做同樣的事,唯一在乎的人只 有袁世凱,但卻被眾外國勢力的中國代理人共同抹黑成為了過皇帝癮而恢復帝制。現在中國林林總總的文化、禮俗、體制錯亂的現象,歸根究底的原因就是沒有正衣 冠,沒有把中國從明朝斷掉的「中華道統」或「中華傳統價值」重新給建立起來,這當然不是偶然的,而是日倭(美國)與蘇俄分頭透過他們的中國代理人所精心設 計出來的「成果」,毛澤東為什麼說今人唯獨佩服曾國番?就是看出他用中華傳統的群眾價值認同滅了佔有半壁江山的基督教勢力的中國代理人洪秀全。

懂了這一層,就懂了為什麼毛要破壞中國家庭的宗法制度,為什麼要反封建,為什麼要破四舊,為什麼文革對中華文物的瘋狂毀滅其程度遠超過了阿富汗的 塔里班!為的就是防止在出現一個曾國番來滅了毛記這個馬列邪教的中國代理人!中國大陸經過他手上整了三十年之後,不但門風不正,而且是搞得風俗及傳統顛倒 錯亂,不但如此,還把國民黨在13億人民的腦袋瓜子中洗成了「敵外勢力的代理人」,所以國民黨妄圖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以自己為中國正統自居,在大陸 是行不通的!因為國民黨自己的門風也不正,也是「民主科學」邪教的中國代理人,這兩股勢力裡面就沒有一點點對中國傳統價值的仰慕,就沒有一丁點對恢復這種 價值與體系的願望與行動!中國若一直在這兩黨的彼此堅持,彼此強加自己一方的價值觀於中國之上,那麼中國就永遠沒有復興的一天,這就是日倭、美帝、蘇俄陰 毒的地方,它們給中國下的套子是個連環套,你走得出一個你走不出第二個,你走得出第二個你走不出第三個!

所以中華文化的事不可以在枝節上著手,要從本體上著墨,要重建起足以跟基督教思想與價值觀分庭抗理的中國道統價值體系,並在中國人的家庭與文化政 治信仰上的那種與生活家庭教育緊密結合的價值體系與可操作的實踐方式,如同今日歐美社會的基督教價值主流一樣,這樣才算是正了門風,中華文化與價值信仰才 會有振興的機會,中國人才會有昂首闊步於世界文化舞台做世界主流文明主角的機會,才能把自己從冽強設計的連環套之中脫困而出!

美國的公共教育系統是為了把聰明人教笨而設計的,真正的領導統御、文化傳承、向外傳銷之道不在學校裡教,而是放在家庭與教會相結合的教育體系之 中,我們把自己國家的精英拿到人家國家訓練成笨人的教育系統中去學習,然後回到國內來再被重用成領導人,在中國社會中匯成主流,形成了言必引外國,黑頭髮 黃皮膚黑眼睛的硬體中卻裝了外國價值觀的操作系統與軟件的這麼一個領導團隊,你說若不把這些人的軟件與操作系統先給「正門風」了,你指望這些人能去弄出個 什麼重建中華文化的事功出來?

中華文明與西洋文明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中華文明是唯一建築在萬物恆動的宏觀上的文明體系,不但如此,而且是唯一具備了可實踐的人與自然互動互補的應用技術,這比把一切解釋不了的都往上帝的萬能與聖靈的加持上面套的西洋文明先進合理科學多了。

兩岸誰先具體了這一方面的認識,具備了生活上可操作的技術與知其所以然,誰就掌握了中華道統與中華文明的鑰匙,自然也就掌握住了話與權與中國人民 的中心思想與信仰,當然打破馬列邪教與三民主義copycat的曾國番就出現了,後清時代的明太祖就出現了,恢復我華夏衣冠與體制的「正門風」才能做為兩 岸統一的「天」,這也是中華文化死裡逃生的唯一途徑。希望所有立志於為中華文化做貢獻自許的同志們,能夠有這樣的宏觀與認識,並且凝聚於這樣的信仰與認識 之下,一起共同為復興中華大業來打拼,驅逐馬列與三民,還我華夏真面貌,楊我堂堂大國風!

2009-10-14 18:29 amalink

Monday, October 12, 2009

玉堂禁經

玉堂禁經


唐‧張懷瓘

  夫人工書,須從師授。

  必先識勢,乃可加功;功勢既明,則務遲澀;遲澀分矣,無繫拘【足句】 ︰拘【足句】既亡,求諸變態;變態之旨,在於奮斫;奮斫之理,資於異狀;異狀之變,無溺荒僻;荒僻去矣,務於神采;神采之至,幾於玄微,則宕逸無方矣。設乃一向規矩,隨其工拙,以追肥瘦之體,疏密齊平之狀,過乃戒之於速,留乃畏之於遲,進退生疑,臧否 不決,運用迷於筆前,震動惑於手下,若此欲造玄微,未之有也。

   今論點畫偏旁、用筆向背,皆宗元常、逸少,兼遞代傳變,各有所由,備其軌範,並列條貫。


一 用筆法


  夫書之為體,不可專執;用筆之勢,不可一概。雖心法古,而制在當時,遲速之態,資於合宜。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

   側不得平其筆,

   勒不得臥其筆,

   弩不得直,﹝原注:直則無力。﹞

   趯須【足存】其鋒,﹝原注:得勢而出﹞

   策須背筆,﹝原注:仰而策之。﹞

   掠須筆鋒,﹝原注:左出而利。﹞

   啄須臥筆疾罨,

   磔須【走歷】筆。﹝原注:戰行右出。﹞

   八法起於隸字之始,後漢崔子玉歷鍾、王已下,傳授所用。八體該於萬字,墨道之最,不可不明也。

  

  又先達八法之外,更相五勢以備制度:

   一曰鉤裹勢,須圓而憿鋒,「罔」、「閔」二字用之。

   二曰鉤努勢,須圓角而趯,「均」、「勻」、「旬」、「勿」字用之。

   三曰袞筆勢,須按鋒上下衄之,「今」、「令」字下點用之。

   四曰抬筆勢,緊策之,鍾法「上」字用之。

   五曰奮筆勢,須險策之,草書「一」、「二」、「三」字用之。

  又有用筆腕下起伏之法,用則有勢,字無常形:

   一曰頓筆,摧鋒驟衄是也,則努法下腳用之。

   二曰挫筆,挨鋒捷進是也,下三點皆用之。

   三曰馭鋒,直撞是也;有點連物則名暗築,「目」、「其」是也。

   四曰蹲鋒,緩毫蹲節,輕重有準是也,「一」、「乙」等用之。

   五曰【足存】鋒,駐筆下衄是也;夫有趯者,必先【足存】之,「刀」、「﹝橫勾﹞」是也。

   六曰衄鋒,住鋒暗挼是也;烈火用之。

   七曰趯鋒,緊御澀進,如錐畫石是也。

   八曰按鋒,囊鋒虛闊,章草磔法用之。

   九曰揭筆,側鋒平發。「人」、「天」腳是也,如鳥爪形。

二 識勢

烈火異勢

 此名「烈火勢」,出於正體,書於銘石時,或用之。法以發勢築,迅激而勁側,「從」字頭、「愈」字腳用之。
 此名「各自立勢」,勢則抵背潛衄,視之不見,考之則彰,乃鍾法,即繇白「然」字下是耳。後王逸少用之不怠。隸用之。
 此名「聯飛勢」,似連綿相顧不絕。法以暗衄而微著,勢以輕揭而潛趯,乃右軍變於鍾法而參諸行法,則《樂毅論》「燕」字、「無」字,時或用之,為後遵用,守而不替,至於今矣。
 此名「布棋俗勢」,凡拙不可為也。


散水異法


 此名「遞相顯異」,意以或藏或露,狀類不同。法以剛側而中偃,下潛挫而趯鋒,則右軍《黃庭經》、《樂毅論》用此也。
 此名「潛相矚視」,外雖解摘,內則相附。此蓋鍾法,上,下以潛鋒暗衄,下以迅趯而捷遣。右軍遵用之,於真隸常為之。
 此行書,法以微按而餉揭,意以輕利為美。鍾、張、二王行書,並用此法。
 此草書,法以借勢捷遣而已,若失之以緩滯,即其為病甚矣。不可不慎也!


勒法異勢


 此名「鱗勒」。鱗勒之中,勢存仰策,而收雖云仰收,無使芒角,芒角則失於遒潤矣。鍾、王以下常用之。
 此名「借勢」。法以不仰策及鱗勒,但取古勁枯澀,無求銛利,則其妙也。右軍通變以避駢勢。夫為真隸必先用之。
 此名草勢,法以險策捷挫,鋒露飛動而己。
 此名「平布」,凡俗不可用也。


策變異勢


 此名「遞相顯異」,法以上背筆而仰策,下緊趯而覆收。則鍾書常用此,王逸少參而行之。
 此名「借勢」,不務策、勒,但取古澀而已。雖云古澀,用筆之意,不忘仰覆之理。
 此名章草、草書之勢,法以險勁飛動。鍾、張、二王章草、草書,常用此法也。
 此名「布算」,時俗所貴,非墨家之態,戒之。


三畫異勢


 此名「遞相解摘」。三畫用筆,勢相類,不求變異,則涉凡淺。法以上畫潛鋒平勒,中畫背筆仰策,下畫緊趯覆收。此蓋王法,則《黃庭經》「三門」「三」字用之。
 此名「遞相竦峙」,蓋行書用之。法以上勒側而中策,下奮筆橫飛。鍾、張、二王行草,並依此法。
 此名「峭峻勢」,亦草書之法,險利為勝。
 此名「畫卦勢」,俗鄙不可用。


啄展異勢


 此「人」、「入」等法,法以左罨略而迅利,右潛趯而戰行,行勢盡而微著摘,出而暗收。脫若便拋,下虞流滑,則冥於凡淺。梁庚肩吾《書論》云「將欲放而更留」,謂此。
 此名「交爭勢」,蓋行草法也。法以衄鋒啄掣,捷速疾進,為勢若交急,意存力敵,失之於鈍滑,斯可慎也。陳沙門智永常用此法。
 此名章草之法。法以潛按而微進,輕揭而暗收,趯之欲利,按之欲輕,輕則滑勁而神清,肥乃質滯而俗鈍。王濛草善於此法。


乙腳異勢


 此名「外略法」,蹲鋒緊略,徐擲之。不欲速,速則失勢;不欲遲,遲則緩怯。此法蓋鍾法,稍涉於八分、散隸,則歐陽詢守而不替。
 此名「蠆毒法」,法以引過其曲,微以輕【足存】其鋒,又以徐收而趯之。不欲出,欲出則暗收,如芒刺為善。梁庾肩吾《書論》云「欲挑還置」,謂駐鋒而後趯也。


﹝寶蓋﹞ 頭異勢


 此名「若【足存】」。夫上點既駐筆挫鋒,左右亦須挫鋒,橫畫亦須挫筆。何者?勢須順,戒在及異,則王書《告誓》「實」字之「」是也。
 此名「各相顯異」。上點既側,橫畫則勒,左衄筆而擺鋒,右峻啄以輕揭,則王書《告誓》「容」字之「」是也。
 此行書法,法以圓而飛動為妙。
 此章草書之法,其於險側,務在露鋒;其於勾裹,忌於緩滯。人不得法,則失之忽微耳,切慎之。


倚戈異勢


 此名「折芒勢」,法以潛鋒緊趯,趯意盡,乃潛收之,而趯【走歷】之。鍾繇「哉」字是也。
 此名「禿出」,上下縮鋒。雖言縮鋒,亦須潛趯而頓衄,則虞世南常用斯法也。
 此名「借勢」,既不潛趯,而暗趯,法以勁利而捷遣,則虞少監、歐陽率更用此法也。
 此名「背」,趯時用之。蓋所以失之於前,正之於後,故右軍有言曰︰「上俯而過矣,下衄勾而就之」,則《告誓》後「載」字是也。


頁腳異勢


 此狀上畫平勒而仰收,其次暗築而憿鋒,左右謂之鉤裹,其中布點相顧以更稱美。夫以上竦之而仰策,則中偃而平收;夫以策而再竦,則左啄而右側。故鍾、張、二王應從「頁」並用之。
 此名「斗」。折不仰不策,點不偃不收,謂之「壘塹」,張長史名之「總櫺」,非書家所為也。


垂針異勢


 此名頓筆,以摧挫為工。此乃古法,鍾元常守而不失,改為「垂露」。
 此名懸針,古無此法,右軍書《曲江序》,「年」字緣向下頓筆,「歲」字三畫藏鋒,與「年」字頓相逼,遂改為垂露頓筆直下垂針。後人立懸針相承,遵此也。


三 結裹法


  夫言抑左升右者,「圖」、「國」、「圓」、「冏」等字是也。
  夫言舉左低右者,「崇」、「豈」、「耑」等字是也。
  夫言促左展右者,「尚」、「勢」、「常」、「宣」、「寡」等字是也。
  夫言實左虛右者,「月」、「周」、「用」等字是也。
  夫言左右揭腕之勢者,「令」、「人」、「入」等字是也。
  夫言一上一下不齊之勢者,「行」、「何」、「川」等字是也。
  夫言用鉤裹之勢者,「罔」、「岡」、「白」、「田」等字是也。
  夫言欲挑還置之勢者,「元」、「行」、「乙」、「寸」等字是也。
  夫言用鉤努之勢者,「均」、「勻」、「旬」、「勿」等字是也。
  夫言將欲放而更留者,「人」、「入」、「木」、「火」等字是也。


  凡工書,點畫體理精玄,約象立名,究之可悟。豈不以點如利鑽鏤金,畫如長錐界石,仿玆用筆,坐進千里。
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備,然後為書,茍守一途,即為未得。


  夫用筆起止,偏旁向背,其要在蹲馭。起伏失勢,豈止於散水、烈火?其要在權變。改置裹束,豈止於虛實展促?其要歸於互出。曉此三者,始可言書。

永字八法詳說

永字八法,非关八种字法,乃八种笔势。--世伟


永字八法詳說


宋‧佚名

  《禁經》云︰八法起於隸宇之始,自崔、張、鍾、王傳授,所用該於萬字,墨道之最,不可不明也。隋僧智永,發其指趣,授於虞秘監世南,自玆傳授遂廣彰焉。李陽冰云︰昔逸少工書多載,十五年中偏攻「永」字,以其備八法之勢,能通一切字也。八法者,「永」字八畫是矣。


一,點為側。

二,橫為勒。

三,豎為努。

四,挑為趯 。

五,左上為策。

六,左下為掠。

七,右上為啄。

八,右下為磔。


訣一

  側蹲鴟﹝chi4﹞而墜石,勒緩縱以藏機。弩彎環而勢曲,趯峻快以如錐。 策依稀而似勒,掠仿佛以宜肥。啄騰凌而速進,磔抑【走昔】以遲移。

訣二

   側不愧臥,勒常患平。努過直而力敗,趯宜存而勢生。 策仰收而暗揭,掠左出而鋒輕。啄倉皇而疾掩,磔【走歷】【走昔】以開撐。


佚名《永字八法詳說》


側勢第一


  側不得平其筆,當側筆就右為之。口訣云︰先右揭其腕,次輕蹲其鋒。取勢緊則乘機頓挫,借勢出之。疾則失中,過又成俗。夫側鋒顧右,借勢而側之,從勁輕揭潛出,務於勒也。

  問曰:側不言「點」而言「側」,何也?

  論曰:謂筆鋒顧右,審其勢險而側之,故名側也。止言點,則不明顧右,無存鋒向背墜墨之勢。若左顧右側,則橫敵無力。故側不險則失於鈍,鈍則芒角隱,而書之神格喪矣。筆訣云︰側者,側下其筆,使墨精暗墜,徐乃反揭,則稜利矣。

勒勢第二

  勒不得臥其筆,中高兩頭下,以筆心壓之。口訣云︰頭傍鋒仰策,次迅收。若一出揭筆,不趯而暗收,則薄圓而疏,筆無力矣。夫勒,筆鋒似及於紙,須微進仰策峻趯。

  問曰︰勒不言畫而言勒,何也?

  論曰︰勒者趯筆而行,承其虛畫,取其勁澀,則功成矣。今止言畫者,慮在不趯,一出便畫,則鋒拳而怯薄也。夫勒者藉於豎趯,趯則筆勁澀,亡其流滑,微可稱工矣。筆訣云︰策筆須勒,仰筆復收,準此則形勢自彰矣。

努勢第三

  努不宜直其筆,筆直則無力,立筆左偃而下,最須有力。又云須發勢而捲筆,若折骨而爭力。口訣云︰凡傍捲微曲蹙筆累走而進之,直則眾勢失力,滯則神氣怯散。夫努須側鋒,顧右潛趯,輕挫其揭。

  問曰:畫者中心豎畫也,今謂之努,何也?

  論曰:努者,勢微努。曰努,在乎【走歷】筆下行。若直置其畫,則形圓勢質,書之病也。筆訣云︰努筆之法,豎筆徐行,近左引勢,勢不欲直,直則無力矣。  

趯勢第四

  趯須蹲鋒,得勢而出,出則暗收。又云︰前畫捲則別斂心而出之。口訣云︰傍鋒輕揭借勢,勢不勁,筆不挫,則意不深。趯與挑一也,鋒貴於澀出,適期於倒收,所謂欲挑還置也。夫趯自努出,潛鋒輕挫,藉勢而趯之。

  問曰:凡字之出鋒謂之挑,今更為趯,何也?

  論曰:挑者語之小異,而其體一也。夫趯者筆鋒去而言之,趯自努畫收鋒,豎筆潛勁,借勢而趯之。筆訣云「即是努筆下殺筆趯起」是也。法須挫衄轉筆出鋒,佇思消息,則神蹤不墜矣。

策勢第五

  策須斫筆,背發而仰收,則背斫仰策也,兩頭高,中以筆心舉之。口訣云︰仰筆潛鋒,似鱗勒之法,揭腕趯勢於右。潛鋒之要在畫勢,暗捷歸於右也。夫策筆仰鋒豎趯,微勁借勢,峻顧於掠也。

  問曰:策一名折異畫,今謂之策,何也?

  論曰︰策之與畫,理亦故殊,仰筆趯鋒,輕抬而進,故曰策也。若及紙便畫,不務遲澀、向背、偃仰者,此備畫究成耳。筆訣云「始築筆而仰策,徐轉筆而成形」是也。

掠勢第六

  掠者拂掠須迅,其鋒左出而欲利。又云微曲而下,筆心至捲處。口訣云︰撇過謂之掠,借於策勢以輕注鋒,右揭其腕,加以迅出,勢旋於左。法在澀而勁,意欲暢而婉,遲留則傷於緩滯。夫側鋒左出謂之掠。

  問曰︰掠一名分發,今稱為掠,何也?

  論曰:掠乃徐疾有準,手隨筆遣,鋒自左出,取勁險盡而為節。發則一出運用無的,故掠之精旨可守矣。夫掠之筆趣,意欲留而必勁。又孫過庭《書譜》云「遣不常速」,明矣。筆訣云︰從策筆下左出而鋒利不墜,則自然佳。

啄勢第七

  啄者如禽之啄物也,立筆下罨,須疾為勝。又云形似鳥獸臥斫斜發。亦云臥筆疾罨右出。口訣云︰右向左之勢為捲啄,按筆蹲鋒,潛蹙於右,借勢收鋒迅擲旋右,須精險衄去之,不可緩滯。夫筆鋒及紙為啄,在潛勁而啄之。

  問曰:撇之與啄,同出異名,何也?

  論曰:夫撇者蒙俗之言,啄者因勢而立。故非妄飾,貽誤學者。啄用輕勁為勝,去浮怯重體為工,攻之遠源,或不妄耳。筆訣云︰啄筆速進,勁若鐵石,則勢成也。

磔勢第八

  磔者不徐不疾,戰而去欲捲,復駐而去之。又云【走歷】筆戰行,翻筆轉下,而出筆磔之。口訣云:右送之波皆名磔,右揭其腕,逐勢緊【走歷】,傍筆迅磔,盡勢輕揭而潛收,在勁迅得之。夫磔法筆鋒須【走歷】,勢欲險而澀,得勢而輕揭暗收存勢,候其勢盡而磔之。

  問曰:發波之筆,今謂之磔,何也?

  論曰:發波之法,循古無蹤,源其用筆,磔法為徑。磔毫聳過,法存乎神,而磔之義明矣。凡磔若左顧,右則勢鈍矣。【走歷】重鋒緩,則勢肥矣。須遒勁而遲澀之。凡險勁風骨,泥滯存亡,以法師心,以志專本,則自然暗合旨趣矣。筆訣云︰始入筆,緊築而微抑,便下徐行,勢足而後磔之。其筆或藏鋒出鋒,由心所好也。

Monday, October 05, 2009

秋感

中夜無眠,披衣望月。玉輪懸空,銀河在天。蟲聲唧唧,秋意襲人。倏而狂風起,林中颯颯作響,漫天飛葉盤旋扶搖,好似波濤夜驚,但覺寒氣襲人。須臾浪過無痕,蟲聲復鳴。此即歐陽之秋聲也歟?

有感云:木凋零兮葉自落, 風
蕭颯兮月自寒。

Monday, September 28, 2009

孔子愛吃薑

韓良露:孔子愛吃薑


帶外國朋友去台北孔廟參觀,之後到酒泉街上吃夜市,選了一間賣鵝肉的老店,切了一盤鵝肉、鵝腸、米血粿等等,正當我挾起薑絲混合鵝肉沾醬時,來自法國對飲食文化深感興趣的皮耶突然問我是不是很喜歡吃薑,他說這幾天跟著我東吃西吃,看我不管叫什麼菜,似乎都有薑。

我這才回想起來,這幾天不管是帶皮耶去吃鹹粥早餐,叫的紅燒肉中有薑絲,中午去吃滷肉飯、切的黑白切,不管是豬心、豬肝等等,都灑上大量的薑絲,晚上去吃客家菜,叫的薑絲大腸、酸菜肚片湯也都有薑絲,第二天早上去吃米粉湯,滷豆腐中也有薑絲,中午吃的切仔麵,叫的花枝、鯊魚煙又有薑絲,如今坐在這兒吃鵝肉,吃來吃去,一直重覆的食材就是薑絲,難怪皮耶會這麼問了。

平常不怎麼想薑的重要性的我,因為剛好坐在孔老夫子的廟前,忽然想到了他老人家在論語中提到的「不撤薑食」,哎呀!原來這幾日我餐餐中都有薑,正是延續著春秋以來的食典。

我想著如果孔仲尼跨越時光隧道回到人間,他恐怕來台灣吃夜市,比回山東老家還對味吧!如今的魯菜較少用薑,當然更不會盤盤菜上都擺薑,這麼做菜的地方,除了因台灣料理沿襲的閩菜文化(但奇怪的是我去福建時反而不見當地人這麼大量使用薑),許多菜中都會放薑,連炒青菜都用薑絲炒,煮湯也都要灑薑絲,黑白切當然盤盤中都墊薑絲,薑幾乎無所不在。還有來自中原的客家料理也很愛用薑,但執行「不撤薑食」最徹底之處恐怕就是日本人,想想他們餐桌上永遠放著的那一罐醃薑,吃壽司時配薑片、吃鰻魚飯有薑、吃拉麵也放薑,每一份日式定食中一定都有薑。

薑、蔥、蒜是東方料理中的三大香辛料,都有去腥除菌的功能,但其中只有薑非五葷,是出家人不必忌口的,也只有薑吃了後口不臭(台灣民間的傳說中就有孫悟空吃薑後口是香的故事),這點和吃完蔥、蒜後的感受大大不同。薑的運用又比蔥、蒜廣,薑絲可以炒肉片,可以煎魚,也可以煮蛤蜊湯,燉麻油雞,換成是蔥、蒜,用來炒肉片可,但用來煮清湯則不如薑。在廚房中如果在薑、蔥、蒜中只能選一樣做去腥的配料,我一定是挑薑,這個道理孔老夫子恐怕也同意吧!

一般人可能不太注意,薑其實是秋季作物,中秋後嫩薑上市,深秋後老薑出場,薑有補肺氣的功能,做成薑糖可以治咳,熬成薑茶可以預防感冒,入冬後進補禦寒,薑更是主角,從簡單的地瓜煮老薑湯到豐盛的薑母鴨、羊肉爐,都需要老薑來散風邪治寒熱。

薑是華夏文明的寶物,在傳說中神農大帝發現了薑的妙處,幾千年下來,我在孔廟前小吃,想著孔子「不撤薑食」的說法,如今還在台灣的飲食中牢牢實踐著,立即有一份歷史的貼心。薑心比心,九月廿八日孔誕日若要為孔子辦一場壽宴,每一道菜都有薑的薑宴,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Wednesday, September 23, 2009

吧嘎野鹿!


混蛋野鹿,又来偷吃花,这次可被我鹿賍俱获!满满的花,都被吃的零零落落的了。

Thursday, September 17, 2009

臺灣行紀事

June 26-July 3 2009
  • 我又回到生我育我的臺灣,心中忐忑而又興奮。最深的印象是城市變得乾凈,地上無紙屑,也不容易找到垃圾桶。孰為因,孰為果,實在難說。但是這乾凈的城市是代表國民教育的成功,也已成為我在妻兒面前自豪的后盾。垃圾不落地實在是很好的施政措施。
  • 今天在動物園中看到一位阿婆拼命擠一個空瓶子,然後再努力地塞進她漂亮的提包。這是我今日遊園印象深刻處之一。
  • 木柵動物園是我初訪。園內處處可見用心,設施充分考慮到與小孩子的互動。安白,安末在園中極是興奮,很開心。他們開心,我也開心。
  • 廁所改進極大。往日為人詬病的髒污已不復見。這是國民教育成功之例證。我為此感到自豪。
  • 守秩序也處處可見。上車排隊守秩序,文蕾在動物園乘導覽車時,忙著照相,一時不察,未守秩序,乘錯車位,自己最後又乖乖坐回規定之座位。平日伶牙俐齒的她,這次也為之語塞,乖乖認錯。此事應該給了她對臺灣守法重紀之印象。佳事也。
  • 交通便利是另一值得大書特書之事。高鐵,捷運,鐵路,公車等大眾交通把臺灣城鄉差距拉到極小。下午五點尚在臺中,六點時分已在臺北士林夜市大啖美食。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之事。難得不用自己開車,我在臺灣極享受便利的大眾交通工具。政權更迭,但文官系統還是穩定,交通建設及政策繼續推動,這是了不起之事。事雖小,可以見大。
  • 大眾運輸發達連帶使得城市交通大為改善。北市車輛比起十幾年前,明顯減少。在臺北101往下看,車輛并不多。又一佳事也。
  • 臺北市容實在很醜,但是乾凈。
  • 日月潭亦是初訪。湖光山色美不勝收。青山綠水,白船點點;藍天白云,清風習習。日月潭好似處子,不施粉黛。
  • 日月潭管理不容攤販,返湖以清凈,實乃拜921地震之賜,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三伏天氣又濕又悶又熱,我實在吃不消。臺北什麼都好,就是天氣不好。大熱天,食不下咽,對於逛夜市,興趣全無。
  • 沉悶濕熱的天氣,使我由衷佩服化妝品商人的研發功力,也佩服臺灣女人把胃口和其他感官分而治之的功夫。我看著一個又一個美女在令我汗流浹背的溫度濕度中,在令人擠得喘不過氣的夜市里,居然可以頂著濃妝,優雅而從容地“吞食”著臭豆腐,鴨血湯。我盯著她們直看,直到女孩們注意到我。我不是對她們有興趣,我是對她們的化妝有興趣---我滿身大汗,為何她們的妝不花?
  • 在國家傳統藝術中心,和小孩們一同欣賞了九歌兒童偶戲團的精彩表演--新編東郭狼。狼最後是被送進動物園,皆大歡喜。
  • 在九份觀山觀海。九份上次來還是十幾年前大學時一群同學騎機車來玩。唉,往事如風,如今天各一方,俱往矣。現在九份販子太多,淹沒了九份的美。只有在一家叫觀山海的咖啡座才得以欣賞到九份的山海風光。在涼亭遇一老嫗,她極力推薦金瓜石。無奈已近安白安末下午時差昏睡時分,我惟恐不勝負荷,只得作罷。金瓜石乃電影無言的山丘取景地,九份系悲情城市拍攝點,兩者皆因電影而鹹魚翻身。老婦力陳金瓜石風光如何勝似九份,蓋因山勢開闊使然。電影無言的山丘中時而可見山頂開闊俯視海洋之景,斯言當不虛。

Monday, September 14, 2009

Saturday Fever

It sounds very much like another Wenlei's crazy plan--starting from 10:00 AM, we have classes one after another till 5:00 PM, at least for Anbo.

We began a family ice skating class at 10:00 AM, which means I no longer can lie down on the bed and enjoy the peaceful Saturday morning. We drove half an hour to the ice rink, had a 30-minute session there, and took 30 minutes back home. No time to enjoy lunch, because Anbo and I had to catch the Chinese school by 1:00 PM.

All of us were busy in the afternoon. Anbo had the tightest schedule--a Chinese class from 1 to 3 PM, a WuShu class from 3 to 4 PM, and a clay-shaping class from 4 to 5 PM. I had an 'adult' Chinese calligraphy session from 2 to 3 PM, and an 'adult' tennis class from 3 to 4 PM. After Anmo's nap, Wenlei rushed for her dance session from 3 to 4 PM, and took Anmo for his Chinese painting class from 4 to 5 PM.

Crazy may it sound like, the schedule turned out to be fine. Kids liked their classes. Anbo liked his WuShu class very much. In the parking lot, he could not wait to show us what he just learned. Anmo enjoyed running around in the classroom. Anyway, Anmo claimed that he liked the Chinese painting class. ( Didn't I tell you that this is another Wenlei's crazy plan? 8) )

As for me, my 'adult' calligraphy class was full of little kids, and I am the only adult student. Yet, I still enjoyed it. I decided to skip the tennis session since I was late for the class, and it was obvious that I would become the only adult student again. For the calligraphy, being the only adult student was O.K.; for the tennis, it was TOO MUCH!

Thankful to Wenlei's crazy plan, Wenlei and I had a quiet time together at night.

Many parents sign up their kids for various school activities. While kids are learning, parents often just either chat or do nothing. If parents want their kids to learn, why don't these parents show that they themselves like to learn, too? At least, I would have more tennis playmates..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09

乒乓手扎

昨夜第二次去打乒乓球。球感恢復不少,比第一次感覺好多了,上次我生疏到連發球都不會了。

昨天的幾場比賽,我都贏了。主要是靠落點及節奏變化。球本身倒不太犀利,正手仍是大漏洞。
贏球時非常興奮,好久都沒有這種激情了,看來我還是喜歡這種刀尖舐血的日子。感覺斗志昂揚。

同李志宏練了左推右攻。下次加練臺內起板,及發小球。

有個淡水來的同鄉,他是異質膠面。一面長膠,一面反膠。打長膠主要是要倒轉自己的打法--欲上則下,欲下則上,板型略正,用力不要太大。要有耐心,待對方球路高了,再伺機扣殺。我起先老輸球,後來才想起來這套我從前歸納的要點,局面才就此扭轉。

對快攻型的對手,還是頗感吃力。下次要多跟快攻型的多打。

那里的球友水平頗高,我期待一個一個去叫陣比試,提高自己的球技。

要開始練步伐了。每天跳繩一千下。

Friday, September 04, 2009

马扎


这次在大陆四处云游,不论是在大江南北,我都见到一种形制简便,用处极大的木质小家具--马扎。回来後,久久不能忘怀,心痒难耐,动手试制。

用废硬木板料备料制成角材,榫头用出头榫,暫不加木钉,日后若鬆脫再補上。因木料取材於廢料,有螺絲痕若干,擬修以補土,飾以不透明漆。坐處擬用繩密編。

榫頭技術上有長進,曉得了(榫頭)盈(榫眼)虛相配的道理,也知道了敲打木頭的秘訣。刨備料技術仍待改進。


甘露丸什麼東西做的

達賴來台/甘露丸、金鋼繩 信徒有吃又有拿. 密宗里何謂甘露? 達賴的甘露丸是用什麼東西做的? 搞清楚了再吃不遲。

From this link: 按照喇嘛教的理論,大成就的上師的大香、小香,是製作甘露丸的上品材料,因此,大成就的上師的屎尿極為珍貴。例如:1954年,十四世達賴喇嘛到北京參加 人大會議時,他的屎尿都被收集在金盆裏送回拉薩做成甘露丸。青海省主管宗教事務的一位元官員說,十世班禪在青海巡視的時候,陪同人員特別要注意的一件事就 是隱蔽地處理班禪的糞便。一旦被密教徒發現班禪的糞便在哪里,就會被群而分之,拿回去製作甘露丸。

順帶一談,密宗里五肉包括人肉,尤其是有成就的修行人的肉。至此,突然明白為什麼西游記里所有的妖魔鬼怪都要吃唐僧肉。原來里面有密宗的影子在。

The son, the father and the DS

安白吵著要DS。這是他暑假參加暑期營的結果。眼界開了,不再是井底蛙。我告訴他,吵沒有用,對爸爸沒有效果。吵要是有效,乃父當年早就有“超合金”玩具了。

這小子改變方法,知道爸爸講道理,變成每天跟我列舉玩DS對小朋友有什麼好處, 叨叨絮絮,我每天耳根不得清凈。大部分是胡扯,只有一個是對的--手指頭可以動得很快。

小子有個好處,講道理。你說得有道理,他通常會聽。我很想讓他多學習,多識字,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他。爺兒倆討論來,討論去,終於約法三章--只要他讀完Nania的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我就獎他一個DS.

他擔心不會讀。我想了個法子--借了unabridged的audio book。每晚聽故事,讓他對故事先有些了解,提高興趣。每天睡覺前,讀一頁,陪他讀,讓他自己拼念。讀完一頁就在那一頁蓋個章。第二天再問他生詞還記不記得。

在驢子前面蘿卜掛上了,就看驢子自己上不上道了。

Note: 小子怕巫婆,一聽書名有個巫婆,就不太想讀了。他沒有直接拒絕,迂回搞了兩三天,終於告訴我為什麼不想讀這本書。現在換一本講狒狒的。

Thursday, September 03, 2009

閑章一枚

拿做馬扎榫頭剩下的木料,自己刻了一個閑章。

我左手天生就像達文西一樣可以寫流暢的反字,所以打小刻圖章,從來就是拿了筆直接寫了就刻,毫不拖泥帶水。

在我眼里看來,簡繁,正反都是一個樣,沒有區別。

Sunday, August 30, 2009

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



這次七月的臺灣及大陸旅行,我自己最大的收獲就是買到了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這是早就鎖定的目標,只是一直在等待機會。

在臺灣,根本沒有機會逛書店。在臺灣五天,只有20分鐘在國家戲劇院地下室的誠品隨便看看。在那里沒看到王世襄的書。

在重慶,倒是有機會逛書店了。可惜那么大的西南重要城市,畢竟書味不濃。解放碑的新華書店內倒是有三聯書店分部,但那里的書少,書選的也不好。王世襄的書倒是有,但只有一本錦灰堆III。那不是我要的。

後來旅行至杭州西湖,青島,一來地方不熟,二來時間不裕,逛書店只是白日作夢。

終于到了旅行的終點--北京,即將搭機返美,心里暗自發愁,難道就此入寶山而空回?在王府井大街上,文蕾正要去百年老店東來順同她的同學見面,我眼尖,看到有一“外文書店”,心想這是最後的機會了,就要文蕾自己帶孩子赴約,我“請假”二十分鐘,進書店逛逛。

唉,我只能說畢竟京城就是京城,底蘊到底是足。一進書店,很容易就找到了夢寐以求的“明式家具研究”。王其它的書也一應俱全。十分鐘後,我就拎著書,趕赴東來順,心中為此次旅行劃下我自己的句點。

Friday, August 28, 2009

The Alchemist

Finished "The Alchemist". A simple but great story. Will be a good one for my sons.

Following one's dream is not easy. The boy's father is very kind, and the boy gifted, so he can finally succeed.

Table tennis at Potomac Community Center



I went to play Pingpong this Wednesday night at the Potomac Community Center. So many good players there! Saw few guys I met in the tournaments. There was an Asian lady who played so well with such an excellent pace. People told me she came from Korea. My intuition told me that she was a national player. Hope to find out who she is.

My skills are rusty, but should come back soon. After so many years, I finally had a good night there.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next one.

Tuesday, August 25, 2009

测试从信件发博客附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屏東村民嗆縣長 遭議員拿磚頭砸傷

心情不好就可以为所欲为?还有三字经跟五字经内容不是都一样?只是後者把行为目标描述得更具体罢了。为啥一个可以忍受,一个不行?什么一团乱七八糟的理由。

屏東村民嗆縣長 遭議員拿磚頭砸傷

  • 2009-08-25
  • 新聞速報
  • 【中央社】

 屏東縣長曹啟鴻今天到屏東縣淹水區萬丹鄉灣內村,了解災民有何需求,被村民施松井嗆五字經,民進黨縣議員盧同協火大以磚頭砸傷施松井,盧同協說,他為自己情緒失控道歉。

 「我可以忍受他罵縣長無能,也可以忍受三字經,就是沒辦法忍受罵五字經,誰無父母」,盧同協說。

 65歲的施松井被盧同協砸傷,送醫治療,耳朵及耳後撕裂傷,各縫了12針,右腳踝骨裂,右手肘挫傷,還在住院中。

 盧同協說,他會情緒失控是有原因的,從災情發生後,他就一直在救災,最近灣內村民又發生淹水後的集體發燒,昨天晚間他與縣長去醫院探視發燒住院的村民,看到許多家庭全家住院,村民受到如此的苦難,他心情很不好。

 今天,盧同協請縣長到灣內村了解村民的需求,曹啟鴻到灣內村,一下車就被施松井嗆五字經,施松井覺得曹啟鴻太晚到;盧同協說,他因為連日來村民不斷遭受災情和疫情,情緒不是很好,所以才會失去理智。

 盧同協說,他打人不對,為他的行為向當事人和社會道歉,也願意負所有的責任。

 施松井已向警方報案,他說,他罵人不對,但盧同協要打也用手打就好,用磚頭會打死人。

 曹啟鴻則說,他是來聽聽民眾的聲音,發生這種事,他很遺憾。980825

Wednesday, August 19, 2009

诚哉斯言!

凱撒的面具-馬英九犯的錯誤跟布希完全一樣

  • 2009-08-20
  • 中國時報
  • 【王健壯】

 國家發生大災難時,總統必須同時扮演三種角色:果斷的三軍統帥,撫慰人心的傳教士,以及替人民發聲的國家發言人。

 民眾,尤其是倖存者,他們在災難過後,想從政府,尤其是國家領導人身上,尋求三樣東西:尋求領導,尋求撫慰,以及尋求保證。

 但馬英九在莫拉克災變中,就像小布希在卡崔娜災變中一樣,應該扮演的三種角色都徹底失敗;民眾想從他們身上尋求的三樣東西,也全部落空。

 莫拉克與卡崔娜救災,都是一樣亂無章法,但布希歸咎於「卡崔娜是個不正常的颶風」;馬英九卸責給「莫拉克帶來百年罕見雨量」。而且他們都忘了,當統帥走上第一線救災時,就應該抓大放小,但布希卻像開洗衣清單一樣,洋洋灑灑列出各種聯邦救援數字;馬英九也一一列舉,十天救出了多少人,其中直升機又救出多少人等等。但總統祇知「計算」而不知「領導」,不但讓災難「瑣細化」,也「瑣細化」了他們的領導角色。

 另外,他們也都缺乏「情境警覺」。災變中死了那麼多人,那麼多人流離失所,但布希在救災過程中,卻不忘笑談他年少輕狂時在紐奧良花天酒地的往事,「沒有了紐奧良,美國還像是美國嗎?」這種幽默,讓災民怎能不欲哭無淚?

 馬政府官員也不遑多讓。數百具屍骨未寒,邱正雄卻委屈辯駁「我三天沒回家,今天連早餐都沒吃」;薛香川也納悶「父親節吃個飯有錯嗎?我岳父愛吃地瓜稀飯」。黎民冤亡,累累河邊骨隨處可見,災民哭救,淒淒夢裡人各地盡是,中央大員卻以家未回、餐未食為憾,政府不仁,莫過於此。

 馬英九的「國慶停辦」與「南太平洋訪問取消」,也讓人有不知從何說起之嘆:災民命在旦夕,你辦不辦國慶,出不出國訪問,干我何事?於我何益?國家領導人與災民「疏離」至此,簡直不可思議。

 更重要的是,總統有特殊話語權,國家災難發生後,舉國能行使「國家哀悼」話語權的,唯總統一人。他必須要像個傳教士,哀悼死者,撫慰倖存者,團結浩劫後不安的全國人心,既要把國家悲劇「意義化」,更要把「毀滅」轉換成「重生」。

 但布希與馬英九卻始終未曾進入這樣的「人性空間」裡。紐奧良全市淹沒,布希卻祇在幾千呎高空上「鳥瞰」災情;災民哭喊求見時,馬英九卻皺眉以對「你不是見到我了嗎?」土石流奪命,馬英九也歸咎「他們不撤離」,並且自嘲「我是大號出氣筒」。上帝可以高高站在雲端上,但行使「國家哀悼」話語權的總統,卻必須走下雲端,與民為伍也與民同悲,腦子裡與嘴巴上也應該祇有一個代名詞:「我們」,否則,國家領導人怎能說出或做出感動人心的言行?

 而且,傳教士是沒有「自我利益」的,也不需要「自我辯護」;災民痛罵國家領導人罔顧人命時,傳教士必須概括承受,絕不替個人利益辯解。但布希卻將應該由他承擔的責任,轉移給不願放棄權力的州長與市長,以及不專業而遭撤換的聯邦救難署署長。

 馬英九也是一樣。別人說他未發布緊急命令,不像個三軍統帥,救災無能無方,對災民冷漠冷血時,他也替自己辯護:「我的領導強而有力,但不是在媒體面前展現」;幾百條人命在災變瞬間消失,數萬人至今無家可歸,他卻還像個法律系的模範生:「我是依法行事,不能為所欲為」。

 「一個祇會自我防衛、自我辯護的傳教士,根本就稱不上是個傳教士」,小布希當年曾經被美國輿論這樣的定位;馬英九在莫拉克災變中,也完全不像個「國家傳教士」,他把「國家哀悼」這個總統的特殊權力,糟蹋得一乾二淨。

 「他們展現他們的領導能力,他們講到我們內心深處,他們撫慰我們的傷痛,他們讓我們相信,我們的苦難不會重覆,我們能有一個安全的未來」,卡崔娜災變後,美國一位學者替民眾描繪出他們心目中的災難總統條件;小布希已可聽而不聞,馬英九雖為時已晚,但為來者追,卻不能不聽,不能不引為血淚殷鑑;這才是災變對他的教訓,不是對災民的教訓。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Thursday, July 30, 2009

青花瓷化学版

真是太牛了, 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高中有這樣的老師就好了,也不會最後化學只有30分。

books now, in the past, and for the future

The books I am reading

  • Milton Friedman's Captialism and Freedom
  • 春膳 by 伊莎貝拉.阿言德
  • [P] My Job Went to India--52 Ways to Save Your Job, by Chad Fowler
  • [P] Ship It. A Practical Guide to Successful Software Projects, by Jared Richardson & William Gwaltney, Jr.

The books I've read

  • [P] Design Patterns Explained, by Alan Shalloway & James R. Trott
  • [P] Eclipse Rich Client Platform: Designing, Coding, and Packaging Java™ Applications, by Jeff McAffer, Jean-Michel Lemieux
  • How to read a book, by Mortimer J. Adler
  • [P] Robust Java, by Stephen Stelting -- Just skimming. Not worthy for insepctional reading.
  • [P] 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by Andrew Hunt,David Thomas -- Very insightful. I view it as a distilled version of 'Code Complete'.
  • [P] The Concurrent Programming in Java. 2nd, by Doug Lea -- A deep book.
  • [P] Design Pattern, by GoF.
  • [P] POSA I, II, III
  • [P]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I, by Knuth.
  • [P] Compilers, by Aho, Sethi, Ullman
  • [P] The Mythical Man-Month, by F. P. Brooks, Jr. -- Full of timless hard-learned experiences.
  • [F] The Quiet American, by Graham Greene -- One of few novels I never forgot, somehow.
  • [F,P]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An Inquiry into Values, by Robert Pirsig.
  • [F]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by C. S. Lewis
    • The Magician's Nephew
    •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 The Horse and his boy
    • Prince Caspian
  • [F} Novels by Michael Crichton:
    • Eaters of the Dead
    • Jurassic Park
    • The Lost World
    • Prey
    • Timeline
    • State of Fear
    • Next
    • The Andromeda Strain
    • Congo
  • 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 by John Perkings
  • [F] Slaughterhouse-Five, by Kurt Vonnegut
  • Mythology, by Hamilton Edith
  • Freakonomics: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 by Steven Levitt and Stephen J. Dubner
  • [F] Novels by Neal Stephenson
    • The Diamond Age or, A Young Lady's Illustrated Primer
    • Snow Crash
  • iWoz, by Steve Wozniak
  • [P] Python Programming on Win32
  • 京都一年, by 林文月
  • 饮膳札记,by 林文月 (中文佳作讲就“情景交融”,“外景”是“内情”的对立面。可以是景观,也可以是食物,或是抽象过程,林文月的文字可以称得上是情景交融 )
  • 喜乐京都,by 寿岳章子
  • 魔戒 I, II, III, and 哈比人历险记,by J. R. R. Tokien ( translated by 朱学恒 )
  • [P] .Net Framework Essentials, by Thuan Thai & Hoang Lam
  • [R] 朱利安诺的厨房:意大利总汇--家乡风味,by朱利安诺格萨里 Guiliano Gasali's Kitchen 04, by Giuliano Gasali
  • 总裁狮子心, by 严长寿
  • 死亡与童女之舞,by 胡因梦 (烂书不值一读, 我浪费了三小时。。)
  • 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 by 张靓蓓
  • 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之谜, by 张纯如
  • How Not to Write, The Essential Misrules of Grammar, by William Safire
  • [P] Code Complete 2nd. by Steve McConnell
  • On Intelligence, by Jeff Hawkins (the inventor of PalmPilot)
  • 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 by Peter F. Drucker
  • [F] Stardust, by Neil Gaiman. A whimsical fairy tale. I like it.
  • 天葬,西藏的命運, by王力雄
  • The Rape of Nanking, by Iris Chang (张纯如)
  • The Logic of Life, by Tim Harford. Why my boss is overpaid? Why am I like a rat racing in a cage?
  • Utopia, by Thomas More
  • [W] Encyclopedia of Furniture Making, by Ernest Joyce
  • [W] Authentic Arts & Crafts Furniture Projects, by The Editors of Popular Woodworking
  • [W] Choosing & Using Hand Tools, by Andy Rae
  • [F] Lost Horizon, by Jame Hilton
  • [W] The complete book of Woodworking
  • [W] Understanding Wood Finishing, by Bob Flexner
  • [W] Basic Woodworking Tips and Techniques
  • [W] Measure Twice, Cut Once, by Norm Abraham
  • [W] The Woodwright's Companion: Exploring Traditional Woodcraft, by Roy Underhill
  • The Complete Joy of Home Brewing 3rd Edition, by Charlie Papazian
  • [W] The Soul of a Tree: A Master Woodworker's Reflections, by George Nakashima
  • Civilization on Trial & The World and the West, by Arnold Toynbee

The books I plan to read

  • The ABC of Reading, by Ezra Pound
  • [P]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II, III, by Knuth.
  • [P] Core J2EE Patterns 2nd Edition, by D. Alur..etc.

The books on pending

  • Peopleware: Productive Projects and Teams, by Tom DeMarco, Timothy Lister
  •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Charles Darwin

Recommended books

National Review's 100 Best Books

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

In two days, I finished the book. The book answered many questions, which I often pondered, but was unable to figure out.

When I served in military in Taiwan, I was trained to operate and mainta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tations. All of the equipments including stations were built by U.S. companies. The military highly depended on the services from these U.S. companies. Without them, I highly doubt the self-sustainability of these stations. Besides, I heard that China also purchased the same set of equipments from U.S. Since then,I was wondering the true reason why U.S. sold us these equipments. I think the book provides some hints about the reason.

With the knowledge from this book, I also found that it is not difficult any more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about recent international news.

I still many questions unanswered. For example, what is the future of Taiwan. Can the independence movement going on in Taiwan be simply explained as "Taiwanese wants to be out of control of China"? Then, what is next? Into U.S.'s control? As an individual, what can I do? Can we escape from this invisible web? People say that the war between capitalism and communism had been ended. The war going on now is not between the righteous and the terrorism, but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Islam. The war now is a religious war. Is that true? To find out the answer, I think I need to read the books by Arnold J. Toynbee. I shall do so.

The Quiet American

My first contact with "The Quiet American" was from a movie with the
same name. After seeing the excellenet movie, the desire to read the
original novel grew stronger and stronger.

I managed to borrow one from the local library and finished it in
two days. My conclusion is that the movie is excellent but the novel
is even better. This is one of few books I want to collect.

I am very attracted by the main character, Thomas Folwer, in the
novel. He is a Britan journalist in Vietnam and he is the narrator in
the novel.

I like him perhpas because I also believe in cynicism and I am an
isolationist, too.

I like many sentences in the book. I list some of them here ( not in
any perticular order ):

* I thought of the first day and Pyle sitting beside me at the
Continental, with his eye on the soda-fountain across the
way. Everything has gone right with me since he had dead, but how I
wished there existed someone to whom I could say that I am sorry.

* Was I so different from Pyle, I wondered? Must I too have my foot
thrust in the mess of life before I saw the pain?

* He was like an emblematic statue of all I thought I hated in America
-- as ill designed as the Statue of Liberty and as meaningless.
(Fowler's comment about Granger)

* Thanks him for nothing.

* I shut my eyes and she was again the same as she used to be: she was
the hiss of steam, the clink of a cup, she was a certain hour of the
night and the promise of rest.

* Pyle was very earnest and I had suffered from his lectures on the
Far East, which he had known for as many months as I had years.

* These were the open legal methods, but legality was not essential in
a country at war.

* When I refused to allow him to question Phuong without me he gave
way at once, with a single sign that might have represented his
weariness with Saigon, with the heat, or with the whole human
condition.

* An unmistakably young and unused face flung at us like a dart.

* With his gangly legs and his crew-cut and his wide campus gaze he
seemed incapable of harm. (It turns out that Pyle is the very person
who caused a lot of harm to others.)

* One forgets so quickly one's own youth.

* He didn't even hear what I said; he was absorbed already in the
dilemmas of Democracy 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West; he was
determined to do good, not to any individual person but to a
country, a continent, a world.

* Death takes away vanity.

* But hadn't I on my first walk up the rue Catinat noticed first the
shop with the Guerlain perfume and comforted myself with the thought
that, after all, Europe was only distant thirty hours?

* When I first came I counted the days of my assignment, like a
schoolboy marking off the days of term.

* Perhaps he was studying sex, as he studied the East, on paper.

* Suddenly I was angry; I was tired of the whole pack of them with
their private stores of Coca-Cola and their portable hospitals and
their too wide cars and their not quite latest guns.

* "Yes. They killed him because he was too innocent to live. He was
young and ignorant and silly and he got involved. He had no more of
a notion than any of you what the whole affair's about, and you gave
him money and York Harding's book on the East and said, ``Go
ahead. Win the East for Democarcy.'' He never saw anything he hadn't
heard in a lecture-hall, and his writers and his lecturers made a
fool of him. When he saw a dead body he couldn't even see the
wounds. A Red menace, a soldier of democracy."








五轮之书

五轮之书

宫本武藏 著
摘录并改写者 李世伟 西元2004 仲夏 于 新泽西 美国

摘录之因:

天下之道, 其源本一, 一艺精通, 百艺自通. 奈何义理易明, 本道难寻. 余幼嗜
乒乓, 达废寝忘食之境有两冬之久, 惜哉终究宝剑高悬, 一身艺业, 半途自废.
再执拍已是二十年之后.

幼时身快于心, 道理自见于实践; 成年心快于身, 意欲精进, 只得练心. 窃思以
他艺之精髓证以乒乓之球理, 或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乃成节录之缘.

--世伟


地之卷

* 用刀之道不在於挥刀的速度.

* 对於武器以及其它事物, 不应该有差别待遇或偏好之心. 过与不及都是不对的.
无需模仿他人, 应该挑选适合自己的武器. 务必在持平之心上多下功夫.

* 节奏. 万物都有节奏, 武术尤其如此, 若未能顺其节奏修练, 难以成功. 就以
能剧为例, 能剧自有其节奏. 当吹管与弹拨两部的节奏相辅相成, 则整体节奏
便平稳均衡. 切勿轻忽诸艺百技的节奏.

武术有不同的节奏. 首先必需知道敌我平衡的节奏, 还要能辨明敌我不平衡的
节奏. 在大与小, 快与慢的节奏当中, 要清楚交手的节奏, 布局的节奏, 以及
反制对方节奏的节奏.

若无法了解对抗对手节奏的反制节奏, 你的方法必然不正确. 交战之时, 致胜
之道在与洞悉对手不同的节奏, 运用对方想象不到的节奏, 而且与其运用谋略
的节奏, 不如发展出没有形体的"空"的节奏.

* 锻练成可随心所欲控制自己身体, 能以一己之力克敌制胜. 而且, 若心智能由
此得到锻练, 则能以心克敌. (邓亚萍?)

* 凡欲练吾术之人, 必勤习:

1. 诚心为本.
2. 忘我求道
3. 遍习诸艺
4. 通晓百业
5. 辨明利蔽
6. 审度事物
7. 了然隐理
8. 留心细节
9. 不做虚功.

水之卷

* 武术之心

兵法之道, 惟平常心而已. 你的心, 无论是在寻常事务或刀光剑影中, 应该毫
无二致. 既非紧如即发之箭, 亦不许有丝毫松懈. 心要稳居正中, 不可偏移,
让其平静摆动, 偏离须臾即止, 似动非动.

即使身躯处於静止, 心不可随之停顿, 反之, 进行电光石火般的动作, 也勿使
心随之冲动. 心不可受身所干扰, 身亦不可受心左右. 随时留意心的状况, 而
非留意身躯; 然心丰而不盈, 满而不溢. 心也许表面柔弱, 然而内在务必刚劲.

* 武术之眼神

观看事物, 眼神流转要宏大宽广, 分成"观"与"看"两种. "观"时眼神犀利, "
看"时则眼神温和. 要能视远如近, 看近如远. 对敌人的刀, 要能视而不见,
知其动向却不被迷惑. 重点在于目光不移, 但视线涵盖四面八方.

* 手与刀在一切情况都不该僵硬. 僵硬的手是死手, 灵活的手是活手.

* 无论采用何种体势, 心中所想的不是自己所用的体势, 而是如何杀敌致胜.

* 依不同情势采用不同的步法, 无论是大是小, 是快是慢, 都应该与平时步伐一
一样, 切忌轻浮, 滞涩.

* 与对手格斗之际, 只有看出对手的企图, 适当运用不同的招式, 不同的节奏,
才有获胜的机会.

* 无论要运用什麽或如何运用, 其核心概念为挥刀杀敌. 心中若执着"格挡", "
用个虚招", "我要砍下, 回刀, 轻敲", 是无法克敌致胜的.

* 以身为刀. 攻击时, 人与刀并非同时出击. 攻击时先动身体, 则刀自然挥出击
敌. ( 乒乓中, 我们讲究以髋驭身, 身而臂, 臂而球拍, 而不是仅仅挥动手臂.
这是同样的道理. ~世伟 )

* 攻击与试击. (p112)

* 秋猿身形. 核心概念是猿猴的手臂从不伸直. 攻击时, 切勿有伸长手臂的意图.
以速进为念, 将全身上下视为一体来出击. 在一臂之遥的距离, 全身齐进的攻
击容易奏效. ( 勿存以臂拦球之想, 宜以步为先, 臂为後. ~世伟 )

* 粘术. 粘术的要点是让对方难以分开你的刀. 要留心力道的恰到好处, 不可过
大. 当两刀相交, 运用粘术逼进时, 必须沉静且不慌乱. "粘"与"靠"的差别, 在
与前者是强, 後者为弱.

* 无论与谁对抗, 攻心为上.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要多思考, 而不急于近功,
让今日之我超越昨日之我, 而明日还要比今日更精进.

* 武术是要借千日的练习以熟练, 经万日的锻练以精进.

火之卷

* 世人对武术的关注尽在无关紧要的小地方. 实际上, 把性命放在刀刃上, 明辨
生死的原则, 研究用刀之道, 明白对手招数的长处及短处, 察觉刀背及刀刃的道
理, 操练如何击败对手, 无需把心思浪费在枝微末节之上.

* 交锋之际, 逼迫对手, 利用攻击, 使之处于不利局面, 并无暇审度局势.

* 压枕:

压枕意指让对方抬不起头. 武术中, 最忌讳让对方主导战局, 或是对方把你逼
入防守的态势. 最重要的是, 你能依自己的布局, 把对方驱赶到任何位置. 由
於双方都想到这点, 因此若未能看清对方的意图, 便难以占据上风.

在与人交锋时, 看穿对方所有举动的徵候, 当对方攻击时, 必须在他来不及在
心中想完"攻击"两字, 就予以压制, 於是化解对方接下来的招式.

对手对你所施展的招式, 若发挥不了作用, 就让他施展; 但若能造成效果, 便
要加以压制, 让他无法完成.

你的行动要先对方一步, 因此对方的行动变得无效.

* 津渡 ( p144 )



风之卷


空之卷

闯与创

Google pages is going to discontinue its service.
Relocate some files on my blog. --Shihwei

闯与创


作者 : 庄则栋、纽琛    
电子版 : 取自 小鱼儿, 李世伟 整理 Dec 1999

<<< 庄则栋洵人材也, 依此闯与创精神, 何事不成?
其事业又岂止於乒乓? 庄亦精于书法, 人皆讶异,
吾独不然, 盖良有以也!

文笔精练, 言之有物, 正本已绝, 取得不易,
雅不愿闭门独享成枕中秘, 抑或封諸石匦藏之名山
成石中书, 乃整理成纯文字版, 投诸互联网,
享以大众. 然物皆有死, 不过希冀此大网稍缓其
泯没於浩瀚书海, 吾愿足矣

~~李世伟 May 2003 >>>

选材的意义

“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已是我国兵家脍炙人口之语,这是人与人之比
较。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商数、体质、机能、志向、魄力等方面是存在着一定差
异的,对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教练员来讲,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慧眼独具地有
着敏锐的洞察力,不要埋没和漏掉人材。识别人的天赋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干
事业必须讲究科学。从某种意义上看,科学就是成功的捷径,选好人才会事半
功倍,否则事倍功半。我们常见到重大比赛失利之后,教练员和一些舆论在责
怪运动员。其实,最大的错误和根源在于,究竟是谁把他选到这个位置,以朽
木去充大梁。这就说明了教练员的责任是多么重大。所以,对于选材的科学性
应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对一个运动员从:“志魄”“气质”方面去选材更是一
个新的探讨领域,同时又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练员的责任和任务就是要将
那些先天条件优越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有目的、有系统地训练,发挥出
他最佳的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选材的内容


  一、思想、意志、品德方面的选择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教师,“蒙以养正”是很重要的启蒙教育。每个儿童
的言行、举止、思维表现是家庭教育状况的一面镜子。我们应当在孩子们上课、
玩、日常生活中,处理一些事情中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了解。在乒乓体坛上,
教练要吸收品学兼优、胆大泼辣、心智多谋、灵气溢发、理解和接受能力强、
想象力丰富、肯干钻研和提出问题、敢于创新、酷爱乒乓运动,在训练中能够
吃苦、顽强、纪律性强的人才。


  二、年龄选择


  “根据当前世界乒乓的形势,要达到优秀运动员所具备的国际水平,一般
需要8-10年的专门训练。我们要着眼于运动员技术、身体机能处于“巅峰状态”
的“运动寿命”要长。只有把入选的年龄降低到八岁以下。


  三、神经类型和血型选择的参考


  乒乓球,球体小,重量轻,速度快,反弹后变化大。这对人的机能、反应、
思维、意志等方面的客观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巴南洛夫学派从动物的实
验证明:高级动物个体间行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它们高级神经活动特征所决
定的,因为存在着天赋因素的区别,神经系统反应的灵敏与迟钝也有明显的差
异。这就为我们的选材展开了取舍的类比参考。根据皮质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
将神经类型分为四种,即:兴奋型、活泼型、抑制型、安静型。由于人类有独
特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指抽象刺激),他又把人类的神经类型分为:思想型,
艺术型,中间型三大类。根据各类特点对乒乓球运动员来说,选择中间型较好。
日本能允正比右先生写的《运动血型学》一文中谈到:B型血的运动员好胜心
强。动作敏捷……。我国优秀乒乓球选手李富荣就是B型血的运动员。他丛小好
胜心强,不畏强手、动作矫健敏捷。该文说AB型血型的运动员,神经反应快,
爆发力强,沉着、好思考、恐惧心理较少……。我是AB型血型,我感到这些
特点是为我的训练与比赛的进取起了促进作用上述这些观点虽不能做为依据,
但重视这些条件是有益于选材的。


  四、健康与官能的选择


  要选身体健康,发育良好,内脏器官功能好的儿童。因为人的心血管循环
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等都对承受大运动量的训练有着直接的
关系,没有大运动量的训练就没有较大的提高。根据乒乓球项目的特点,选材
时,可参照下列一些方法测定:


  1、观察眼神


  首先不能是色盲。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的人眼大无神,呆
滞迟顿;有的人眼里流光放彩,头脑灵活,眼神如放射光辐。


  2、视觉反应能力


  把一个物体展现在他眼前,让他先盯住物体,而后随物体的移动而追逐。
下边将物体上、下、左、右加速变化移动,观察他追随变化的速度及眼光捕捉
的能力。


  3、协调、平衡、位置觉能力的选择


  用手绢蒙住眼睛,抱起来凌空旋转三五周,放下后,观察他的动作是否协
调、平衡?能否找到原来自己的站位?能否感觉出抱起自己的人是谁?


  五、身体素质的选择


  要求有全面的身体素质。速度、灵敏、柔韧,这是乒乓球项目很重要的因
素。这些素质的先天性又较大些。可以通过变向跑、变速跑、突起、突停、信
号跑、反应跑、曲线穿越、障碍跑、短距离计时跑等方法去测定。


  六、身体形态的选择


  根据世界乒乓形势的发展,必须具有较适宜的身高及形态才能更好地完成
难度较大的动作,有益于技术的发挥。直板两面攻选手成熟期的身高以1.8米-
1.85米为宜。低者,控制范围小,力量小;过高者动作幅度大,摆速慢。为
此,在儿童身体形态的选择可参考以下条件:


  1.头呈尖型

  这样的孩子未来能有相当的高度。

  2.脖颈稍长

  身体宽矮的人往往脖颈短,瘦长的人往往脖颈稍长。

  3.肩部平

  肩部平,体态匀称、发育正常

  4.胸部平直

  胸部平直,说明发育过程中不缺钙、肺活量也容易大。

  5.腰短

  腰短腿长,腿长的人下肢有力、灵活、跑动幅度大,控制范闲也大。

  6.臀部不外露

  有的人骨盆外重,在做动作时形成自然的负担,影响着灵敏,速度。

  7.腿要垂直

  两个膝关节直立时,能靠拢者一般腿较直。不能选“o”型腿(俗称罗圈
腿),也不能选“X”型腿,也称外跷型。罗圈腿和外跷型的腿,常导致成为
八字脚。这样身体重心不平稳,重心着落在脚后跟和脚外侧,起动慢,力量小。

  8.脚弓

  脚弓要深,因为平足的人弹跳力小。

  9.脚指

  要选脚趾长,脚姆指有力者。这样的脚,抓地、蹬地有力而灵活。

  10.关节灵活

  指、腕、臂、肩、腰、髋、膝、踝等关节转动要灵敏,利于发力、缓冲、调节。

  11.柔韧、灵敏、协调

  通过肢体的运动,做动作时可以进行比较观察后遴选。


  七、运动潜力的展望


  良好的身体机能、良好的健壮体质、良好的内脏功能是攀登高峰必不可少
的条件。如:用一定距离的跑后,测定他脉搏频率的上升情况及恢复正常状况,
上升少恢复较快的运动机能较好,运动能力较强。另外,从训练和初级比赛看,
训练时间长短,进步快的,往往运动潜力大。


  八、遗传选材的参考


  据说,历史上约有七十多种阿拉伯名马输入了欧洲,经过了二十代的跟踪,
研究证明:至今所有赛马中取得最好成绩的,始终固定在三种名马的后代。有
一些芭蕾舞演员,幼年入选时要追朔到他(她)们的父系、母系的上三代体态
形状,预防体型不理想的变化。我们在选择未来运动员的身体发展、进取事业
的能力等方面虽不能说唯遗传论,但也不失参考价值。


  九、技术条件的选材


  击球动作的观察


  看他的技术动作是否协调、正确、起动是否快,灵敏性如何,爆发力是否
强,步法与手法的配合,旋转与速度的配合如何?得分手段的个性是否突出、
坚定。


  十、对内功的选择


  通过紧张、激烈的比赛,观察他是否果断、胆大、心细、有独立判断和应
变能力。在其领先、相持、落后、扑救险球和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进取方法和
搏斗能力,观察他的意志品质、思维能力


  十一、胆、智气质的选材与研究


  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进攻。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温伯格教授
说:“成功的人才,最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型,也就是主动出击精神。”据
医学材料查明,人体内有四种粘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
种液体调和时,人就健康;不调和时,人就生病。但液体中有一种占优势时,
这就决定着人的气质。气质又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汁和忧郁质。各种
气质在性格、情绪等方面又有着不同的反应和表现,这是从生理结构上对人气
质的分析。此外,我们发现每个人的意志、智力、进取胆略、驾驶和克制自己
冲动的能力各异,及早发现人的胆、智气质无疑是重要的选材因素,这种气质
的早期放射、袒露不乏先例,如:


  1.蔡愕将军幼年时,父亲把他架在脖颈上去县城应童子试,县官一看,小
儿骑在父亲的肩上就笑着打趣地说:“子将父做马。”他父亲听后,一时无词
可答,蔡愕见此窘态顺口应道“父愿子成龙。”众官一听,抚掌而叹,连称:
“神童。”

  2.郭沫若幼年在家乡念私塾,时逢中秋佳节,家里让他给老师送月饼,他
贪玩把这件事给忘了过节后,老师开玩笑他说:“竹本无心,遇节岂能空过?”
郭沫若领悟到了自己贪玩,忘了惯例,现在是在责难于他,于是顺口和道:
“松原无粒,过时即是空包。”师徒二人相对大笑。

  3.传说,清朝时,曾官居两湖提督的张之洞幼年即去参加乡试,入试场时
他走在二位白发老者的身后,伊然若爷孙之比。考试官伸手一拦说:“你这孩
子也是来应试的吗?”张之洞仰起头来不卑不亢他说:“你是考学问?还是考
年龄?”主考官一听,语塞了,随即说道:“嗯,那我先考考你,我给你出个
上联,你和下联:‘湖广地六龄神童’。”张之洞头一扬,信口和道:“北京
城万岁天子。”主考官一听连称:“妙!妙!”

  4.我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在1958年拍案而立说:“我要在一
年之内拿全国冠军,三年之内拿回世界冠军!”果然不凡,1958年10月先夺得
全国单打冠军,1959年4月力扫世界乒坛群雄,夺来了二十五届男子单打世界
冠军。誓言雄心震耳,战果事实如铁。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志得意满,用豪华的仪仗队、威武的卫队浩浩荡荡
耀武扬威于街市。人们都不敢抬头瞻仰这位神人,而刘邦看后说:“大丈夫生
当如此。”项羽看了说:“彼可取而代之张良却已经结纳义士谋刺秦始皇了。

  6.燕太子丹不惜一切代价要刺杀秦始皇。他结纳了刺客荆轲,又在监狱里
把杀人犯秦午阳释放出来做荆柯的助手。荆柯行刺秦始皇时,表现机智、冷
静、胆略过人、而秦午阳虽是杀人的亡命徒但他见到秦始皇殿宇轩昂、武士森
严的气势对,吓白了脸,神色惊慌,引起了对方的惊觉。荆柯和秦午阳是同样
的壮烈使命,同样的结局,然而行动时却表现出了胆魄与气质方面的明显差异。

  7.三国时,刘备势孤力单,在曹操处种菜掩护自己。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
雄时却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赤壁之战前,刘备被曹军杀得弃新野,
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然而孙权却说:“非豫州莫以当曹操。”
故可见善识英雄者,不待识之于鼎足之时,而应早识之于弧穹之日。上述例
证说明:一个创业的事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我们应该慧眼识人才,
在人才迸发思想火花的一瞬中,发现他!抓住他!培养他!


步法与手法的关系


  技术的优劣,战绩的胜负,完全是由步法和手法展现出来的,蝴蝶能够轻
盈、敏捷、随心所欲地穿花越草飘然而过,完全是靠双翼有机平衡地配合。倘
若只有一只翅膀,那必将是无能和可悲的手法和步法是乒乓运动的根本,对一
个优秀运动员来讲,手法,犹如父亲;步法,犹如母亲。没有好的步法和手法,
优秀二字是无从谈起的。就象没有父母亲,孩子也是无法产生的。我几十年奋
战球台的感受,每一个击球动作之起始,力量的来源,无不来之于脚和腿。可
以说,步法是运动的基础。我们打球是靠腿、手,靠步法准备了条件,靠手法
去完成任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相互协调不可分割的。从观察与感受上看,
步法往往体现着人的顽强,拼搏的精神;手法又常常标志着一个人机智、敏
捷、灵巧的才干。步法与手法功夫上境界的高与下,对于运动员的技术与成绩
来讲堪称为一步一层天。




步法是乒乓运动之母


  在大型比赛之际,经常可以看到我国一些优秀运动员在击球失误后,总是
摆动摆动手臂,意在责难手法,却很少见到责难腿脚的人。实际上是由于步法
的不力才导致失误的。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反映了中国运动员对手法较重视,
而对步法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重视手法无疑是对的,也是我们成功的宝贵经
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但手法和步法偏颇的发展,也不是一种健康状态,
形成这种形势事出有因。


  一、历史原因


  1.传统习惯


  解放以后,我国第一代老运动员的手法造诣都相当深,他们的动作舒展、
凌厉、优美、实用。对手法的造型很有理论,也很讲究逻辑性,为开拓提高我
国乒乓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王传耀的反手攻球,势如将军拔剑,正手攻球
如元帅抽弓;杨瑞华轻巧自如的推挡仿佛蜻蜒点水;孙梅英迅厉的台内正手攻
球直如蛟龙出海;王锡添潇洒的反手削球动作婉如仙女戏舞飘带;张燮林的直
板削球,美如彩蝶之飘飘然……。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使代代运动员对手
法都很重视。


  2.召唤力


  选拔运动员入队,手法好往往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这样,无疑给人们树
立了一个进取的感召目标。


  3.流派因素


  欧洲、日本、中国运动员各有特点,中国快攻型运动员站位一般离台较近,
居于中间偏左一点其目的和优点是两边来球都可以兼顾;既不象日本队站在球
台左大角,也不象欧洲选手站在中远台这样,中国选手的站位法打起球来,就
比日本和欧洲的全台、中远台的奔跑要少得多,步法运用的少,步法的发展也
就要小和慢。


  4.体质因素


  老一代的运动员初学打球之际,经济上靠家庭供给,伙食标准不高,身体
素质也差,多用手法少用步法,可以少跑动节省体力,久而久之,习惯成了自
然。


  5.觉醒的因素


  过去,快攻选手对于抢着攻、追着攻、拼着攻这种积极主动的指导思想认
识还不很深刻,有的人觉得手法好见成效炔,而对步法潜存着的力量觉醒不够,
开掘不够。所以在训练中对步法还不能够进行严格的、有意识的、目的性很强
的专题训练。


  二、转折过程


  1.介入


  1956年,中国乒乓球队第一次去日本参加第二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看到世界冠军日本队依靠快速敏捷的步法、全台运用正手积极奔跑着攻击对方,
威力很大,使我国运动员受到很大启发回来后,有些快攻型选手开始学习日本
式的步法。此后,日本乒乓球训练法的电影也在中国内部放映了。这部技术电
影展现了当时世界冠军获村和田中等人的手法与步法以及比赛和训练,对我国
乒乓运动技术的提高是一个启发和推动,尤其对青少年运动员去重视步法的训
练是极有价值的。从此先进的步法被接受和发展。


  2.播种


  此后,有些教练员就把步法的训练安排到青少年的训练中去。1956年夏季,
我的第一任教练、国家队的黄应麟同志,除了教我们手法的基本动作外,还要
我们进行步法的专题训练。他说:“光重视手法的训练,只做到了事情的一半,
只有把步法也训练好,才算做了一件完整的事情。步法不好,用手法去迁就步
法必然会破坏手法。”我的第二任教练员、全国铁路系统冠军靳声华同志对我
说:“要想打球放松,就得脚下生风。步法快了,本来够不着,不容易攻的球
也能去攻了。好处实在太多了。步法不好的运动员,不会有出息,我就看不
上。”在他指导我的训练中,重点是在步法的训练上。这样的训练法为我奠定
了攀登技术高峰的基础。


  3.春华秋实


  自从我把步法的训练摆到了重要位置之后,在训练中也就把很大的精力倾
注在步法上。经过这样一段训练,我逐渐认识到:积极主动的进攻,离开了步
法仅是一句空话。从此,每当我越注重步法的时候,却喜悦地发现积极主动进
攻的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我有什么理由不往步法训练上大力投资呢?


  4.如虎添翼的感觉


  对方飞行过来的球,从回击的时机上讲大致可分为:最佳点、次佳点、一
般点、最差点。步法神速者,可以敏捷地抢到最佳点和次佳点,能够利用很好
的时机积极发力去攻击对方。步法稍慢者只能抓往来球的一般点,往往时机不
好,无法发力攻击。大多是采用过渡、相持的对策方法。而步法更慢者,留给
他的击球点是最差点,充其量是勉强过渡,而大多数的情况是被动的,等待着
他的将是挨打。所以,没有良好的步法是谈不上抢先进攻、积极进攻。很多快
攻选手想攻不能攻,是心有余而步法不足。这就说明,神速的步法中蕴藏着强
大的进攻力,储存着雄厚的技术资本。


  三、结论


  步法,是乒乓运动的根基,是科学训练的基础。运动员有了神速的步法做
坚强的后盾,才能够在运动场上放射出积极主动、顽强拼搏、生龙活虎般的奇
光异彩。对步法的重视与否是战略布局问题,也是个知识水平问题。培根说:
“知识即是力量。”周总理对此句话的寓意非常赞赏,由他翻译为:“知识就
是力量。”攀登高峰没有强大的力量做后盾,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不过是设
计空中楼阁罢了。



与步法相关连的几种关系


  一、步法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运动员靠腿脚能够站立和移动位置,这是由于腿脚的作用力以及通过作用
力对地面产生的反作用力来完成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又取决于作用力的大小,
而人体通过腿脚蹬地产生的作用力则又是取决于人的身体素质。步法中所需要
的动作速度、速度耐力、动作的力量都是靠肌肉的拉长与收缩而完成的。这种
人体机能的能力,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身体素质训练去获得和提高。因此,身
体素质是步法的基础,是步法的生命线,它作用着步法,而步法又体现着身体
素质的机能。离开了身体素质去求步法,那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二、步法与手法的配合(均以右手握板为例)


  1.距离的配合


  靠手法攻球只是在小范围之内可以击球,而来球在左、右、前、后远距离
时,必须先借助于步法的移动奔跑,这样才能够到位后组织动作去攻球。


  2.力量的配合


  攻球没有力量是难以摧毁对手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优秀
运动员在发力扣杀时总是先把身体的重心移到右脚上,而挥臂击球时借助右前
脚掌猛力蹬地才扣杀的。从动作形象上说明,脚在发力支持手臂的这一记重板
扣杀,从力学上看,这是人在制造很大的支撑反作用力,借助腿、脚蹬地后的
反作用力形成击球前的最大力量。不妨试一试,只凭借上肢臂去击球,是打不
出重板的,这也是个反证。


  3.速度的配合


  一个快攻运动员只有侧得开身,跑得出去,回得来,连续进攻才不辱“快
攻”的称号。然而,事实上来的球绝非球球在板下,要想板板能攻,只有靠步
法运载着身体追、扑、腾、挪快速地抓住时机,让出击球位置,此刻才能谈到
攻球。追、扑、腾、挪的速度是靠步法来完成的。法国优秀运动员塞克雷坦深
有感触地说:“我打乒乓球不光靠手,主要是靠腿。”二十九届世乒赛男子单
打冠军日本选手长谷川信彦说:“步法是乒乓球运动的生命。”这些深刻的领
悟,确实抓住了乒乓运动的真谛和灵魂。


  4.支撑与平衡


  在运动中,身体重心没有相对的平衡是无法很好地完成击球动作的。支撑
与平衡始终是靠双脚的前脚掌不停地进行重心的交换才制造出良好的进攻条件,
根据不同的来球,不同的目的,小跑动而大击球,大跑动而小击球,也就是动
作上上大下小或者上小下大的调节,这些变化都是取决于步法。


  三、步法与躯干的配合


  1.平衡关系


  步法的起动是人体移位时支撑重心的交换。随着步法向前、后、左、右快
速的移动,躯干也必须相应地倾斜转动,同对又起着对全身平衡,辅助及一
定程度的驾驭能力,否则,脚步起动,人即跌倒。


  2.协调关系


  准备击球之前,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弯曲成半蹲,提踵,前脚掌内侧
着地,不停地变换支撑重心,这时候躯干前倾而挺立着,一边保持着身体支撑
的平衡,另一方面此刻的人体势如开满的一张弓,缩小着自己的长度却潜藏了
很大的力量。为组织进攻做好了空间和力量的准备。又如:发力攻球之际,右
前脚掌发力蹬地后,右脚内旋,左脚外旋,击球中躯干、腰髋也是随着转动而
做出内旋动作,同时靠腰、腹、髋的协调性的爆发力制造着最大的击球力,由
此可见,躯干和步法是配合协调的合力。但是,这种有机的协调配合也只有通
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步法与重心的关系

  移动步法首先是移动重心。支撑重心的这只腿可以做蹬、踏、跳跃动作,
却不便于做移步动作不支撑重心的这只腿脚,可以做抬步动作,却不能做蹬踏
动作。在乒乓球运动的此起彼落的快速运行中,重心的变换是步法的核心。重
心交换得快则轻松,敏捷导致着步法的灵活、准确、快速,因此,不注重重心
交换的运动员步法是不会好的。



步法的种类与训练


  一、原地步法


  1.什么是原地步法


  就是腿和脚不向前、后、左、右跨出去,只在原地进行着快速、轻松而又
时刻准备着发力的左右脚重心的交换。


  2.原地步法训练的目的是什么?

  (1)这是初学打乒乓球时掌握步法要领,打好步法基础的基本功训练。

  (2)只有掌握了原地步法训练的基本功才能为今后步法的迅速起动、连续
跑动打下坚定的基础也只是掌握了这种基础步法才能向更复杂、更高深的步法
境界去进军。

  (3)培养手法、腰腹、躯干、髋骨、腿部肌肉群等方面与步法的协调、灵
敏的有机配合。


  3.对原地步法训练的要求

  (1)准备姿势(以正手近台斜线攻球、右手握板者为例)身体站离球台约
50公分,站于中线偏左一点,大臂靠近身体,小臂向前和大臂约成90度角,左
臂也略抬架起来,两脚开立,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两脚间的距离多一肩半至
两肩宽,提踵离开地面约二寸至三寸(但不要把脚后跟提到极限,以防肌肉过
分紧张僵硬),前脚掌的内侧着地,双膝弯曲,膝关节略向内收,躯干挺立,
含胸收腹,上肢略向前倾,两脚不停地小幅度、小动作地交换着重心。

  (2)重心交换步法的核心技术是重心交换。通过原地步法的训练,首先
把重心交换的技术掌握好,每攻一次球,身体重心交换一次,重心交换的关键
技术是腰、腹、髋、腿、脚协调一致性的前后转动,更重要的是腰、腹、髋发
力带动与上肢及腿部、脚有机而密切的配合。击球前,左脚内旋,右脚外旋,
腰髋向后转动,重心移至右脚。击球时,右脚内旋,左脚外旋,腰髋用力向前
转动重心则移至左脚,击球之后,力求迅速还原。

  (3)加强蹬地力的训练用脚蹬地面的作用力,会使地面对脚产生力量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由此可知,脚对地的蹬踏力是步法的基础力量,
这个蹬踏力的运用和准备应该在原地步法的训练中熟悉、掌握,其战略性意义
是很深远的,如:

  ①当出现了机会球,运用杀手锏,打算一板子砸死对方时,如果没有对地
面强有力的蹬踏力是不会杀出很重的板。

  ②在连续进攻中,人体运行完全依靠步法,如果没有足够的蹬踏力量,步
法移动的速度则不会快,而连续进攻会必然脱节失误。

  ③在搏斗中出现步法凌乱,重心不稳,这也反映出步法的协调性、灵敏性、
柔韧性差。究其原因,也和蹬踏力的基础不好有着密切的关系。

  (4)掌握蹬踏的技巧

  ①蹬与旋的结合蹬地与脚掌旋转起动是连续在一起的动作,所以,蹬与旋
要紧密地结合。

  ②掌握刹车击球之前右脚蹬地起动,重心转移至左脚;左脚也要相应恰当
地用力蹬地,这样,左脚蹬地,产生的反作用力就象刹车一样,使身体导致相
对的平衡。否则,随着身体由右脚蹬踏力量的惯性人会跌倒。左脚的刹车不仅
能使身体保持平衡,也为迅速还原和为下一板的进攻做好准备


  4.训练方法

  (1)内容:正手斜线对攻,侧身斜线对攻,攻挡,然后交换进行。要求击
球的力量发力轻匀(约在全力的20%左右),而击球的命中率则要求每球击50
回合之上,因为训练的侧重点在于步法的训练。

  (2)特点:上肢击球动作要求小而力量轻,用近台正手快攻,以前臂击球
为主,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要求躯干、腰腹转动的幅度要小,脚的内外旋幅度
也要小,攻球时注意好脚、腿、腰的起动加速和制动的配合运用。上肢动作轻
小,对下肢的稳定、平衡很有利,这样便于对下肢动作侧重地针对性地去进行
训练。


  二、“一步蹬跳式”步法及训练法


  1.什么是“一步蹬跳式”步法?


  当来球离身体约有一米以内的距离时,采用蹬跳一步就出手击球的步法。


  2.蹬跳式步法的优点

  (1)由于采用蹬跳式的发力,脚对地面的作用力较大,因而地面对脚的反
作用力相应也大,这样从步法的形象上看,是骤然离地,起飞、横跨、落地。
由于力量大,跳得距离较远。运行速度也较快,所以两脚之下就象安装了弹簧,
轻盈自如、灵巧有力。如果步法的发力采取蹬跳式,那么脚对地面的作用力就
会小,而地面对脚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自然也小。表现在身体的运行上就是速度
不快,起跳不远,形成擦着地面而运行,其跑动起来的形象就犹如一块墩布在
拖地板。这种运行法是一种挪、迈、拖的发力方式;相比较,蹬跳式的发力方
式则有利于积极主动的进攻。

  (2)采用蹬跳式步法,落地时是靠前脚掌着地,这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了
脚下的刹车和缓冲动作,使身体能保持平衡,利于很快地进行重心交换,动作
协调、灵活、敏捷,有利于积极地去组织连续进攻。

  (3)蹬跳式步法蹬地的力量大,跑动快、跑得多,对身体机能的关连素质
起着促进的作用。

  (4)蹬跳式步法对两面攻选手尤其重要。两面攻选手的中间区域是先天性、
格局上的弱点,是对方有的放矢的目标。采用一蹬跳步法,由于动作简单,出
脚速度快,让位相应地也快。这就容易摆脱困境,甚至能创造进攻的条件,变
被动为主动。


  3.蹬跳式步法的动作要求

  (1)准备姿势,两脚的前脚掌在原地频繁地变换身体重心,随时准备起动。

  (2)这种步法的诀窍在于基础力量总在两只前脚掌上,会逐渐培养成能够
急起动、急刹车、急还原的技巧,为步法的高度灵敏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一步蹬跳侧身让位时,左脚向左前方插入,先腾挪出横跨的位置、再
靠腰胯发力转动,把右腿甩在身后,形成金鸡独立式,发力攻击对方。

  (4)向右蹬跳击球时要注意:当右脚前脚掌着地刹车时,左脚也随着向右
脚靠近,保持一肩多距离,为下一板重心交换做好支撑的准备。

  (5)采用一步蹬跳式步法,如果击球的位置、时间比较充足,要多使用大
臂发力攻击;如果时间仓促,位置不足时,多采用前臂、手腕的爆发力去攻击
对方。既要协调配合,又要因球而宜,区别对待。

  (6)基本上掌握了这种步法后,在左右快速摆动击球的训练中,除了提高
两边快速摆动击球的技能外,还要注意培养:击左有右、击右有左的兼顾意识。
这种球在步法的动作上由于速度太快,来不及搞步法上的重心交换,则常是靠
腰腹爆发力转动,配合前臂,手腕爆发力的打回头。然而,这又必须着眼于这
种击球意识、节奏的培养。


  4.训练方法

  (1)压中线训练法。喂多球练习,逐渐加大喂球的横跨距离,加快喂多球
的速度,逐渐加大喂多球的难度,变化。

  (2)腾挪训练。采用多球单练、喂追身球,逐渐加大难度,要求运动员逐
步加大侧身的位置,提高侧身的速度。

  (3)从有规律到无规律。通过有规律的训练,具备了相当的击球能力后,
开始用多喂轻、快、距离小的无规律球,随着熟悉,掌握渐次加大难度。

  (4)身体训练。根据蹬跳步法素质的需要,可搞一些30米、60米、100米
的计时冲刺跑,立定单腿跳(左右腿交换、蹲跳、转体蹲跳等)。要求逐渐加
大距离,要掌握循序渐进、加大运动量。此外,还可搞一些负重下蹲、绑沙袋
步法训练等手段、加强脚、腿、髋、腰的力量以及旋转机能的协调与配合。


  三、“两步蹬跳式”步法及训练


  1.什么是“两步蹬跳式”步法?


  当来球离身体处约一米或更远的距离时,采用“一步蹬跳式”的步法已很
勉强甚至力所不及,此刻根据这种来球情况,采用一种两步蹬跳的步法去击球,
借以扩大击球的范围,保持连续进攻的能力。


  2.“两步蹬跳式”步法的运用


  在右角正手击完球后,球又回到了左方,为了奔得正手连续进攻的主动权,
采用由右往左两次蹬跳的步法。

  (1)动作要求

  ①两次蹬跳都是右前脚掌的内侧发力蹬地,左脚相应虚随。第一次蹬跳后,
是右脚先落地,此刻左脚点地后,随即左腿稍向左上方抬起,为第二蹬跳的大
距离跨出和落地做好准备。

  ②在步法的运行中间,膝盖弯曲,身体的重心下降,身体的正面始终是和
对方保持着面对面。

  ③第一次的蹬跳发力稍轻、距离稍短,犹如三级跳运动员,为最后发力的
一跳做好力量和速度方面的准备。第二蹬跳借用第一蹬跳的惯性和推动力,发
出最大的力,跨出大距离,为击球前的身体到位做好准备。

  ④“两蹬跳步法”的第二蹬跳是左脚先落地。左腿就象一根45度的斜柱,
左前脚掌猛插入地面发力蹬地,制造反作用力,这样腿脚结合,借以抵消身体
惯性的左倾力,使身体重心相对平衡(初学者往往在左脚落地时还抵消不了左
倾的冲力而出现摔跌的现象,连较高水平的运动员也常见刹不稳车、呈现左脚
要踏几下的现象,这也是难免和正常的),起到缓冲和刹车的作用。此时,右
腿是虚悬,使身体成金鸡独立式,然后组织进攻。

  ⑤由于“两蹬跳步法”是中近从右至左距离的运行,也运用了最大的蹬力,
所以上肢的重心晃动也最大。为此,腰、髋上肢必须协调平衡地配合,使步法
及动作做到浑然一体。

  (2)“两蹬跳步法”的优点

  ①可以做到从右到左大距离、大幅度的连续进攻。

  ②采用此种步法使不容易进攻的球也能进攻了,给对方的心理及计划是一
种意外的打击和摧毁也使技术能力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崭新的境界。

  ③有不少运动员对右方来球本来可以扑得出去,但因为他由右往左的步法
不力,害怕出去以后回不来,有后顾之忧,因此,一种倾向是:孤注一掷,常
显得凶而不稳,外强中干。打得上就凶,就称目的达到,如果球回到右方没招
了就算你输,这是没有多大保险系数的。另一种倾向是害怕回不来,所以对右
角的来球不敢发力攻,这样,其攻击的锋芒威胁自然就削弱了,掌握这种步法
能够连续放手大胆地去连续进攻,无后顾之忧,敢于硬拼、硬搏,犹如风助火
势,火借风威,形成连续性的、巨大的正手火力网。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来讲:
有恃无恐、感到踏实。

  ④技术实力是技术风格的一条敢要支柱。大面积范围之内连续进攻的能力
强了,客观形象上就会显示出运动员满场飞腾着,攻击着对方,这种态势无疑
是长着自己的威风,灭着对方的志气。

  ⑤两面攻选手尤其要练好两蹬跳步法,两面攻打法在指导思想上应当明确
反手攻球主要是抢得主动,制造机会,然后靠正手解决对方。因为正手能发出
最大的攻击力量,而这种步法就是突出运用正手攻球的步法,使之能够发挥出
正手的巨大的杀伤力。有些观念认为:“两面攻打法是左来右打,右来左
打。”,这种理解是不妥的,这是一种平分秋色、不分主次的见解。这种观念
指导下的两面攻是死两面攻,而不是活两面攻,在实践中是没有出路和生命力
的。


  3.两蹬跳步法的训练方法

  (1)造型训练:掌握动作要领后,配合腰髋上肢动作,由徒手训练开始,
先掌握好空动作,然后从易到难把蹬地力量、运行速度、蹬跨距离先测出原始
的记录、制定出提高的指数,循序渐进,加大难度,提高质量。

  (2)加强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侧重提高腿、脚的蹬踏力
量以及蹬旋结合的技巧。

  (3)多球单练:左右交叉喂球。喂球者要注意喂球难度准确地掌握恰到好
处,难度太大,使运动员经过努力仍达不到目的,会觉得高不可攀,从而失望;
难度太小,达不到提高的目的,这是自欺取人。


  四、“一垫一蹬式”步法

  侧身攻对方后,对方又将球回至自己的右方,若用一步蹬跳式步法去击球
将够不到球,此时,采用一垫一蹬式的步法去击球。


  1.“一垫一蹬式”步法的动作要求

  (1)一垫一蹬式步法都是两脚前掌平行蹬地,以左脚的内侧发力为主。

  (2)步法运行时,膝盖弯曲,身体重心降低,始终保持与对手面对面。

  (3)运动一垫一蹬步法,要注意动作的分解与连贯结合,开始起动后,先
是右脚先落地左脚跟随。紧接着运用一蹬步法,却是左脚发力蹬地,人离开地
面之后,又是左脚先着地。这样,左胸首先起到抵消身体右倾的冲力。当右脚
落地时,右侧倾的冲力已经减弱了一些,所以,身体的重心相对来讲要平稳一
些,有短暂的时间来做正手攻球动作的准备。这个短暂的调整与准备,犹如射
击前的瞄准,为击球的准确、发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步法的起动、运行、击球的准备和击球,动作是连续的。击球之前,
又有着一霎间的相对静止,这是应有的节奏,因此,完成这个步法的动作,腰
腹与上肢必须协调配合。掌握好这个节奏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稳健性和突然的发
力攻。


  2.一垫一蹬式步法的优点

  (1)它比一步蹬跳式步法跨出的距离远,可击球的范围大,从而加强了进
攻能力。

  (2)由于这种步法的运行几乎是与球台的端线平行着,速度较快,而身体
的重心也相对地比较平稳,所以击球的命中率也容易高一些。

  (3)由于身体重心比较平稳,击球后动作也容易还原,这就有利于下一板
的连续进攻。




  3.一垫一蹬式步法的训练方法

  这种步法的造型结构与两蹬跳步法有所区别,但训练的手段、程序基本相同


  五、“交叉式”步法


  交叉式步法是一种跨出远距离的步法。其方法是由两步交叉着运行组成;
特点是异向跨步,由左往右时,先跨出右脚,并且超出右脚;由右向左时,先
跨出右脚并横出左脚,故称之为交叉式步法。此种步法多用于从左到右,但有
时也用于从右到左。


  1.动作要求

  (1)力量的运用。侧身攻球后,对方又回球到正手位置,而且来球距身体
的距离很远。运用这种步法去击球时,首先要转动腰髋,把支撑身体重心的力
量由左脚移向右脚,左腿随着转动,轻抬起来,右脚前脚掌的外侧再发力侧蹬,
同时把左腿甩跨到身体右侧,随着左脚落地,先支撑身体的重心,再变为发力
蹬,使右腿能够跨出较远的距离;落地之后刹车,转腰,组织击球动作。

  (2)运行方向。由于这种步法运行的距离远,动作较多,耗费的时间也较
长,所以,尽管动作迅速,然而击球的时间却较迟慢。为了能够迎着来球,跑
动时的方向不能再平行于球台的端线运行了,而应当向右斜后方、左斜后方去
跑动,然后再组织击球的动作。

  (3)意在球先,有备无患。当技术升华到较高阶段后,下板进攻之前脑子
里应有变化的信息储备;当自己侧身攻斜线之后,对方充其量是推、拨、攻直
线,这些回球,速度虽快,然而角度不大此刻多使用一垫一蹬式步法去回击来
球。当自己侧身后声东击西偷袭对方右角时,此招虽然是很刁钻、厉害,但球
台的客观条件也允许对手打出更漂亮的球,此球一旦被对方用手腕一勾,拨了
过来时,往往角度很大,落台后往右侧方向跑,此刻就需要使用交叉式步法才
能奔到球。因此,一个素养较好的运动员在起板击球之前,应该意在球先,脑
子里储备好应变之对策,才能以防不测。


  2.交叉式步法的优点

  (1)跑动距离远,击球范围大。

  (2)在步法的运动中,身体重心的稳健性能较好。


  3.交叉式步法的训练方法


  这种步法动作的造型和结构有异于其它种类的步法,但其训练的手段、程
序大致与之相同。


  六、碎步调整法


  1.什么是碎步调整法?


  在实践中,各种步法运用之时,不一定在击球之前都能做到准确与恰当的
判惭,为了给击球者创造最科学、最合理、最有利的准备条件,较高水平的运
动员在击球之前常使用小碎步调整位置,做到准确的微调,这种步法,我们称
之为碎步调整法。

  2.碎步调整法的好处是什么?

  (1)培养运动员向技术领域的高、精、尖的境界发展。在技术上精益求精,
精雕细刻,提高灵巧、准确的效能。

  (2)碎步调整法的步法。尽管在乒坛名牌动作里无此一席,也名不见经传。
然而,只要仔细地进行观察,凡是优秀的中外运动员都在使用着它、离不开它。
因为它起着调节身体重心,调节击球位置、时间、力量的作用,有利于起动快、
发力大、击球准确等内涵的作用,所以,应该予以注册正名、发展。

  (3)对各种技术动作、战术的运用,它都起着承上启下、调节、衔接的积
极作用。

3.动作要求

  (1)很小范围之内前、后、左、右的快速移动。

  (2)它服从于重心交换、调整位置的需要,目的性、任务性很强。

  (3)重心的交换、位置的移动、蹬旋的运用,小碎步子都要和腰髋、上肢
动作紧密协调地配合进行。

  (4)要和急起动、急刹车、急还原的三急训练法紧密配合。

  4.训练方法

  (1)指导思想:这种步法虽很简单,但运用起来却很复杂。它的用途很广,
和身体的腾、挪、进、扑几乎都参与,却又象其它种步法的附属、补充。至于
每次运用多少,又要根据来球步法的情况相机而用。这个配合的灵活性很大,
并无一定之规,所以就给如何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实践的运用
中掌握好取舍的程度。

  (2)训练方法:训练的方法与其它步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必须是在实践
中运用、回味、总结


七、步法的综合与协调运用的训练


  1.综合与协调的训练

  (1)死线活练的训练法。

  ①球往返运行的一条线路,落点是固定死的,然后使用两种步法来进行训
练。

  ②复线线路。球的往返运行是两条线路,但球的落点仍有规律,然后运用
多种步法进行综合性配合运用的训练,如一点对两点、两斜对两直、两直对两
斜的线路进行练习。

  (2)质量及指数的要求:各种步法的配合可先测出原始数据,采用多球单
练的方法,对速度、命中率、距离等订出计划,提出指数要求,质量标准,渐
次提高。训练的核心是上轻下快,侧重在步法。要保证一个球较多的回合,首
先要求平均每个球打上三十回合以上,然后在规定距离之内,提出步法的速度
要求。试举一例:原击球三十回合的时间,在规定使用步法的前提下需要四十
秒的时间,向步法的快速阶段发展提出三十五秒之内,用规定步法完成三十回
合的击球数字,逐渐达到了这个技术境界之后,再继续升级。

  (3)确立以单项步法质量为主的指导思想:即使已经进入了几种步法的综
合训练阶段。除了以一定的时间、精力致力于步法的组合技能训练外,对于各
种步法的单项训练仍不能废弃。相反,依然是训练的重要内容。没有扎实雄
厚的单项步法做基础,组合性步法的配合和质量也不会好。比赛的进行犹如一
套机器在动转,而所有的单项技术,单个动作就好象这部机器中的每一个元件,
每个元件的质量都影响着这部机器的运转,所以,一个技术动作不过硬,质量
差,被对方咬住,往往导致全局的失败。只要仔细的观察了解,就会发现越是
高水平的运动员,教练员越是极为重视基本动作质量的炉火纯青。这个简单而
又朴实的指导思想往往和急功好利者相反,然而却又是真心的高明之处。

  (4)无规律训练法:在变化线路的训练中、根据不同的来球,及时采取相
宜的步法,以促进和保证击球的连续性。

  (5)应急步法的灵活运用:步法的训练与运用,应该严格化、正规化、规
范化。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意外的突然性来球已无法施用正规的步法,这时
候,常见两种倾向:一种是勉强着用正规的步法,因条件大仓促,导致失误;
另一种情况是他随变而能变,以并不称名的步法及时组合一个动作,把球回击
过去。我们认为前者规格化的步法并非错误,但还不会随机应变,灵活拆用,
这是为了步法而步法,显得呆板而欠实用;后者则是为了打球而用步法,在紧
急逆料的情况下,达到了灵活运用的境界。

  2.步法综合与协调的意义

  (1)步法的连环运用,能使运动员在条件变化时,在连续运动中适应对攻
形势。

  (2)步法的连环运用,保证了运动员思想上积极、连续进攻的意图能够付
诸于行。

  (3)几种步法综合使用,是配合上的强化过程,也体现渗透“练为战”的
指导原则。

  (4)几种步法综合使用,是提高运动员战斗实力的台阶。掌握了这些步法,
运动员在场上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显得生龙活虎有主动权。如果没有掌握
这种步法的技术,连续进攻必然会断了线,变成了“单发炮”而不是“连珠
炮”。所以,是否拥有这种步法的技能,标志着一个运动员实力的级别和运动
潜力。

  3.训练的要求

  (1)必须在单个步法有了相当的基础之后,才可以开始综合性的配合练习。

  (2)在训练过程中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科学原则。

  (3)无规律的训练,是一种高技能、多种类、灵活运用的高难度训练内容。
在这无规律的复杂多变之中对人体的机能能力,技术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必须是判断准确、反应快、手脚起动快,而又要求脚腿、腰、髋、臂、腕、
手指能够准确、迅速协调的配合。对于这种无规律的训练不要急于去练,应当
牢固地打好单个步法,和简单配合的扎实而雄厚的基础。

手法的发展


  1.演变着的手法


  请仔细观察,一万个打乒乓球的人,其手法的风貌是一万个样子。这是对
较低水平运动员的品评吗?我们再抬头环顾所有的世界冠军,就会发现他们之
间虽然有着一定相似之处,然而打球的风格、手法的造型、得分手段等,却又
是各有所异,如此看来手段并无一定之规。哪么是否手法与世界冠军的关系是
无关紧要呢?恰恰相反。手法是取得世界冠军极为重要的因素,如同人离不开
水那样。世界冠军永远离不开正确的手法,正确的手法永远要符合击球原理;
技术形势的发展,导致着击球性能的变化,所以手法必须适应;符合时代乒乓
形势的格律,而且是适者生存,老化者淘汰,冷酷无情。所以不向历史时期,
不同的技术阶段有着不同的手法、紧跟这种形势才能生存;高于这种形势才能
领先。在我的乒乓生涯中,犹有春兰秋菊应景而生,而绝非一成不变。成功者
往碗是分析形势对照自己的手法,展望发展形势,改进和培育自己的手法。从
战略布局来讲,对正确手法的讲究,无异于开拓自己打球的生命线。


  2.手法规格化的历史贡献


  在五个年代初期,中国运动员的手法可称为:“自由化时期”虽然也有着
一些积极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手法,但由欲缺乏正确的理论作知道,诸如
吊板、抬肘、夹肘,动作太大、太小、发力脱节、手脚功能分家,得分手段上
的左道旁门等,这种良莠共存的状态,对健康的发展我国的乒乓事业是很有害
处的。当时的形势是国外的技术不能全盘照搬,国内的手法又很混乱。这时,
中国队的梁卓辉教练为首和我国第一代老运动员们所制出了一套手法的规格,
对外吸取一些国家积极的因素,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对内统一手法规格,去芜
存真,为下一代运动员提供了学习的规格和模式。这样,一方面结束中国手法
的混乱状况,另一方面积极培植自己的打法,同时又在理论和手法上提出了近
台多用小臂发力的击球原则,吻合了乒乓球运动向快速发展的规律。


  3.独树一帜


  中国运动员的手法在世界乒坛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在五十年代初期,
中国乒乓球队既过不了欧洲横板削球的关,又破不了日本直板单面攻的阵,引
起乒乓评论中一些令人迷惘的观点,有人认为直板打法不行了,而当日本以直
板夺得世界冠军之后,又有人认为横板打法不行了。面对这些现实,中国队虽
居于下风,但相信自己在打法上,并不是全盘照搬,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去欧化、
日化;而是承认自己的差距,虚心吸取欧、日的长处,创新和发展自己独特的
打法,培养自己的直板和横板。直板近台快攻中“左推右攻”、“两面攻”,
就是外国没有、中国独具的打法。这些独特打法由弱到强,以致力扫群雄,在
世界顽军的宝座上放射出了这面旗帜的光辉。后来,中国式的横板也夺得了世
界冠军。这个历史哲理,正如齐白石老先生讲的:“学我者死,创我者生。”
对待事业,我们应该兼收并蓄,熔古今中外之精华,铸成新的自我。


  4.现实的需要决定着手法上合理的变迁


  乒乓技术的一次突破和发展就导致着手法上旧动作的淘汰和新动作的诞生,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要想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就,就必须了解、适应并
拥有击破各种打法的技术能力,这种能力的背后必然孕育着新形势下的新手法。
在当代乒乓球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力量大的发展形势下,近台直板两面
攻选手,在继承的基础上致力于开拓反手适应、攻打弧圈球的技术能力是一条
生命线。


手法是乒乓运动之父


  在当代乒乓速度、力量、落点、旋转等多变的形势下,来球刁钻,攻势凌
厉。在这种条件下要做到积极主动、抢先上手,风格上体现出快、准、狠、活,
手法的功夫如果不是炉火纯青,平时的基本功又没有凝聚了千板万板正确的精
华,那只能是望洋兴叹。对登上乒乓技术高峰也只是一句空话。冠军出自球板
下,下板又源于手法。所以,板下击出的球决定成败、胜负、得失,从而标志
出技术、成绩。击球的结果是对手法的衡量。因此,我们认为手法可以称之为
乒兵运动之父。

快的奥秘


  快、准、狠、变,“快”字当头是中国直板快攻选手的风格和特点。中国
队的快攻在世界乒坛历史上已经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赞叹之誉不绝于口。而和
我比赛过的不少对手,谈到我的“快”时常感到棘手、摇头。那么除了一般人
认为我站位近台、步法快、身体意质好这些明显的外因条件之外,其内涵的因
素又是什么呢?、


  1.爆发力的运用


  爆发力就是在击球前,臂在挥动运行之中的加速度。一般的正手攻球动作
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从臂的运行开始到击球结束,都是臂力松弛;另一种
情况是臂在击球过程中都处于极为用力,肌肉僵硬的状态。以上两种发力方式
可称为没有爆发力。另外一种,即是击球之前,臂肌放松,臂开始掸动运行,
而当击球前,有一种臂肌的内涵力量突然加力,击球时发挥出臂的最快速度,
产生很大的击球力量,这就是爆发力。发力攻球时,靠大臂的后振动作,配合
腿、腰的力量,也可以打出很重的板。为什么要强调使用爆发力的发力方式呢?
这是因为,爆发力靠较小的动作能够打出较大的力量,符合快攻所需要的速度
快、动作小、出手快的原则,而大动作后振式的发力方式动作的幅度大,不适
应快攻中连续对攻的速度形势。


  2.“三急法”的运用


  就是用臂在进行攻球动作过程中,发力上采用“急起动”、“急刹车”、
“急还原”的方法,其核心的技能是爆发方的巧妙运用。收益之处在于动作的
小中更小,从而缩短了臂在击球中挥动的幅度和距离,这样,与一般的正手攻
球动作的幅度相比可节约时间,为准备下二板抢先上手攻对方在时间上提供了
有利的条件。对快攻选手来讲,时间就是主动权,快速就是有利条件。不妨概
略地计算一下一般正手攻球动作从准备到后引球板,到挥臂击球,到动作还原,
这个往返运行的线路通常在四市尺左右,若采用“三急法”击球,运行线路的
距离可以相应地减少。我用急刹车攻完球后很快收住臂,使臂不再向前继续挥
动,那么还原的距离也相应又缩短了。若彼用四尺距离的运行幅度击球,我用
三急法则只需三尺距离的运行幅度去击球。这样,出现的时间优势在于比对方
少用了一尺距离的挥臂时间,若彼用三尺距离击球,我则用尺距对应;彼若用
尺距法,我则靠手腕爆发力三急法以半尺距击球去应对。总之,靠爆发力、三
急发力技巧,总比对方挥臂线路短。这不是天才因素,这是技术条件因素。靠
这种技术,体现出了比别人快。


  3.提前半拍击球法的运用


  在对攻中前臂的进攻与还原,我们比喻做音乐中2/4拍的一节,那么,从
击球的节奏来讲,就是要提前,抢先半拍击球。比如,前臂手腕在正常节拍的
第一次击球之后,马上急刹车,动作不再还原后收,等第二次击球时,从急刹
车处,突出用前臂和手腕的爆发力,组织动作击球,从而节约了正常节奏所需
要的还原。回收的半拍时间,而又提前了半拍组织进攻。这种球一般在中近台
的对攻中使用,是击球的上升期。在击球之前,左脚向前跨进一步,迅速捕捉
球在落台后的起跳之际。


  4.大胆简化动作幅度


  在比赛实践中,没有事实上的板板抢先和主动,而经常伴随着的却是相持
式被动。在左右连续搏斗的快攻之中,双方争夺着主动和胜利,为了赢得较充
裕的时间和速度,除了在专项素质、臂的摆速上下功夫外,还应着手于两靠的
运用。一靠爆发力以小动作起代大动作;二靠攻球动作幅度上刻意的简化。如
在连续攻击左右来球时,首先在步法上(在较近的距离内),有时不再去做重
心交换。步法移动了,尤其两面攻选手在左右击球时,臂在击球前的后引球拍
要相应地减少,而运用爆发力去还击来球,借用这种变通手段来体现一个快字,
否则,球迅速地飞过来,再用大动作还击是来不及的,何谈“快”字。


  5.突出发挥小臂与手腕的击球作用


  人体各部分,和动作速度很不相同,越离身体远端的,应答反应的速度越
快。所以,手腕、小臂的应答反应速度就比大臂、腰、躯干要快。突出使用小
臂和手腕的作用,有利于快攻的速度快。

大臂的技能与训练


  1.基础训练


  大臂的训练与运用,是运动员在初级训练中掌握正手攻球动作最基本的训
练。犹如一个人练习书法要从楷书写起一样,也象搞建筑的地基,打好基础才
能往上盖。大肢的臂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大臂、前臂、手腕、手指。大臂
是前臂、手腕、手指的基础,它的下端由肘关节连接前臂,它的上端由肩关节
与肩胛骨相连。人的臂与躯干象门与轴,而臂就象门一样,连接和依附着。大
臂的正确运用对技术的提高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击球时,大臂动作不正确,
就会限制、阻碍、牵制躯干与前臂的配合与技术的提高。


  2.大臂的特点


  从生理结构来看,大臂是臂的根部,它粗大而有力。从物理学角度上看,
它距离轴心最近,稳定程度好。因此初学打球者,用大臂来完成攻球的动作,
容易掌握。大臂虽具有稳健性较好、力量较大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比前臂和手
腕摆动慢、不够灵活的缺点。


  3.择优选用


  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其优点而排用场,大臂摆速慢,不灵活。那么,近台
快攻的动作、借力球等留给前臂及手腕来完成。充分发挥大臂力量大、稳健的
优点,用于打中近台、中台、中远台、远台、杀半高球及高球。


  4.训练方法


  (1)中台对攻法。先用20%一30%的力量进行中台的单线对攻,能攻到50
回合左右后再将力量提高到40一50%。经过一段训练,命中率仍能达到50板左
右时,可将站住改为中、远台,击球的力量可提高为60一70%。这样,依次升
级,打好基础,反复训练,反复体会在击球中大臂的感觉。

  (2)变换落点、方法、线路。如侧身对攻,攻挡,而提高的方法与上同样,
同时进行。

  (3)在落点、力量变化的训练中,深刻领悟大臂的发力比例和运用技巧。
但这种技术能力的感受不仅长上身上,而要长在心上。


  5.动作要求


  (1)大臂与躯干之间的夹角通常在20度至90度之间,因球而置地变换。一
般来讲以60度左右进行训练为宜。

  (2)在击球练习中,大臂的前后摆动,要略带向左前上方挥动。

  (3)逐渐净化动作。在训练中要淘汰一些抖动、绕圈子等多余动作。

  (4)以腰髋发力带动大臂,使大臂与腰髋协调一致地发力转动。

  (5)加强大臂爆发力的训练。这种臂在运行中加速度的力量是一种内涵的
技巧,要在击球的实践中去体会、掌握和运用。


  6.大臂的积极作用


  (1)大臂击球力量大,命中率高,常用于摧毁对方的发力扣杀球。

  (2)运用大臂扣杀能够打出杀气腾腾的态势,制造出于己有利的形势。

  (3)大臂动作的稳定对前臂、手腕、手指部起着积极的支持作用。

小臂的技能与训练


  1.小臂的功能


  掌握运用前臂去攻球是一名快攻选手、弧圈快攻选手进入中级训练的一个
重要标志。小臂上连大臂,下连手腕,它是大臂发力时的前哨,又是手腕发力
时的基础;它可以处理许多大臂无法回击的球。小臂用得好,可以取得更多的
进攻机会,为大臂的扣杀创造条件。不善于运用小臂功能的运动员是无法攀登
乒乓技术高峰的。


  2.小臂的特点


  小臂的活动比大臂轻盈、灵活,但又比大臂力量小。由于小臂距离肩关节
这个轴心远一些,所以击球时不如运用大臂稳健,初学打球的人,一时不容易
掌握。运用小臂击球的动作,技术上又是一层新的天地,可以说其宝藏丰富,
有待有心人下辛苦去开采。


  3.充分发挥小臂的特长


  小臂的运用有利于打近台快攻。它摆速快,能够连续进攻、抢先进攻、被
动中转主动、和手腕配合发力能在挨打的劣势下打回头。充分体现着“快”字
当头、先发制人、积极主动的风格。

  (1)发球抢攻,主动起板

  这是赢得主动的开路先锋,展开攻势的前奏,完成这个任务,是离不开小
臂的独特功能的。

  (2)相持阶段的主动进攻

  双方在对攻的相持阶段,要想抢得主动的优势,若靠大臂发力攻击突破,
必然动作大,来不及靠手腕发力又显得力量太小,没有威力。只有靠小臂运用
爆发力,动作不大而攻球的力量却加大了这样才容易打开突破口。

  (3)被动转主动

  在相持对攻中,对方加力攻击我右方时,突然性很大,若后引球拍用大动
作去还击,则必然来不及。这时靠小臂与手腕配合运用爆发力和尺距法打回头,
能反戈一击,反败为胜。

  (4)杀球机会的配合

  重板扣杀时,腿、腰、髋、大臂发力击球前,小臂配合,调节的收缩,既
协助发挥力量,又决定命中率,因此,小臂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


  4.小臂的训练法


  (1)小臂发力的介入训练

  中远台的对攻主要是靠大臂发力,是击球的上升高点和回落的前期。采用
近台对攻的练习方法大臂处于稍微放松,基本上不大动的状态;小臂进行借力
和稍发力的训练,这时要体会到发力结构开始变化,把小臂的力运用出来。做
到心有体会,心中有数,心有感受。

  (2)加速度训练法

  双方近台对攻,先是只允许一方加力攻,然后交换。由于加力,球速和动
作自然也加快了,这样一方面训练了小臂的发力技巧,另一方面也加快了臂的
摆动速度。

  (3)配合手腕练习,提高三急训练法

  在前臂加速、加力的训练中,配合手腕练习好“三尺距”、“二尺距”
“尺距”“半尺距”的技巧,体会和掌握“急起动”“急刹车”“急还原”的
制与动的技巧。同时,还要注意击球点的选择习惯,球与板的接触点不要在身
体的正前方和右前方,而应该在身体的右侧。

  (4)左右快速摆动击球的训练

  ①单线的左右交叉配合训练,人不要过多地后退,逼着使用爆发力小臂配
合手腕击球。

  ②多球方法。设每组为100个球,左右交叉地喂球,提出对速度、命中率指
数的要求,递次提高

  ③在击球动作的运用上要求培育、运用爆发力方式,用简化动作进行训练。

  ④在喂多球中,力量、速度的增加要循序渐进、难度适宜。

  (5)杀高球的配合联系

  ①要求全身肢体机能、技能的协调配合。

  ②在来球的旋转、落点、高度的变化之中。提出击球命中率的要求,同时
观察动作运用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命中率及动作的正确性,应该双管齐下、严
格要求。

  ③力求扣杀力量大。凡能进行大力扣杀的球,实质上是抓到了难得的主动
权,是得分机会球。我们常见杀上对手几板,十几板,仍不见分晓,有的甚至
自杀,或者被对方打了回头。这不是艺术这是反映出扣杀力量小,命中率不高,
导致没有摧毁能力,甚至反胜为败。为此,应加强杀高球力量及命中率的训练。
这里介绍一种方法:如杀高球后,球的第一着台点与第二落地点之间的距离越
大,说明杀球的力量大,因为球对面的作用力越大其反作用力也越大。这样一
来,我们不妨规定出第一落台点与第二落台点之间的距离要求,同时注意观察
动作的正确性,从而达到命中率高、力量重的双重目的。


  5.技能的要求

  (1)通过训练与实践,掌握好大臂、小臂的区别运用,逐渐达到灵活、自
如。

  (2)一般来球,前臂是向左前上方或前方收缩,而杀高球的动作要居高临
下,前臂在大臂的带动下向左下方或右下方猛力收缩。

  (3)因动作幅度大,杀完高球要迅速还原。

手腕的技能与训练


  1.高难技巧


  做为一名快攻选手,能掌握运用手腕的调节与发力是进入高级技术阶段的
一种标志。手腕的根部是前臂,手腕的前端是手指,它一方面能象锤子一样运
用惯性和杠杆的力量发出很大的力,另一方面能为大臂、小臂创造更为有利的
进攻条件与机会。用此,手腕的技能是一种高级而细腻的技术如果不善于运用
手腕作用去击球,是不可能攀登技术高峰的。


  2.手腕的特点


  手腕位于臂的前端、以肩关节为轴,发力击球时,力量的惯性在手腕部分
最大,因此,手腕的配合以及触球的角度,都与击球的力量和准确息息相关。
此外,手腕的灵敏性能好,动作幅度又比大臂和小臂要小得多,所以它的稳健
性能好,迎合各种来球时,显得灵活、敏捷。这时运动员提供了技术上适位与
变化的条件。手腕的灵敏、调节、适应、爆发力这些特点,极大地丰富了乒乓
球的高级技术内容。


  3.手腕的用法


  (1)手腕的特点之一是灵活,便于发挥爆发力,有利于动作的隐蔽性。根
据这个特点,用来制造旋转,并适应各种变化的谈转球,效果很好。

  (2)拉弧圈的选手在拉弧圈时,配合前臂与大臂在触球的一瞬间靠手腕的
调节,变化决定着球出手后的旋转程度。掌握了这个技术能力,就会使对方难
于适应旋转的变化。

  (3)手腕发力击球爆发力强,出手突然,而自己的身体重心又稳健,自然
显得轻松而又有余地很利于下一步的进攻。

  (4)一些近台、近网的球,大臂和小臂无法组织进攻,运用手腕的爆发力
与摩擦,可以突然地抢先起板,达到抢先上手打在前头的目的。如弹击、小弧
圈、加速等。

  (5)两面摆动快速击球,如果用大臂和小臂动作击球,动作幅度太大,不
仅难于体现快,事实上,连做出动作也是来不及的,这就要靠手腕发出的爆发
力了。

  (6)加转发球、发球后的抢攻、搓中突击、台内弹击等高难技巧,离开手
腕的技能,犹如无米之炊。此外,击球角度的变化、节奏的变化、旋转的变化,
这些都和手腕高技巧的功能分不开。

  (7)在快攻中,对球的平击、摩擦、摩打结合,这三种调节在实践中是时
刻离不开的。对来球光摩不打,进攻无威力,常见出界;光打不摩,低于网或
下旋球又会下网。所以,摩、打结合才会又凶又稳。而这种摩擦的巧妙,又完
全是靠手腕的机能与技能来完成的。

  (8)快攻风格的快、准、狠、变,体现到球台上的速度、力量、旋转、落
点,却是和手腕机能区分不开的。

  (9)直板的反手攻球,打出节奏差、旋转差、力量差,来制胜对方。手腕
的技能是至关紧要的

  (10)在紧急、被动、应变时,手法、步法已无法正规施展,而运用手腕
巧妙地过渡和应变常能挽救险境。


  4.手腕的训练


  (1)对腕屈肌与长伸肌的专题训练


  手腕的两个主要技术是摩擦球与发力击球,这两个技术和手腕的腕肌力量,
手腕的内收、外展内外旋的机能是分不开的。手腕收展的动作幅度、速度、力
量直接影响着攻球的能力,正手运用摩擦是顺关节的,直板反手部位的摩擦与
攻球和横板反手攻球不同之处在于是逆关节的,因此,对腕的长伸肌必须进行
专题训练,使韧带拉长,腕的长伸机能力加强。我们不妨试一试,由拇指和食
指形成的虎口,用正手很轻松地能把虎口扣在球台的台面,这就说明正手攻球
能轻松地盖压住所有来球的顶部。而直板反手要将虎口扣在球台则会感到吃力,
这就说明直板反手要盖压往来球的顶部比较困难,因为腕部机能受到了制约。
当代弧圈球极为盛行,对付弧圈球很多是要盖压球的上部的。如果我们用哑铃
等手段.对腕部的屈肌、长伸肌,韧带进行专项素质的训练,困难是可以克服
的。


  (2)手腕爆发力的训练


  由于快攻格局上形势的需要,在动作幅度很小的距离之内手腕要对球发出
较大、较集中的力量除了运用爆发力之外,别无它途可循。手腕的爆发力是在
前臂的带动下,手腕突然后拉,再突然向前甩弹而出来完成的。手腕的后拉与
前甩的能力越强,则力量越强,速度越快,技巧运用的越好,能力越广,技术
越高超。训练爆发力也是由轻而重,由慢而快,而动作上则是由大而小。我在
少年儿童时期曾经练过五年多的武术,刀、枪、剑、棍、掌法的训练,对我的
手腕力量的训练无疑是打下了良好的根基。进了运动队后,又做了三斤多重的
铁拍子,每天清晨要拿铁拍子训练手腕力量机能、技能一千次,练习后拉与前
甩的力量和摆速。这样,以小臂尺骨、挠骨的顶端为轴心、以掌指为半径,组
成了一个新的发力机构,对一部分球能独立处理。


  (3)手腕与前臂的协调配合


  在爆发力击球之前,是由前臂带动手腕运行,而击球的一瞬间是手腕产生
爆发力又带动着前臂两者是密切协调、配合的。


  (4)手腕爆发力的训练与要求


  ①平击与摩擦的区别。两者在发力的原理上是一致的,区别之处在于平击
球,其发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球心的,要求力向穿越球的轴心,击球面积要小,
突出发挥打击的力量,要求板型在接触球的瞬间,垂直于球心发力,使球以最
短的直线落台。而摩擦球是球板沿球的外沿发力运行,要求球板摩擦球的面积
要大,不象平击那样,触及广点,而是要加大摩擦面,力向则要求离球心远而
运行同时又要求有很大的力量,从而制造强烈的旋转。

  ②先熟悉掌握初步动作。在脑子里先建立手腕爆发力技术动作结构的条件
反射,形成印象、模式,再通过多球训练等手段,用重复训练法,加深印象、
建立动作、掌握技巧。喂球的速度先不要太快,核心的目的是有了正确的动作
造型之后,体现出手腕爆发力的内涵技巧及力量。

  ③力度的要求,喂球要坚持观察动作的正确造型。在基本上掌握了正确动
作的基础上,在弹击的力量上提出要求、观察落台后球的第一跳与第二跳之间
的距离,两跳之间的距离加大,标志着爆发力的加大。

  ④加大难度与变化。喂球的人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送出的
球在高、低、轻、重左、右各种旋转的变化及难度要渐次提高,同时对命中率
的指数要求也应递次提高,直到由有规律的喂球进入无规律喂球的阶段。

  ⑤把钢用在刀刃上。要求运动员对手腕爆发力的运用贯彻始终,尤其在比
赛中要大胆使用,使之强化并熔铸在技术中。在比赛中,发挥其应有的威力,
切忌敢练不敢用。


  (5)摩擦的种类与运用


  ①轻度摩擦。轻度摩擦,常用于对方来球突然,旋转不强,但又低于球网。
使用快速、轻度的摩擦,能够有球越网所必要的弧线,借以保证击球的命中率。

  ②一般性摩擦。来球有着一定程度的旋转,为了抵销来球将要造成的出界
与下网的自然性能,由自己制造一定性能的旋转,用来中和、调节来球,以保
证回球的命中率。此种球多用于双方的相持阶段。

  ③加转性摩擦。削球选手以加转下旋威胁时,不是采用消极的搓球和被动
的吊小球来对付,而是采用相应地加大对球的摩擦来对抗对方。这是一种水涨
船高,以牙还牙的抗衡手段,又常用于发起主动进攻时的前奏手段。如:拉下
旋球,拉台内小弧圈球,发正手奔球,正手加转前冲的弧圈球等,都属于加转
摩擦。

  ④摩擦球的阴、阳运用。运用手腕爆发力的摩擦,对攻击型选手来讲,一
般情况多是用来制造侧上旋球,但运用的高明、奇妙时,貌似同一个动作,然
而却可以突然抖出一个强烈的下旋球,常陷对方于被动和失误。上、下旋阴、
阳变化运用,其威力如棉里藏针。常用于拉削球中的变化、双打时的接发球变
化及台内正手近网短球手。


手指的技能与训练


  1.手指运用的转变与发展


  五十年代前期,乒乓界老前辈们对直板快攻选手的握板法一致认为:如果
拇指和食指的开口过大,虽然攻球有力量,利于中、远台的发力进攻,但近台
快攻所需要的灵活性又受到了限制。如果拇指与食指的开口过小,甚至合拢,
灵活有余但发力不足。而顶住球板后面的中指如果伸直,虽有利于正手的发力
进攻但手腕及反手动作又显得不灵活。若球板后面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完全
收屈手腕虽然灵活了,但攻球又没有力量。因此,拇指与食指既不要在球板前
面大距离展开,也不要合拢或重叠,球拍背面的手指也应该不直不拢的半弯屈
型为宜。我接受了这些观点和指导,从学打球到五十年代中期,一直是虔诚地
遵循着这种理论进行训练与比赛。虽然在技术仍有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1957年和章宝娣合作获得全国混合双打冠军,1959年和李富荣等同志一起横
扫了欧洲乒坛,但回来后却惨败给王传耀和容国团。因此,我在技术上感到困
惑不安,尤其是两边的进攻和左右摆动击球时,要交换拇指与食指的发力,这
种左右仓忙中交换运用拇制及食指的发力,常使板型控制不稳,导致失误。我
为此感到很苦恼,因为根据当时的指法理论,正手攻球拇指要发力压球拍,反
手进攻球食指要发力压球板。同时又发现,一度正手进攻好了,反手又差了;
一度反手进攻好了,正手攻球却又差了。这种不定的现象,除了令我心情焦虑
外,又觉得老前辈们在指法上的理论观点不能解决我当前出现的矛盾。我既不
敢公开突破前辈们在指法上的理论观点,又不安于现状,不甘心于名人在学术
上划出的雷池。于是,我采取了悄悄地自我变革的探索。当时,在世界乒坛上,
除了日本等国以外,欧洲基本上是运用转与不转防守型的削球,配合反攻,雄
居一方。面对这种现实,我感到有必要突出正手的进攻。我悄悄地决定正手进
攻用拇指压住球拍,反手进攻也是用姆指来压住球拍。这样,初步解决了两边
摆动击球时,因手指交换发力而带来的球板不稳定。经过了几个月的训练,我
分别在北京、天津举行的国家队内部公开赛和邀请各省、市优秀运动负共向参
加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这就更加鼓励了我勇于突破和探索,在
独创的道路上开始了踽踽独行,直到二十六届世界比赛。我先顺利地过了欧洲
关,紧接着又以全新的技术、对日本队以全胜的成绩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了男
子团体的世界冠军。然而,在单打比赛中,我遇到了日本的木村兴治。他是中、
日决赛时两战两胜、保持不败的选手。我和他开赛后,先失一局,第二局又以0
比7落后,这个劣险形势,对我来讲如同坠入深渊,面临绝境。我毅然抛弃了自
己的反手攻球,孤注一掷,全部依靠步法和正手攻球奋命拼搏,终于以3比1反
败为胜。这场球我是从薄冰上爬过来的,从心情上来讲,我是又惊又喜。惊的
是,虽险而胜了;喜的是,没让木村全胜了中国运动员。当我心情平静后,一
思虑不禁心头发源,比赛的现实清楚地告诉我,在强手面前,我的反手攻球还
是不行。它不是创业,甚至是败家。尽管我拿了二十六届世乒赛的男子单打冠
军,但我觉得成绩和荣誉超过了自己的实力,反手攻球又成了我心目中一个底
虚、可怕的阴影,心里很不踏实。实践证明,这个阴影不是幻觉和虚设。1961
年9月,在太原举行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中,我是尽了全力、然而反名列第五。
翌年4月,在南昌的全国锦标赛中,我又名列第五。1962年10月,中国乒乓队第
一次访问日本,我又败给了木村兴治和高桥浩。我在沉闷之中有两个感觉:

  (一)我的反手攻球只能说是一块铁,而不是一块钢;只能承受一般性的
压力,而经不住强大力量的高压。我感到在强手的面前,反手攻球打不出力量,
显示不出威力,相应地也不能较好地为正手攻球创造进攻的机会,强手都是通
过突破我的反手而击败我。

  (二)从形势上看,当我取得世界冠军之后,很自然地成为人们研究和攻
击的目标。失败的现实告诉我,不继续锤炼、提高、创新是难以站住脚的。没
有变革、探索,任何新的东西不能深知:“不能新变、难以代雄”,左右摆动
的击球中球板的稳定性解决了,当前,我迫切需要的是反手攻球能打出最大的
弹击力,使攻球的速度和突然性加大,除了增强反手攻球自身的威力外,还需
要为正手攻球创造更多的杀伤力的机会。我对反手攻球时的指法又有了怀疑,
对用拇指压球板和食指压球板又进行了尝试和比较。这时我发现,用食指来压
球板,从其灵活性及发力来说,比拇指压球板好得多。但是,我又想到,如果
再次变革指法,会不会引起技术上的混乱和成绩的下降?对我个人来讲,即使
变革、探索失败,做了试验的牺牲品,也没有什么,我是国家队的主力队员,
事关祖国的成绩和荣誉。为此,我感到心情沉重,有责任,有压力;可是继而
又想,如如果不变革指法,我的技术出路犹如在一条死胡同里绕圈子,到了尽
头,没有新出路,也不一定能够打出好成绩,为国争光。权衡利害得失之后,
我下了决心,并对再次变革指法充满信心。对反手攻球采取了由食指来压球板,
这样,弹击力和灵活性有了提高,可是新的矛盾又出来了了,攻球出界多,同
时还发现过样握板,板型又很难稳健地前倾,做不好一种必须的压球角度。于
是,我又将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改为闭锁式,握板的部位又升了一些,成为
小钳型状态的握板。这样,爆发力、灵活性、板型角度的要求都解决了。然而,
技术领域的境界也是山重水又复,伴之而来的是新的偏颇失调。正手攻球仍然
用拇指压球板,必然重蹈覆辙,老矛盾出现。这时,我毅然不去管公认的指法
理论和前辈们的定见,开始培植正手攻球也用食指压球板的新动作新结构。我
靠食指和手腕来控制板型,最大限度地发挥手腕的爆发力和手指弹击力的训练。
由于我技术动作结构进行了变革,动作的形象自然也改变了。引起了周围一些
同志善意的忧虑和议论:“小庄现在打球,动作太小了、虎口太小了,成了左
弹、右弹、发球抢弹……”我面对种种议论,信念坚定,心中踏实。从1963年
二十七届世界比赛后,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训练这种新的击球动作。比赛成绩
的实践验证,从1964年至1966年间,我一连三次取得了全国男子单打冠军和
1965年第二十八届世赛的单打、团体冠军。我觉得成绩是理想的,而动作结构
实用、满意,还达到了新的境界。这个时候的比赛,我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有
了一种优越感和自信心,这是以技术威力、实力来做后盾的。我发现,我总是
能够打在对手的前边,对方虽也在力争抢先上手,事实上往往抢不到我的前边。
回顾起来,我是在学习,在继承老前辈们宝贵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和
创新着我的技术动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也才使这种新技术发挥出它的威力,萌
发了它的生命力。熔铸古人,自成一家是艺术发展的一条哲理和规律。


  2.手指的功能及运用


  (1)手指是在臂的最前端,直接触及球板,所以无论脚、腿,腰、髋、臂、
腕发力攻球时,最终都必须通过手指的调节。发力摩擦后,才通过球板作用于
球。这是每一板球的必经之道。手指的作用,灵敏性很强,令人感到常是失之
毫厘而差之千里。因此,对球的命中率、突然性、方向性以及感觉性都是技术
高、精、尖状态的技巧能力。

  (2)对球精调的功能。我们做了个比喻,大臂对击球动作粗调,前臂则是
细调,手腕是微调。那么手指对球的作用可称之为精调。手指与其它部位的技
能相比,有着无与伦比的细腻性、准确性灵活性、精密性等优点。所以,手指
运用好的运动员,就犹如掌握着最先进的武器,给对方以很大的威胁。它也往
往标志着,这个运动员已进入了乒乓球技术尖端水准的行列。

  (3)隐蔽性。手指在前臂手腕的带动下,可以在发球中制造各种不同的旋
转。击球的落点变化大,球路刁钻,动作小、出手快,及时变化球的旋转和方
向,常使对手感到来球奇妙莫测,猝不及防。

  (4)迷惑性。运用手指的功能,可以做出在外形上貌似相同的动作,而在
实质上,截然相反的旋转和落点,使对手判断错误,出现意外,从而被动、失
误。

  (5)轻松性。手指和手腕及前臂的配合,动作的幅度小、爆发力强、功能
与变化多端。这样既有充裕的时间去观察判断对方下一板的来球,又有为自己
进攻去做准备的时间,显得轻松而又有余地,这也是一种有坚强实力的表现。

  (6)多节奏性。击球的节奏性越复杂,给对方造成的威胁就会越大。运用
手指去击球既不同于大臂、小臂的击球节奏,自身又能以几种节奏和旋转去击
球。这种多节奏带来的多变化球,自然陷对方于难以捉摸的境地。

  (7)快速、灵敏性。在复杂的乒乓球技术中,快搓、快拨、快带、快点、
台内小弧圈球、正反手的打回头球等,在前臂手腕的带动下,无不体现手指的
快速、灵敏的独特作用。运用手指的技能易于打破僵局,爆发力抢先进攻,或
灵活过渡、被动或被攻时,可以借对方来球之力用小动作还击充分体现着手指
功能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3.手指的运用法


  手指的分工可谓既是职责不同,又是有机地配合。它为一个总的自的,在
各尽所能,协调一致地工作着。

  (1)拇指。对于直板快攻选手来讲,在初级、中级阶段,正手攻球运用拇
指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甚至是主要的依靠对象。因为拇指粗而且短,力量大,
稳健性好,容易控制板型,所以容易被接受和运用。然而,相对地来讲,其灵
活性又较食指和中指差,从生理结构看,拇指是两个关节,其它四指是三个关
节。拇指握在球板上后,只能使用顶端的第一个关节去调节和驾驭板型,而第
二关节由于紧贴着球板的柄,只能起到依托、支撑、负荷球板的作用,所以,
其灵敏性很有限度。

  (2)食指。食指是三个关节,它骑跨在球板的外侧,不但具有力量性,而
且还有良好的调节能力,因而体现了它巨大的灵活性和技巧机能。我体会到,
凡是高、精、尖技术难度很大的动作,食指几乎象中流砥柱般起着作用。然而,
正因为它的灵敏性极强,不容易掌握,常导致失误球。所以有些运动员、教练
员望而生畏,不敢大胆地充分发挥食指对球板的驾驭能力。为了求稳而视之为
禁区,对有志的运动员来讲,这是一种不可取的态度

  (3)中指。中指、拇指、食指,在球板上成为三点,牢固地钳住球板。中
指往往象力量的仓库防守则犹如盾牌,迎受和抵挡着对方的进攻力。当自己要
进攻时,中指的力量又如箭发于弦那样,突然释放着强大的力,中指的第三个
作用是它能调节板型的角度,制造旋转和弧线。第四个作用是加大击球力量的
惯性。由于中指比拇指和食指更伸入球板,对于发力来讲,等于加长了轴心和
半径的距离,力臂加长,惯性力量就加大了。第五,中指是尝试对手来球的信
号器,优秀的运动员都知道,通过对方来球给中指的刺激,做为感觉和情报探
测和判断出对方的旋转和力量,以便于对来球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4)无名指和小指。主要是配合中指、协助完成防守时的后盾作用,进攻
和加转时的发力。

  (5)手指的技巧及配合

  ①技巧要求

  要求手指能够具备高度的灵敏性和调节能力以及各手指之间的协调、配合
能力,力求达到随心所欲,运用自如的境界。上述技巧的一个基本素质除技巧
外,还必须具备手指的爆发力,而爆发力的基础之一是手指也应通过训练,具
有相应的力量和技能。

  ②配合要求

  反手攻球食指用力,内压球板,形成与中指扣夹住球板。拇指第一节微挺
起而放松,中指随着手腕的后收先放松,而后配合手腕共同组织爆发力,向前
挥击来球,在正手攻球时,拇指第一节微放松挺起,食指用力内压球板,形成
与中指扣压夹住球板,中指随着手腕后收而放松、板型略向前倾一些,在击球
的瞬间随着手腕的向前挥动,食指夹紧球板,手腕和中指组织最大的爆发力向
前挥击来球。

反手攻球的战略意义


  1.以奇取胜


  从多次世界比赛的实践证明,直板反手攻球有着良好的成绩。由于出手快,
动作小,速度快,灵敏牲好,变化多,所以有着很强的攻击能力。这种打法源
于中国,国外几乎没有或者很少。这就形成了外国有的打法,我们有,我们有
的直板反手攻球,外国没有。这在韬略上就是高人一筹的布局。当今的形势是
欧洲运动员已加强了反手攻球的能力,主动时能发力打,加力冲;相持之际,
能快拨、拉上旋、拉侧旋。日本运动员在保持了正手攻球好的基础上,也加强
了反手攻球的研究,以致培养出“直板两面攻”打法的世界冠军河野满。但是
我国传统的两面攻打法却后继乏人,技术上没有很好地继承、发展,我们应该
改变这种状态。技术格局上的变化,自然导致着技术实力的变化如果我们逐渐
演变成用“单面攻”去对付日本和欧洲的“双面攻”,几乎象一只拳头和对方
的两只拳头在格斗。这在格局上,就是进攻少,防守多,布局是不够优越的。


  2.反手攻球的形势与规律


  (1)弧圈球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直板反手攻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反手攻
球靠继承和守成,是一条死胡同,必须生活在弧圈球的海洋中以求得适应、发
展、创新。回顾我国乒乓队的成长过程,一条规律就是:始终是与困难敢于斗
争。善于斗争之中才夺来胜利的。

  (2)绝招的威力是很大的。反手攻球技术独特,绝招难练,但是一旦掌握
了这种绝招,对手是难于应付的。容易掌握的技术,又往往容易被对方击破,
价值不高。

  (3)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反手攻球是我国独创的打法,有着一定的
群众基础,更有着宝贵的成长与实践经验。我国各种打法,不但花色品种齐全,
而且具有着各种流派的世界水平,这个天然条件对直板两面攻的适应,成长与
提高,是一块良好的土壤。

反手攻的独特作用


  1.有全台发起进攻的能力


  左推右攻选手,对方盯住左大角时就显得无法起板进攻。如果勉强侧身抢
攻,右大角自然出现空当,常被对方调虎离山,顾此失彼。有反手攻球能力的
选手,既能在左方组织进攻,又不会使右方区域出现空当,无后顾之忧;一旦
对死盯着左方时,则可以用反手发起攻击。这样,两面攻选手的台面,是“无
被控制区域”,也就是说,能够全台发起进攻,就象全天候飞机一样不受制约。


  2.出奇制胜


  直板反手攻球动作小、出手快、突然性强,对方自以为控制住了对手,却
遭到反手攻球的起板奇袭。


  3.先发制人,打在前头


  比赛中,第一回合的较量,很多来球在反手区域,目的是为了避免被抢攻
而造成挨打的被动局面,所以往往习惯性地把球开往对方的反手区域,借以控
制对方的攻势。此时,常见两面攻选手却凌厉地用反手起板攻球,这就比用步
法侧身让位用正手进攻来得快,缩短了回球的时间,从而先发制人打在了前头,
形成抢先上手;在节奏、时间、速度上破坏了对方在打法上预计的程序,迫使
他重新采取紧急应变措施。为此一招,先赢来了主动性。


  4.速度优越


  快攻打法,贵在神速。前三板的争夺往往是习惯于在反手部位进行,要想
在相持之中抢先上手攻击对方,左推右攻选手就得侧身让位移动步法用正手去
攻。由于动作做得多,进攻时间推迟了,对手准备的时间就充裕,这样,即使
进攻力量大也不一定奏效。而用反手攻,全身动作小,出手快即使力量上虽然
稍小一些,然而往往在速度上常使对手猝不及防,因为很多球不是由于力量稍
大而丢失,常是速度稍快,导致跟不上节奏而失误。


  5.对付弧圈球的积极手段


  弧圈球出现之后,对来至反手部位的弧圈球,最初是用控制性的减力挡,
力争少让对方拉出弧圈球;后来又在实践中用吸、挤、推侧旋、变直线等手段。
上述方法,从性质上讲属于防御手段,是等着球来碰板。如果能用反手快带、
快拨、扫攻去还击球,则能在速度和力量上给对方以更大的威胁,同时,它又
是属于进攻性的,是球板主动挥击去迎击来球,从而进入了反攻和积极攻打弧
圈球的一个技能境界。


  6.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一种手段


  常见削球选手先用削球控制住对方反手,使之不能侧身发动拉杀,然后变
线,逼角调动你,乘你弥补空当拉或搓球过渡之际,伺机反攻,使进攻选手显
得很被动。此时,若能用反手突然起板袭击,就摆脱了被控制,打乱了对方的
部署,往往转被动为主动。又如对攻中,对手先打左,后打右左推右攻者势必
扑出去右角对攻,此刻,对方又攻自己左方,左推右攻选手只用中、远台的挡
球招架、过渡,从此等于被对方咬住,陷入被动。如果是反手能攻,再来至左
方的球用反手挥击进攻,自然比挡球威力大,也可能转化为一种反击的成功。


  7.先破坏对方的战术意图


  用发球、发球抢攻、推挡、弧圈等手段先盯住反手区域,实质上是抓住了
只能防守和应付,而无法进攻。等待着习惯的搓、挡、推,来施展进攻意图。
值此情况,若能以反手起板进攻,打出对方习惯之外的攻球,必然破坏了对方
的战术意图。

反手攻球应具备的技能


  1.珠联壁合


  虽然说直板两面攻选手应该以正手攻球为主,但反手攻球又经常是独挡一
面的,应当与正手攻球有机地配合,练就正、反手攻球不们不偏不颇。珠联壁
合的价值,就在于组成一片灵巧、快速的进攻网。


  2.有发球抢攻的能力


  发球抢攻是快攻选手的开路先锋。发球后对方回击过来的各种球,能够准
确地判断,对动作进行及时的组织,对板型进行相应的调节,成功地完成抢攻,
才能与快攻成龙配套。


  3.有接发球抢攻的能力


  包括对各种旋转、速度、落点的来球,有起板抢攻的能力,才能达到抢先
上手,打乱对方的目的。


  4.有搓中起板的能力


  搓中能突击起板,才能摆脱对方的控制,突然起板袭击对方常能先取得主
动。此外,通过起板才能步入进攻、快攻的轨道,发挥自己的特长。长搓不起
板,快攻的威力也施展不出来。


  5.有打对攻的能力


  这标志着反手攻球的技术实力。要恰当、准确地根据来球分别打出拨、抽、
拉、扫,连续攻、发力攻、打回头等技术。


  6.有拉中突击、变化的能力


  在拉球的相持之中,要能够在击球的力量、节奏、旋转、落点上分别打出
突然性强、变化大的球。


  7.有攻打弧圈球的能力


  当一般性弧圈球拉到反手时,应能够迅速调节好板形,做出压、带、拨、
扫、抽等击球的动作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培养攻打弧圈球的凶狠能力。



反手攻打各种不同性能来球的动作结构


  1.打下旋球


  两脚平行站位或左脚稍前,两膝和腰微微弯屈,大臂和肘关节靠近腰腹,
左肩略前,右肩略后板型垂直或略后仰,由大臂发力牵引小臂,击球的一瞬间
小臂发力,臂由左下后方向右前方挥动,运用爆发力,手腕配合外旋,以肘关
节为轴,击球下降前期时球体的中部;高于网的球少摩擦或不摩擦;低于网的
球,先摩后拉,制造一定的上旋。其目的是保证球能越网。同时,左右脚平行
站住也是为了能够更快地配合和发挥正手攻球的威力。


  2.攻打一般上旋球


  (1)扫攻

  右脚稍前,左脚稍后,两膝和腰微弯,大臂和肘关节靠近腰腹,右肩略前,
左肩略后,小臂与台面平行,以肘关节为轴,肘关节的尖要朝下方,大小臂之
间的角度约为90度左右。球板略高于来球,由大臂发力牵引小臂由左后方,往
右前方爆发力击球,板型垂直或略前倾,手腕配合外旋,在来球的上升或高点
期时,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2)中近台的小臂弹击

  两脚基本上是平行站位,击球之前,肘关节不再靠近腰腹,而是先将肘关
节向前方支出,后引球板;板型垂直或略向前倾,击球前的一霎那间,肘关节
猛用力由左前方猛往后回收至腰腹,球板却是由左后方向右前方迅速挥击;同
对手腕配合外旋动作,击球上升期或高点期。手腕配合前臂,突出发挥小臂爆
发力的弹击,根据来球性能,摩擦与打球比例恰当地结合运用,从动作形态上
看,一般是尺距击球法。

  (3)手腕近台弹击

  这种弹击,基本上是小臂配合手腕,以手腕爆发力来击球。来球前,手腕
和小臂放松,略往后引,却内涵着爆发力;板型略向前倾,根据来球的旋转程
度、高低、摩与弹结合运用。动作幅度较小,常用尺距,半尺距法击球。


  3.拨打弧圈球


  (1)快拨。当对手把弧圈球拉到自己反手时,要收腹弯腰,右肩略低而稍
靠前,左肩略高而稍靠后,前臂与台面平行,稍借来球的前进力,板形要前倾,
拨压来球的中上部。击球的时机要掌握在球落台后,刚要反弹之际,用爆发力
把球快速拨带过去。触击球时,运用手腕力量对球摩打结合以打为主。

  (2)扫抽。当对手把弧圈球拉到自己反手时,先收腹弯腰,右肩略低而靠
前,左肩略高而靠后前臂与台面平行,球板向后引伸,高于来球,板型略向前
倾,以肘关节为轴,用内涵的爆发力弹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位。


  4.中远台攻球


  右脚稍前,大臂带动前臂,以前臂为主,手腕为轴,大、小臂之间的角度
约为120度。击球前,肘部先向前方支出;即将击球时,支出的大臂猛往后收,
前臂则向前爆发力挥动击球。运用三尺距法击球,然后刹车,板与球接触的瞬
间,摩擦与打击球相结合。手腕配合爆发力弹击,光摩不打稍稳而凶不足;光
打不摩稍凶而不稳;摩打结合,才能凶稳兼备。击球的时机在来球的回落期,
除臂的爆发力运用外,腰部也要用鞭打式发力相配合,在发力攻时需要调整好
身体的重心,对来球成居高临下的形势才有利于攻击有力。


  5.攻打直线球


  攻打直线球与攻打斜线的动作略有变化,球板不再是击球的中部偏左,而
是击球的中部偏右;肘关节也不再是紧贴腰腹,而是稍微高开腰腹一些,两脚
的站位也有变化,初级训练阶段,应该右脚在前边;高级训练阶段,应是两脚
平行或左脚在前边一点。攻打直线球,主要是以落点变化而取胜的,所以动作
也应该有隐蔽性。


  6.机能的素养


  由于反手攻球的动作受到了身体的限制,中路是弱点,也不如正手攻球灵
活和力量大,因此,对各种来球要因球而宜,相机而行。反手攻球有时既是独
挡一面,又能与正手攻球珠连壁合般通力合作,这就给机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
要求。要想使反手攻球恰宜地还击不同速度、不同力量、不同旋转、不同落点
的来球,除了腿、脚机能的要求外,还必须娴熟地掌握和运用好腹与腰、髋的
动作左转、右转、收屈、伸展;运用好大臂动作:屈、伸、内收、外展、内旋、
外旋、环转等;运用好小臂动作:屈、伸、内旋、外旋和手腕动作:屈、伸、
内收、外展、环转等才能够机能灵巧,技术技巧高超,爆发力强,速度快,协
调配合好。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变化来球应付自如。再次,特别强调的是应
该比其它快攻选手多练一项专门的素质:即手腕外旋后虎口朝下,手中拿着哑
铃的一端;进行侧吊腕的专题训练,使腕肌的力量加大,韧带能够拉长而灵活。


推挡与反手攻球应该泾渭分明

  反手攻球与推挡是两个技术。两面攻选手能掌握必要的推挡动作似乎有益
无害。然而,我们觉得这是一种模糊的认识,值得探讨。即:推挡是反手攻球
的基础,往往在推挡练到一定程度时,再去练反手攻球。我们认为培养两面攻
选手,不一定这样去做。因为反手攻球并不是以推挡的动作做基础的,也不是
由推挡自然演变来的,反手攻球本身是由一组完整而独立的技术动作组成的。
从推挡和反手攻球的动作结构来分析比较,它们完全是两组不同的技术动作,
腰、腹、臂、手腕及各个部位、环节的运动状况,参与工作的肌肉群,发力的
方法和动力定型等方面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先练习反手攻球,这样,
从概念上先入为主地确立它的主导位置,对来自左方的球,只有一个如何去攻
打的方法。除此之外,别无它路可走。因而不能考虑先练推挡而后再练反手攻
球,也不要采用折衷手段,练反手攻球的同时也练推挡。这样做会信念不坚定,
风格不明确,在比赛中,往往为了稳就使用推和挡,以求稳而不敢用反手攻球。
信念上不坚定,必将导致技术上没有坚定的依托,风格上则是不伦不类。当然,
在以两面攻为主体成熟了的技术基础上,能相机运用一板有利的推挡,也是很
好的,但指导思想上一定要明确本与末的主次位置。


反手攻球的练习步骤与基本方法


  1.上球台前的训练


  初学反手攻球者,可以先不上球台,先观察、了解正确的击球动作,进行
空动作的造型训练,然后再上球台。


  2.从少到多


  正确的动作,先攻打没有旋转落点变化的球,以及力量小、速度慢的球,
随后,逐步提高击球的数量,


  3.从小到大


  这里主要是指攻球力量的增加,没有重板是打不死对方的,但是初学发力
攻时,容易使做功的肌肉群紧张、僵硬,从而破坏了动作的和谐。因此,要在
能打较多回合的基础上,进行发力攻的练习,或用拉中发力抽,连续抽,拉中
突击,或用多球的方法集中地从事练习。要进行练习必须仔细观察发力攻时,
力量和动作发力的变形,以及严格注意发力的合理性、科学性、连续性的正确
发展


  4.由易到难


  不同性能的来球有着不同的规律,相应地要求反手攻球者要用不同的动作
去回击。因此,除对各种球的性能和规律能适应和掌握外,只有下功夫分别对
各种来球进行难度大、质量高的方向攀登从事艰苦踏实的严格训练,先由速度
慢、力量小、旋转弱着手逐渐去加速,加力,加转。


  5.死线活练


  线路是固定死的,但球运行的速度、力量、落点、旋转却是变化的。要求
制定出提高的指数、质量的要求,使之能够逐步地适应、过渡到进行对攻、反
攻的境界。


  6.正、反攻球的配合


  反手攻球虽然有时可以直接得分,但不如正手攻球的力量大。杀伤力和摧
毁力不如正手,往往是由于反手攻球以突袭和速度打出了主动的优越后,再由
正手大力量的重板扣杀得分。这个有机的配合要贯穿在平时的训练中,更重要
的是从指导思想上要明确:反手攻球是为了全局的有利和最终的胜利,而绝不
是为了打反手攻球而去使用反手攻球。正、反手攻球有机合理的配合促进着两
面攻风格正确的发展,是攀登技术高峰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中路追身球的专题训练


  中路追身是直板两面攻选手感到困难和薄弱的区域,除了运用“三急”法
小臂爆发力击球外,还要对腰腹的左、右转体让位进行专项身体素质和多球的
实践练习。如果训练有素,动作灵敏迅速常可以达到变被动为主动进攻的机会。
但步法、腰腹、手法等机能及技能,要靠艰苦的训练过程才能取得。


  8.反手接发球的专题训练


  接发球也要从稳字上着手,向凶字上着眼。要先吃透来球的规律,然后再
求适应,用中、小力量去回击力量、速度、旋转、落点变化不同的球,渐渐学
会主动抢先上手起板,发挥反手攻的威力抢攻要注意充分利用侧旋球的反弹上
升力。为此,加强攻击力,对来球可以使用“弹劈式”(弹击球,使球带下旋)
的攻击法;对下旋来球要谨慎地注意下旋球的下坠力。进攻时,应先摩再打,
制造出一定的上旋,减少失误。在练习中掌握这类规律和技巧借以逐步加大威
力和击球的命中率。


  9.反手发球抢攻的专题训练


  发球抢攻是开路先锋。从自己配套的发球抢攻也好和接发球抢攻的前三板
争夺也好,在比赛中可以说是必经之路。本着练为战的原则,发球与反手抢攻
必须有几套熟练掌握的单个技术,并要求密切地成龙配套,准确地掌握规律。
这些内容要有目的、有指数要求地从事反复练,力求达到打在前边,直接得分
或打出优势的效果。训练中注意以下几点:


  (1)看准来球的旋转程度,准确地掌握好摩与打的比例及配合。


  (2)以下旋手法发下旋球,使来球规律化,力争以快速度,抢先上手,然
后再伺机进行扣杀。


  (3)用下旋手法的形态,发出不转或侧上旋球后,则可以准备采用弹劈式
的攻球摧毁对方。这个核心是对旋转程度、规律要知彼知己,才能既稳又凶。


  (4)发近网小球,使球第二跳不出球台,然后施展台内、手腕手指弹击法
抢攻。


  (5)抢攻时,收效较大的进攻落点,常在对方中间偏右的部位。


  10.连续进攻


  随着技术的提高,对一个强手来讲,只能用反手攻二、三板是微不足道的,
也是难以奏效的。连续进攻是把激烈的搏斗推向高潮,争取最终胜利的手段。
所以对于反手的连续进攻要有砸!砸!砸!!!砸透对方防线的气慨和技术实
力,但没有良好的基本功做后盾,也是无法体现连续进攻的风格特色和战术威
力的。因此,连珠炮式的连续进攻能力是必备的实力。这个技术实力的取得,
并无什么天才、捷径,只有科学、艰苦的训练才可能得到。


  11.发力攻和借力攻的单独练习和配合


  打出大、中、小台阶性的力量是反手攻球必不可少的技术。只会一种发力
是不够的,练好拉中突击、搓中突击、发力对攻、杀机会球等是重要的基本功,
是必备的素养,应该天天反复练。如:以100个球一组,进行训练中统计出成
功与失误的比例以及失误的现象(出界、下网的比例),再从失误的数据和现
象中找出其因果关系。然后,再有针对性去练,逐渐提高击中的力量和比例,
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发力攻和借力攻的单独使用和配合。我们常看到有些运动
员打了一板很好的反手全力攻后,对手却档回一个近网的小球,无法再连续发
力攻,又不善于用小动作、稍轻的力量连续去攻,以致出现慌乱、不知所措。
究其原因,往往因为发力攻时,动作大、还原慢,缺乏重板扣杀与轻拉的配合
练习。习惯意识上认为,发力重杀之后,生死已定。另一种现象是连续拉后却
不能在出现了机会球时,发力重板突击而贻误了战机,甚至为对方反击。这些
情况都反映出在基本功的训练之中,对发力攻和借力攻的单独使用和配合使用
还比较差,直接影响着战绩。


  12.斜直线配合的训练


  (1)单线球的专题训练。在直线、斜线的单线训练中,还逐步发展、提高
对不同速度、旋转、力量、落点来球的适应和进攻能力。


  (2)对来球进行斜线——直线——斜线——直线的初级配合训练,渐次要
求在反复训练中提高质量,接近实战需要。


  (3)对来球进行数板斜线——数板直线——数板斜线的训练,再提高为板
数不定的即变线的无规律训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训练。


  13.从简到繁


  逐步适应和提高攻打不转、下旋、上旋、不同力量、不同速度、不同落点
的来球。对这些内容不要好高骛远,一下子去攻打高难度的来球,应该埋下头
来,由简易内容到繁难内容,步步为营,扎实挺进。


  14.从有规律到无规律的提高


  只有对规律性很强的来球,在旋转、落点、力量、速度等变化适应、掌握,
再升华到运用自如轻松而有余地时,才能算有了一定的基础,方可开始逐渐摆
脱有规律性来球,进入无规律来球的训练,逐步提高实战比赛所需要的能力。


  15.从适应变化到配合使用


  从适应一种单一性能的来球到逐步适应多变的能力。从这个过程中,也组
织起自己自成一套或几套的变化球路,综合熔铸,单独运用,组成自己的单个
战术。


  16.练习以发力攻为主的组成格局


  发力攻是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攻击和摧毁对方的手段。借力攻则是做为
来球的缓冲,过渡,在相持和由被动转主动时的一种手段。这两种技术素养,
缺一不同,而尤应以发力攻为主来组成两面攻的格局,切不可平分秋色,更不
能本末倒置。

“五连”训练法


  1.什么是“五连”训练法


  就是要求做一个对事业的有心人。在训练和比赛中,每一次击球都要对来
球进行判断——记忆计算——调整——进攻。这五个程序是一个整体,缺一不
可,故称之为“五连”训练法。


  2.五连训练法的优点


  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进攻意识和攻球的稳健性;又可以提高运动员对来球
犀利的观察能力,进行周密的思考,准确地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地抓住来球的
关键而随机应变。要想取得预期的成功,一定要使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相符合,
运用五连法,即使失误了球,也知其原因所在。在比赛中,才能做到不慌乱,
知差错,方好针对性地去调整和改正。这是一种内功和外功熔铸一起的综合性
训练。


  3.五连训练法的运用


  (1)判断

  在训练与比赛中,由于对敌手的来球判断错了,造成失分失败的情况很多,
就连一些优秀的运动员也是经常性的,所以判断极为重要。它是指对对手的战
术、来球的旋转程度、速度、方向等判断。正确的判断,是正确动作的必然前
提;而错误的技术动作也往往是由于判断的错误导致的。判断是对事物肯定或
否定的思维形式。在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中,对方为了取胜,经常采用瞒天过
海声东击西等迷惑人的一些假动作或战术。如果识不破这些假象,必然会上当
受骗,以失败而告终。所以,一个技术水平很高的运动员,他的判断能力是很
敏锐、很准确的。反之,判断能力较差的运动员就不会是一个战绩辉煌的人。
有些运动员在达到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后,由于判断能力上的差别往往出现了以
下几种情况:

  ①对来球的旋转能够准确判断而且能打过去,这就说明判断与动作之前建
立了正确的协调与配合的条件反射。

  ②判断的比较准确,但已知是下旋球而击球却下网;已知是不转球击球却
出界。这说明判断和动作的运用配合还有差距。

  ③对有些来球的性能判断模模糊糊,导致动作上的迟疑不定,造成上当或
失误。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对来球的判断能力,在总结教训中,发现假象。

  ④对来球的判断反了,造成失败。在比赛中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尊重来球
的客观条件,做出合乎实际的正确判断和正确的相应动作,才能成功。因此,
只有对球。“恭”,球才会对你“顺”。这个素养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认真判
断每一个来球,再因球而宜采取相应的措施,借以验证因果,不断总结,从中
提高观察能力。

  (2)记忆

  在训练和比赛中,由于对手采用着迷惑的手段,如用上旋的手法发出了下
旋球,用下旋的手法发出了上旋球等,造成判断上的错误,导致失误。此刻,
固然心头不悦,但切忌急躁、怯懦,应当运用记忆法,把当时的情景,象照像
机一样拍摄于脑海之中,追溯解剖,珍惜自己上当受骗的全过程。通过思维,
想出应付的措施,再去实践,验证。不惜再失败,力争做到虽败知错,心中有
数。因比及时正确地进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3)计算

  兵书云:“多算胜、少算不胜。”如我们攻打削球,判断已知是下旋,但
仍出彻下网。这就是计算法运用不精确:对下网球要蜀下网在何处,是网的中
部、底部呢?还是顶部?对出界球,则是要看是刚刚出界了还是出台很远?据
此来检验。有些运动员,失误后开始计算,打中了就不再计算了。这样做,还
不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即使打中了也要计算,看打的弧线是偏高还是偏低?如
果偏低就要调整,以免下网;如果打到球台的中间,或是底线,打到底线,离
出界就很近了,保险系数小了要计算往球台的中间去打。同时,边打边看边计
算攻球的落点角度是不是加大了。计算,不仅运用于击球之中,还应在比赛之
前、对每一个对手都做充分的计算和准备。在比赛中,对待每一个来球都要精
确地计算,力求做到进攻的保险系数大。

  (4)调整

  根据来球的情况,通过计算之后,拍形、发力、旋转、击球部位、动作、
站位等都要进行新的调整。没有对来球的调整,就不会有随机应变的正确措施,
也就没有生命力。

  (5)进攻

  对来球进行了准确的判断、周密的计算、合理的调整后,才能够有条件打
在前面,打得准、打得狠。把自己的手打顺,手顺则利,而不是盲目进攻把球
打失误。在判断计算、调整准确后,可谓万事齐备进攻如东风浩荡,切不可畏
首畏尾,坐失良机。

  “五连”训练法,要贯彻到平时的训练中,它能精密地提高训练的质量。
平时有了这种良好的训练基础,在比赛中,就会头脑清醒,使训练水平与比赛
水平差异不大,相对地稳定。有些运动员认人不认球,比赛中一遇到生手就不
适应。五连训练法本身是认球不认人,长期采取五连训练法,就不会象一些人,
训练是一条龙、比赛是一条虫。


匀加速、匀加力的训练法


  在基本上掌握了力量轻、速度匀的对攻之后,要求运动员开始运用加速和
加力的手段去击球。这是技术上的更上一层楼。

  1.要求。在实践中,运用和掌握提前半拍、三急法、尺距击球法的连环
运用。

  2.方法。在单线的对攻中,甲方用提前半拍法加速、加力进攻,乙方则
用三急训练法以尺距半尺距法把球打回头,然后双方进行交换。在训练中,要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渐次提高技能和质量。



力差大训练法


  1.什么是力差大训练法


  在连续进攻中,不再继续使用一种力量去击球,而是运用大、中、小变化
着的力量来击球。“力差大”就是在轻拉一板之后能够有一记重杀,使这两板
之间的进攻力量差异很大,给对方以突变的袭击。如果说把一个运动员攻球的
力量划为百分比来计算,力差大的标准应该是两板之间的力量之差要大于50%。
这样的变化才能使对方难于防范。


  2.力差大攻击的优点


  (1)以突然的变化,打乱对方习惯的节奏,即所谓的“冷板难防”。常造
成摧毁性,或以此争得主动的优势。

  (2)力差大的训练法,增强和丰富着运动员精神上的魄力和战术上的变化。
对技术上的发球抢攻、拉中突击、搓球起板,都是一种因球而宜、灵活运用的
高技能技术。

  (3)对于一个直板两面攻选手来讲,正、反手能打出斜直线,再配合上力
差大、旋转差的变化运用,必然使进攻能力积极而刁钻,犹如鬼斧神功,使对
方感到难于捉摸。


  3.要求


  (1)当运动员基本上掌握好了正、反手匀加力和匀加速的技术能力后,再
开始进行力差大的训练法,开拓和掌握高、精的技术。

  (2)力差大的运用,应该是隐于外而变于内,外表平静、顺下突起风暴,
能够隐秘不测地运用威力。

  (3)对各种力量的击球,要综合有机、合理地运用,需要审时度势、相机
而行。

  (4)力差大的运用方式应当采取爆发力,提前半拍法的技术发力进攻。


  4.训练方法


  (1)从有规律的球开始,如正手斜线的对攻在匀速中进行,规定一方在第
三、四板时发力进攻而另一方则练习运用尺距法打回头。训练到有相当基础之
后,可以第一板拉球,第二板就抢着发力对命中率、力量,都要循序渐进,有
一定的指数要求。

  (2)无规律的训练,仍然是由一方先发力,但发力攻的时机不受限制,被
攻者练习打回头。交替训练、同样对力量和命中率有指数提高的要求。

  (3)彼此均可抢先发力,双方不受程序限制。这些方法均可采用多球训练
中的单球练习。

离球近的发力训练法


  1、什么是离球近的发力训练法


  在腰部后转、臂向后引板、然后腰向前转动,并带动臂加速向前挥动时,
臂的肌肉较放松;当球板快要接近球时,前臂、手腕再体现自身的单独发力。
我们称这样的发力是离球近的发力法。


  2、离球近训练的意义


  既是初学打乒乓球提高命中率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爆发力。这是建立正
确动力定型,向技术高深阶段发展的一条正确途径。


  3、离球近是否能发力攻呢?


  离球近不但能发出力,而且能够发出相当可观、出人意料的力。然而,在
实践教学训练中,有一些教练员、运动员、不愿意采用离球近的训练法,也是
有其一定道理的。谁都清楚增大击球的力量,需要力臂长。离球近则力臂短,
力量就会减弱,这是对的。但是,在激烈的比赛中,不可能是什么球都能争取
到击球的最佳点和次佳点,这就要求充分地利用力臂长来攻出大力量的球、不
少情况是对方快速攻击或严密控制时,争取不到较长的力距和力臂去发力攻,
此时就需要用小动作,离球近来发力攻。如果我们平时训练没有掌握这、个技
术,进攻能力自然就会减弱,比赛威力必然小所以,大动作的发力进攻要掌握
好,而离球近的小动作发力法也应该具备。这样才能适应变化情况带来的复杂
困难、并增强攻击能力。只强调一方面,忽略另一个方面,实战的能力自然就
会逊色。不善于运用手腕的爆发力,搞离球近的训练法是有困难的。这也是一
些教练员、运动员不愿意采取这种训练法的另一个原因。所以,搞离球近训练
法要分阶段进行,对初学者可先不作爆发力训练,应先让其掌握球性、增强对
球的控制能力。有了一定的技能后再逐步掌握爆发力的训练,对爆发力的掌握,
运用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练习离球近的训练法。进入这个训练阶段后、爆发
力和离球近的训练法阶就能相辅相成,使用离球近的训练法虽然力距缩短。但
前臂、手腕的力量集中,速度快可以弥补力距短的缺陷。处理一些主动进攻时,
位置不够或快速打回头的高难技术,尤其是、当对手快速进攻时,我们用小动
作,离球近用尺距法、爆发力,还击对手来球。谁都赞叹打回头,然而如此厉
害的这一板球却是靠着离球近训练法得来的。两面攻选手中路是天然的弱处,
如果不会运用离球近击球技术,会永远被对方咬死,压得喘不过气来,陷入被
动。那么,主动地连续进攻便无从谈起。


  4.值得注意的问题


  (1)初学者可以从近台对攻,用轻匀力量开始,要求在能攻几十板的基础
上以前臂为主,手腕为辅,采用“二尺距”的方法训练,以击球上升点为主。

  (2)中台对攻,要求在有几十板能力的基础上力量从轻而重,以大臂为主,
前臂手腕为辅,采取“三尺距”或“四尺距”的方法训练。离球近时,用前臂
手腕动作再体现单独发力。

  (3)对攻技术有了几十板的基础后,近台正手快攻,使用爆发力进行尺距
法训练或提前半拍法进行训练。

  (4)步法的要求是两脚站位约一肩半或两肩之距离,前脚掌内侧着地,双
膝弯屈,每攻一板球开始时。左脚内旋、右脚外旋;当即将触球时,左脚外旋、
右脚内旋,带动、配合腰、髓、躯干、臂、腕去攻击球。做到起动快,重心交
换快,还原快。


  5.训练方法


  (1)右方斜线近台对攻用20~30%的力量,以几十板攻球(每个球)为基
础,渗透力量,体会和掌握技术动作。

  (2)右方斜线中、远台,用30~40%的力量,其余要求与上相同。

  (3)一方加力攻,另一方练打回头,彼此内容交换训练,领悟动作要领。

  (4)快速喂多球法,要求五秒钟时间喂5~10个球,由慢到快,渐次提高,
力量掌握在10~20%,要求用“尺距法”,爆发力击球。

  (5)用慢速喂多球。喂球可梢高一些,专题训练手腕的爆发力;加大第一
跳和第二跳之间的距离,正、反手均可以使用。


杀手锏训练法


  1.什么是杀手锏


  在训练和比赛中,经过争夺、出现了机会球,运用最大的发力去攻击和摧
毁对方,用最重的重板希望能置对方于死地的扣杀球,称之为杀手锏。


  2.训练杀手锏的目的和重要性


  (1)在发力技术的训练中,它有着最强大的杀伤力;是摧毁对手的手段。
在当代的乒乓球比赛中,不凶、不猛、不狠,是很难获得主动并置对方于死地
的。而杀手锏的运用能够在对峙之中破城陷阵。

  (2)也是提高一个运动员身体素质方面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的
有效方法之一。只有运动员的脚、腿、腰、臂、腕能够协调,配合得好,才能
发挥出最大的攻球力量,这往往标志着一个运动员机能,技能的素质,同时,
也能练好发力攻时的契机。

  (3)在搏斗中赢得主动,是依靠小动作的爆发力,落点的变化、速度快、
旋转强的威力。这些千方百计只能说是手段,目的是争来机会球,再用全身最
大的攻击量——杀手锏来结束对手、对敌手的包围虽形势有利,但不一定完全
能制胜对方,对方仍可以相持或突围,而杀手锏则是消灭对手的了段。

  (4)杀手锏的厉害能造成一种态势,体现出自己凶、猛、狠的风格,能把
自己的信心、士气打出来,从而不但使对方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威胁;常导致对
方无故失误,也给旁观的群雄示威。

  (5)杀手锏往往能够一锤定了乾坤,在激烈的长时间的比赛中为自己节省
体力,犹如快刀斩乱麻。否则,在多回合的拉锯争夺中相持不下,出现了机会
球不能摧毁对手、有时甚至因夜长梦多反而胜为败。同时,运用杀手锏则也能
提高运动员勇敢,拼搏的精神。


  3.练习“杀手锏”注意的问题


  (1)运用。“杀手锏”绝不仅仅是上肢发力,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全身
的发力系统,从下而上地配合发力。

  (2)步法一定要到位,用小碎步子调整好位置,步法的到位不是靠腿脚挪
动,而是要运用蹬地力,蹬跳步法。


  4.杀手锏动作的运用法


  (1)急起动的准备阶段。左脚在前,右脚在斜后方,两脚站位的距离在两
肩宽以上,前脚掌着地,双膝弯屈要大一些,身体重心要下降,击球起动时左
脚内旋,右脚外旋,腰满随着向右旋转,臂向后拉,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右腿
弯屈,左腿蹬直,重心下降稍前倾,成为第一弓箭步。

  (2)急加速、急制动的运用。紧接上述连续动作,右脚。前脚掌用最大的
力蹬地,同时内旋、左脚则随着外旋,整个身体随着右脚的旋与蹬,左右脚微
微离地,迅速做出第二弓箭步。身体重心随即移至左腿,左脚的前脚掌迅速蹬
地,做制动动作。这时,脚、腿的力量传到了腰髓、躯干,、腰髓随着脚的蹬、
旋,极迅速地加速向左前方转动,带动大臂、小臂、手腕,加速向前运动。腰
骸躯干的转动在180度左右,然后腰腹迅速制动,在制动以前,大臂随着腰腹
的加速也迅速加速。当运行到离球近时,小臂随着大臂的加速又突然地加速;
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手腕也随着小臂运行的加速使用爆发力。在碰击球的时刻,
腰腹全身迅速做配合性的制动,把这股急停的力量传递到大臂大臂挥动后,又
配合肘关节突然性制动,小臂加速运行中嘎然止动,手腕则加速击球,使击球
前发出最大的挥动速度和力量,这样,与急停产生的力量合在一起,能发挥着
最大的合力。,由于人身体的发力是从支撑点的脚开始的,然后通过腿、腰、
臂,传到手上,使这股力作用于球。

  (3)击球之后,由于惯性力量,右脚还要向前滑动,迅速做还原动作,为
下一板击球做好急起动的准备。

  (4)如果在较快的运动中使用“杀手锏”由右到左的侧身进攻,其关键技
术是右脚用内侧前脚掌充分发力蹬地,或用跨步、或用并步向左;左脚要用前
脚掌着地,首先缓冲惯性力量,膝盖弯屈脚蹬地制动;但使用跨步不容易发出
最大的力去攻球,如用并步、右脚很迅速地蹬地之后,身体向左方腾起,左脚
落地后将身体的重心推交给右脚,这样,由右脚蹬地配合全身力量能发挥出最
大的力量去击球。

  (5)运用“杀手锏”时,上肢的重心要向前扑,不能后仰,产生身体运行
的分力。起动击球时势如饿虎扑食,一方面缩短球距到最合理的距离,因为过
分地远离身体也发不出最大的攻击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对方来球的向前撞击
力,产生合力,发出更大的攻击力。因此,要求步法不光脚蹬地时要侧蹬,还
要有往后的侧蹬,给身体让出一定的位置,而左脚则要向侧前方大胆地插进去,
便于协调发力。


  5.“杀手锏”的训练方法


  (1)定点“杀手锏”训练法,是用多球喂右方的半高球,带点上旋,以
100个球为一组。中近台发力借以验证攻击力量及动作的正确性。

  (2)多球单练拉扣训练法,一方推挡或拉一般的弧圈球,另一方拉一两板
之后,运用:“杀手锏”进行扣杀,连续扣杀。

  (3)压中路训练法,是配合步法的移动,让位要准确,发力要大。

  (4)跑动中训练法

  ①用多球喂,如反手喂两个,正手喂两个。反手两个,先用反手发力打,
再侧身用正手发力打跑往正手发力打。这样,在跑动之中,发力攻,可以100
个球为一组,检验命中率、击球力量、动作的正确性。通过统计和总结,力求
在数量、质量上提高。

  ②用多球喂不定点,不定旋转的球,仍以100个球为一组。目的要求同上。

  (5)大力差的练习运用

  第一板的攻球可以用10~20%的力量,第二板则以80~90%的力量,其中
力量之差别应在50%以上,使比赛中不给对方10~20%至30~40%台阶性力量
递增的感受,而给对方以10一90%悬崖性的力量变化,这样,才具有毁灭性。

  (6)发力的窍中窍

  如右角机会球用“杀手锏”,若发力杀后,右脚由右后方落到球台右腿,
其身体转动约为180度则发力仅有70一80%的样子,若身体转动约为270度,即
右脚由右后方落至球台左腿处,则能发力90%以上。

台内点击训练法


  1.什么是台内点击法


  这是指对台内小球,正、反手运用前臂、手腕、手指的爆发力弹点而横击
的进攻方法。


  2.台内点击球可以达到什么目的


  台内球不容易起板进攻。通过台内的点击,可以抢先起板,快速进攻,为
正、反手的连续进攻和扣杀创造机会


  3.台内点击训练的要求


  (1)在前臂和手腕的单独发力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可发给近网小球,
充分发挥弹击作用;然后,再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将摩与打紧密结合的技巧掌
握好,运用手腕,手指的弹击力上击球。

  (2)以反手台内攻为例,喂多球或搓左方近网的短球,弹击时,大臂肌肉
放松,小臂手腕横击突出运用半尺距弹击法。

  (3)指导思想,着重于抢先上手。这是进攻的发起和桥梁。抢先上手,不
以力量为主,而以先下手、出手快、球速快动作突然、落点刁钻,争来主动。
不应该设想依靠一板点击就能打死对方,放松了下一板应有的积极准备。第一
板不行,第二板,第三板,最终解决对手则要依靠正手的发力攻。

  (4)人要上去。球板要离球近,运用横击,弹点式爆发力时,人的左脚要
往前,时刻准备侧身发力攻击对手。

  (5)横击弹点发力的关键技术是前臂稍微后收,手腕也随着放松后收;然
后,再向前爆发力横击。

  (6)横击弹点时,既要克服前臂、手腕绕圈、转动的多余动作,又要在下
旋或低于球网的球时能够摩打结合,同时完成动作。

  (7)前臂和手腕爆发力击球后,不仅要注意加速、加力的击球,还要注意
到急刹车、急还原的运用,以利于连续进攻。

  (8)突击直线球时(如反手弹击)要做出攻击左方的动作形象。在击球时,
触击球的偏右部分使对手不易觉察。

  (9)台内点击球的关键:这个技巧,主要是靠手腕的发力,而不是靠前臂
的发力。击球时,运用手腕放松,后收之后前爆发力。



忆录训练法


  这是指在训练和比赛中,思想状况、意志品质、思维能力、身体机能、技
术细节、战术素养…等出现的最佳或最差时刻的情景。此刻,应将这些状况象
过电影一样,呈现着自己的优缺点。通过这个回忆,准确地解剖自己,认识自
己,使之利于有的放矢地进行发扬和弥补。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在
比赛之前,请教练员和同伴们对自己进行多方面的观察、统计、分析,比赛后
再结合自己的感受、回忆,很好地总结出来,记在训练日记上,落实在今后的
训练与比赛之中。



默练训练法


  默练,就是通过静心思维,把大脑中已经建立的错误动作除掉,再将正确
的动作经过多次的重复、记忆,稳固地确立起来。因为,错误的动作是前进路
上的绊脚石,阻挠和干扰着正确动作的建立,所以要用默练的方法运用意识和
毅力去完成这个确立过程。例如,有些人在实际的击球中,附带有多余的动作,
可以在不练球时闭目深思、在脑子中展现一个练球的场景,以正确的动作形象
去击球。通过这种默功,强化记忆,然后再和实际训练相结合,使正确的动作
发展、壮大,通过实练默练、再实练、再默练反复的重复练习,直到能由正
确的动作取代错误的动作为止。这种训练法是实际训练法之外的辅助性训练。
它有利于技术上积极快速提高和掌握高难动作。

推、挡、弹的训练法


  1.目的


  这种训练法是让左推右攻选手也应具备弹击的技术能力,以加强攻击性。


  2.为什么要强调弹击


  推、挡、弹是三个动作结构,其性能、特点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弹击技术
早已为我国一些优秀的左推右攻的运动员掌握、运用。它威力很大,但还没有
为“弹”而正名位。例如,杨瑞华、周兰荪、郗恩廖等同志,他们推挡的技术
很好,弹击的技术也很精,攻击意识很强。他们加力推时,一般都用手腕弹击,
具有突然性,速度快等优点,很易取得主动。这是推和挡所不能包含的内容。
推挡。弹是三个技术,挡球,一般是大臂,小臂不多向前发力。推球,则臂和
手腕要向前发相当的力弹击,则是手腕在前臂发力的带动之下,运用手腕后收,
进行富有进攻性向前的爆发力弹击。不提出、为弹击球正名位,对少年运动员
在概念上容易低标准对待。在动作上,他们也不向积极进攻方面去发展,展示
弹击的威力。直板左推右攻型选手,对弧圈球靠吸、挤、挡击球显得主动攻击
性不强,威力不大。所以,一定要在推、挡的基础上去发展弹击力、争得左方
区域的主动。一个攻击型运动员,不能掌握、运用攻击的发力技巧,就不会有
很大战斗力,因此,具有弹击技巧是十分重要


  3.挡球的运用


  两面攻选手,左方虽然以反手攻球为主,但因球而宜地、运用一板推和挡,
也是技术全面的一种建设,尤其运用挡球,可以将球短挡在近台、近网,控制
对方攻击的能力,也加强着长、短、大角度、节奏的变化。挡球,可以分为两
种:一种是一般挡球,另一种是减力挡。

  (1)一般挡球

  挡球的动作,要求站位于中线偏左,左脚稍向前,右脚稍后,两脚之间约
一肩半的距离,离球台约50厘米。练挡球时,脚下的身体重心一般不做交换,
将重心主要放在左脚的前脚掌上,右脚轻虚点地,这是练左有右的概念;双膝
微弯屈一些,左膝比右膝弯度更大一些,这是为了当对方打自己左方时,左脚
一蹬地,人可以扑向左方。击球前,前臂与台面平行挥向来球;击球时,小臂
在大臂的带动下,向前和略左侧移动,主要是借助对方来球的反弹力将球挡回;
击球点一般在球的中部大臂向后方,放松收缩,收回球板,还原成击球前的准
备姿式,为下一板球做好准备。

  (2)减力挡

  基本动作与挡相同。但击球时,比挡球向前用的力要少,甚至触球时,球
板轻轻后移,以减弱来球的反弹力。

螺旋球训练法


  1.什么是螺旋球


  就是凭借手腕和手指,制造强烈的右侧上、下旋,使球在越过球网之后,
其运行轨迹犹如一个旋转着的陀螺,直往右方转。它常用于接右方近网球,下
旋、侧旋和上旋短球,有时也用于拉削球抖动一个螺旋球,以旋风式的运行变
化来干扰对手。


  2.运用螺旋球可以达到什么目的


  (1)丰富接发球的手段。

  (2)出其不意,干扰和破坏对方发球抢攻的套路。

  (3)容易争来主动和抢攻的机会。

  (4)破坏削球者习惯了的来球规律,从而使对手陷入混乱、失误或被攻状
态。

  (5)在双打比赛中,用螺旋球接发球,会形成大角度的逼角,导致对方因
区域位置上的移动,交换上的仓忙而陷入被动,从而为同伴创造更多的进攻机
会。

  (6)极大地提高手腕、手指制造和适应旋转的技能,有利于逐步提高发右
侧上、下旋球的运用和质量。


  3.螺旋球的动作要求


  (1)核心技术是用球板,突然而很快速地摩擦球。它不是靠力量去打击球,
主要是靠手腕、手指的技能制造旋转,但切忌过多地使用前臂去击球。

  (2)采用手腕、手指鞭打式爆发力摩擦球,即手腕先放松。内收,然后突
然向右外展,摩擦球右下或右上部后,马上急刹车。

  (3)手指的运用。抖右侧下旋球时,食指压住球板,中指紧顶球板、拇指
放松,摩擦球的中下部位;抖右侧上旋球时,中指紧顶球板,食指压住球板,
向右前方挥击,摩擦球的中右上部位。

  (4)这个技术要求动作娴熟、灵巧,应该做到外柔顺、内锋芒,方能收到
奇效。

  (5)要求做到貌似同一个动作,而内含两种旋转,力争不为对手识别,交
替变化运用,方能左右逢源。

  (6)来球逆旋转时,是螺旋球最好的运用机会;顺旋转时,则需格外谨慎,
不易发力,可相机换用拨打或点击的方法。如对方发球较长,出了球台,运用
螺旋球则利少彝多,反容易形成被攻。


  4.螺旋球的训练法


  (1)先练习摩擦技能。采用多球,可用先发至底线的长球进行练习,体会
和掌握摩擦的技巧要领后,再练台内小球的摩擦,边练习、边观察球落台后第
一跳和第二跳之间的横跨距离和运行速度

  (2)采用多球训练。发右方下旋、近网短球,设100个球为一组,逐次提
高命中率和旋转质量的比例。

  (3)采用多球方法。发右近网转与不转的变化短球,设100个球为一组,
掌握好区别对待的本领;提高判断、适应、技巧运用的能力,加强攻势,对质
量、命中率都定出要求的标准。


反手旋转差攻击法


  运用旋转差的进攻来杀伤对手。近台、台内、中近台、中远台均可使用。
从中近台练习开始,先速度慢、力量稍轻、容易掌握动作。拉球时,击球的回
落点由下往上摩擦球的中上部,使球成为轻度上旋球;攻击变化时是击球的高
点期,动作居高临下,往前下方弹劈击球,使球骤然变成飘忽的下旋,导致对
手因旋转的突变而失误。其威力常见于下:

  (1)刹住对方势头凶猛的频频攻球,使其力量和速度的威力失灵,甚至自
杀。

  (2)大差异的旋转进攻常能摧毁对方,攻击的落点以中右部位收效显著。

  (3)此种进攻法。尤其对左推右攻型选手最为有利。


假动作训练法


  滑板是快攻选手快、准、狠、变风格中,变字里头的一个内容。它不同于
攻斜线的区别是:滑板不是靠加大攻球力量去硬击,而是一种巧取手段。所以,
对球不是以打击为主,常是靠摩擦球体的左侧部,如正手滑板,为了加大对球
的摩擦,加大球落台后向左侧拐弯的角度,往往采用非正规动作。吊板式击球,
打一个左侧旋,或在连续发力的对攻中,突然运用滑板,轻抹一板而奏效。在
步法的运用上又常用跳步的金鸡独立式。在低手球突击时,常用于发球抢攻和
攻削球;高手球攻击时,常用于发球抢攻和对攻。


  一、运用滑板的要素


  1.很好地观察、掌握对手的心理状态;做到出其不意。如:对方已起动往
正手扑打,此刻,若再往右角击球,即使、对方起动前,距来球很远,也往往
能扑得上。又如对方已往右方起动,却能意外地打一个滑板,使球击在对方左
手。此刻,球虽离他身体很近,但由于他的身体重心已向右方扑出,要还击这
个来至左方的滑板球,需要收住身体重心,交换身体重心,返回左方组织进攻
动作事实上是来不及的,导致对方慌乱不测,不能攻我。因此,掌握好对手的
心理状态极其重要。

  2.假面具。在进攻动作上,要虚张声势,拉开架式,抢先准备进攻。此刻,
观察对方动向,然后再伺机而用。

  3.出手改线。击球前,本来已有了预定攻击的目标,但发现对手已做好了
思想上、动作上的准备,此刻不应当死板地按原定计划执行,应随机应变,靠
击球时手腕灵巧变化的运用,虽已出手攻球,但线路、落点却已在出手之后改
变了。这种球力量虽轻,但效果必然好。

  4.滑板球必须在凶打猛攻中相机夹杂而用,效果才会“入神”。这是一种
变化运用的手段,不可做为攻球选手的主体手段,否则,将是本末倒置。重板
扣杀与滑板,重扣是主体,而滑板是辅助性的。

  5.滑板球。不一定一板就能击破对方,但常是局势主动的起因和前奏,使
对手感到意外,仓忙招架,继之主要的则是快速攻的重板扣杀取胜。

  6.滑板球要滑得意外。轻、短、快、变化多。使对方尝到:人右而球左,
判断上的出错。

  7.滑、打结合。光滑不打是刁而不凶,光打不滑是凶而不刁。滑、打结合,
方能凶中有刁,左右逢源收得奇效。


  二、反手滑板要素


  1.反手滑板攻球之前,眼神、动作要隐蔽不动,右脚向前移半步,不以发
力的重板击杀硬取,而要以变化线路、角度取胜。

  2.反手滑板击球之际,用手腕变板形,击球中上部位的右外侧,这样,不
仅是变了线路,而且传球含有右侧旋的性能。落台之后,对手在旋转上不好还
击,在角度上更加大了向右外侧的飘飞。



报复性训练法


  报复性训练法,也可称之为感情深入训练法。设想自己与对手的关系,犹
如舟与水的关系。水既能将自己托运起来胜利前进,又能沉没你、消灭你。所
以,台下是朋友、台上是敌手,对手既能消灭你,又能帮助你提高技术。平时
的训练要感情深入进去,进入拼命的角色,把同伴视若“仇敌


  一、目的和意义


  1.从技术风格上以硬对硬、以凶对凶,陶冶着技术的质量;培养着快攻的
风格,结合实战进行训练。

  2.强敌的高压是发现自己弱点和优点的镜子,有利于调整自己的训练,使
训练的目标有的放矢

  3.彼此带着血战到底的气概进行训练,会使人眼红,脸白,勇劲来,胆气
生,导致以“气”带“功”以“功”打“气”,相辅相成,陶冶着人的气质。


  二、条件


  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基础和思想境界较高的人,才宜从事这种训练方法,也
才能体现这个训练方法的深远意义。


  三、要求


  拼搏开始后,要一丝不苟,一拼到底,一气呵成。有些人功亏一篑的是拼
搏出一两板好球成瞬息的优势,就志得意满,等待胜利。须知,比赛条件是对
等的,既允许你打出好球,也允许对方打出更好的球。等待胜利,往往变成对
方喘息和反攻的时刻与机会。所以,在训练中,就要养成“死虎仍当活虎打”
的彻底作风。


  四、方法


  两人用中台————中近台的对攻,对攻三两回合之后,一方首先发力攻、
连续发力攻,另一方则小动作打回头、对攻,在击球较准的基础上强调凶、狠。
适时进行交换。



拉中突击法


  靠“五连”训练法,达到稳拉削球的境界。但提拉削球只是手段,不是目
的。要进一步施展突击的手段,突破对方的防线,取得最后的胜利,拉中突击
就是摧毁对方防线的一种爆破法。突击球要注意以下凡个技术要点:

  (1)斜线为主的突击要配合直线的突击。斜线的线路长,命中率相对来讲
要高一些,所以,突击直线球要格外地计算精确。

  (2)发挥特长。在提拉中,要选择自己所熟悉的旋转去下板突击。

  (3)拉中突击宜用中上等力量进行。要注意步法移动后,用碎步调整好击
球的位置,以保证发力动作的质量和效果。

  (4)拉球时,要靠手腕、手指的力量对球发力摩擦、加大命中率的保险系
数。突击时,要注意内紧、外松,运用爆发力。

  (5)突击球时,步法要向前移,迎着来球发力突击,不能等着球去突击。

  (6)拉中突击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建立良好的分寸感。它不但命中率高,在
比赛中不易失常,同时,也是标志着一个运动员技术上的成熟。



吊小球刁钻法


  1.首先要明确吊小球的性质。有些吊小球是被动的,比如,害怕对方旋转
不敢再拉,吊一板小球,旋转吃不准,步法来不及到位而吊一板小球等,性质
上属于消极、被动的、即使此球吊得不出台,甚至进网,也是一种无能为力的
下策。对方不仅不怕,甚至是反攻的时机,所以,吊小球不能光看吊得短不短。
当然吊小球本身应该吊得短小、近网,但更要看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性质,是进
攻性还是防守性。

  2.重板扣杀之后的吊小球,使对方远离球台,这样情况下才有事实上的远
距离。如果没有重板扣杀,就显不出有质量、有威力、有难度、有距离的真正
的小球,体现不出吊小球的主动性、进攻性。

  3.顺旋转法吊小球速度快、威力大,即球板送球过网;象人坐椅子一样,
球坐在球板上趁势送过去,但是,切忌自己加下旋而吊小球,这样加下旋要改
变球自身的旋转方向,容易下网;而且回球速度慢。也就是说,吊小球要送球
过网,不要加转搓球过网,否则效果恰恰是事与愿违。

  4.反心理性吊小球。击球中,时刻以余光观察对方动向。击球前,做出继
续扣杀的姿势,使对方身体重心后撤,此刻再吊小球。

  5.用正手吊小球比用反手吊小球效果要好。因为时刻因变能变,能用正手
发出大力量的攻球,对方常往后退,一但吊小球,会使对方离球距离远。

  6.对方削到自己底线的长球,不要吊小球。因为吊小球后、球往返运行的
线路长,所费时间自然也长,没有突然性,给对方的威胁也就小。相反,时间
充裕,容易造成对方反攻。

  7.打左角吊右近网,打右角吊左近网,都不如打左吊左,打右吊右的威力
大。因为对方救小球时,异方向的适合用步法侧蹬跑出来,而同方向的,冲上
来后重心不稳,难把球调节得稳,容易失误和出高球。



左右快速击球训练法


  两面摆速。这样提法只讲到了左右摆动的速度,而没有讲到左右摆动后的
击球,摆动后的击球动作应注意以下要领:

  1.对方交叉进攻左右角时,由于时间太短,速度大快,步法一般就不做大
跨步式蹬跳式,而是靠小臂,手腕爆发力的小动作来打回头。

  2.手指不交换,随着左右角的变化击球,食指和拇指不交换变化力量。这
样才能快速左右击球左右兼顾,其命中率和稳健性才能提高。靠爆发力和小动
作在与对方争夺中抢出0.1或0.2秒的优势时间,使自己有较充裕的工夫抢
先进攻和对攻是极为有利的。

  3.方法。运用多球法,提出要求,制定出命中率;提高速度的指数,掌握
和巩固好正确的动作要领,充其基本功,只有做到既能先手攻人,又能后手对
攻,才能使快攻选手的连续进攻事实化,形象化。

  4.身体重心的区别运用

  (1)如果对方连续进攻左角或右角时,身体的重心一般是不作交换的。

  (2)如果对方连续进行左右线路的变化进攻时,步法一般不动位,但身体
重心要转移而交换。

  (3)如果对方连续进行左右线路的变化进攻,而且角度很大,原站位的控
制范围已达不到时,则必须既作重心的交换,同时步法还得再向外侧相应地跨
出。



走短线运用法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任何三角形的一边之长总小于两边之和,我们正反
手攻球的动作都是由准备——击球——还原组成。这个运行轨迹都是形状不同
的三角形。那么,运行线路短小的三角形轨迹,必然运行距离短、时间少、速
度炔;符合快攻运动员的特点要求。我们应当有所选择和运用

  1.用小三角形运行法。同样一个球,用小动作击球,其动作运行轨迹是一
个小幅度的三角形,若用匀速的动作击球,其动作的运行轨迹则是一个较大的
三角形,这就比前者运行的距离长,时间也长。其速度之快慢,自然就有所差
别了。

  2.发挥爆发力的作用。快攻的灵魂是快字。除了主观上身体机能提高外,
要在客观条件上创造快的因素。在客观条件比较后决定采用小三角形,走短线
的方法后,带来的副作用是力量小了。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必须运用爆发力、
三急法、提前半拍法去击球,使外因条件与内因方法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既缩
短动作的运行路线,击球速度又快。



腰髋鞭打式发力法


  一、力量的来源


  这是一股内涵的力量,是内功暗用之法。主要是靠腰、髋协调一致,突然
地发力,使之急起和急停,产生一股象鞭子抽打时弹击性的发力方式。


  二、动作的运用


  起动之前,身体的重心较低,腿脚则紧随着腰、髋,先向右后方移动,右
脚爆发力蹬旋,左脚刹车,而臂也是随着腰髋急起、急停的节奏,上下协调一
致,统一舒展发力与收缩急停。掌握和懂得腰髋鞭打式的内攻暗用,能提高击
球速度、力量、命中率。



蛇腰训练法


  两面攻打法的中路追身球是先天性、格局上的弱点,不少运动员在这个技
术环节上没有突破性地解决办法,终止了向上攀登的前程。直板两面攻运动员
要想攀登技术高峰,培养好中路球的过度和进攻能力是必修课。要经得起考验;
变被动为主动,争来上风球,这就要练好腰部的暗功,使腰的机能在某种程度
上应该象蛇的腰身一样,既柔软、又有力,软中有硬,硬而不僵。从而使来到
中路的球,躲得开,侧得开,能及时让出位置,及时组织进攻、变害为利。


  一、让位的方法


  推或攻往中路的球,如果在远台,步法需迅速用一垫一蹬或步法让位,组
织进攻。虽仓忙,但也能来得及。站位于近台的两面攻,对方攻来的中路的球,
要想对攻回去,运用两步以上的步法侧身让位,事实上是来不及的。因此,采
用对来球向左或向右前方横跨一步后,靠腰部爆发力把上肢向侧后方一甩,收
腹转腰,让出正手或反手攻球的一定距离,以腰为轴,带动臂、手腕。再用三
急法腰髋鞭打式爆发力去边让位边进攻。


  二、训练方法


  采用多球训练法。边训练,边体会掌握腰部的爆发力,腰部的协调、柔韧。
回忆或观察一下蛇的蠕动和发力,进行模仿,通过身体素质训练、提高腰部机
能能力,这是技巧与腰部暗功的精巧配合。



准与狠的诀窍


  只准不狠是没有威力,只狠不准是没有实力。此二者固然有所不足,但也
还算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既不准又不稳者不仅没有技术,也永远打不出球绩来。
所以,求准、求狠已是一种单个的技术追求。如何才能既准又狠才是一种配合
性的高素养的技术境界,有两点体会、介绍出来,供参考。

  1.求准时,力求减少击球所运用的运转关节。比如:让我们拿三节棒去击
中规定的目标,显然是很难的。若拿两节棒去击中规定的目标,则会稍容易一
些;若拿一根棒去击规定的目标自然是最准确的。我到技术较成熟阶段,自己
发现在接发球前,连接大臂的肩关节几乎是相对静止的,肘关节却又几乎是贴
住右侧腹的。击台内球时,小臂有一根棒子般的形象感,但却发现命中率较高。
使我相信,击球时,运转的关节少,命中率会较高,求淮较容易。但是远非十
全十美,尽如人意。比如,力量性,灵活性又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对这
个技巧、应该有所悟、有所用,绝不能清一色代替或以偏盖全。作为一种技巧
技术的储存。需要知其窍、相机用。

  2.求狠时,我的感觉是组织多关节的综合性的配合发力,才能击出最大力
量的攻球。其动作如文中,“杀手锏”式发力的方法,我们会发现这一板击球
是动用了人体至下而上的很多关节才打出了重板的。

  3.准狠兼备时,要想狠,只有对球能够处于居高临下的板型,如杀高球,
半高球的机会球。这种机会不是对手愿意送上的,拱手而来的高球,只有迫使
对方招架时才可能出现。那么,如何求得这种机会?还得靠自己的威力、压力
来制造。这种既准又狠的技巧,在于击球前身体的重心要下降这是为了找到最
稳健的击球点,能够吃注球,先在技巧上求得准字。随着击球则身体的重心要
随着转动和升高,以求得居高临下位置与形势。做到和做好这些技巧,往往才
能产生狠与准的结合。


技术动作的浓缩与精练法


  这里先谈谈认识概念。有的同志认为,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总是向快速方向
进军的,快攻选手的动作要小。于是,一开始训练的少年儿童就贴近球台,身
体不许后退。为了攻球动作小,大小臂之间夹成脱角;在攻球动作的过程中,
大小臂之间的夹角不变,相对静止,形成以肩关节为轴,推挡式的正手攻球。
这是正确的理论,错误的实践方法。还有的同志认为,五十年代的攻球是远台
式的靠大臂发力为主;六十年代的攻球是靠小臂发力为主,站在中近台;七十
年代攻球是贴近台面,靠手腕。那么,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后的攻球又站位
于何处?又靠什么为主去击球。这是正确理论之下另一种错误的理解。乒乓球
速度的发展是越来越快,这是客观规律,但如何正确地实践练习才能适应形势,
取得主动,这是应该探讨的知识。


  1.动作浓缩与精练的意义


  乒乓运动发展形势的规律要求动作快速、简化、去芜存真,动作大、幅度
大、速度慢、适应了快攻的需要,所以,动作小、速度快,攻球有力量的方向
无疑是正确的。否则。无法快字当头、打在前头。


  2.浓缩与精练的方法


  先练习动作较大的中远台攻球,使脚、腿、腰、腹、臂、小臂、手腕、手
指等全身机能、步法动作的协调,得到全面的运用。这些动作的要素从开始练
球就同炉共冶,有其祖根,以后精练了动作仍有这些成分存在,然后采用逐渐
近台,逐渐将多余动作淘汰,使各部位的动作由复杂变简单,动作由大变小。
犹如沙里淘金,力求动作小,速度快、力量大,而又不失去各种必备的功能要
素。逐步掌握好爆发力各个部位的灵活运用和三急法,提前半拍法等攻球的高
级技巧,使击球的动作浓缩、精练。



部件锤炼法


  比赛是战术、身体素质、机能、技能的总较量。技术部分之犹如由若干部
件组合成的一部机器比赛之际是这部机器最大功率地运转。一个部件的功能差,
将引起大局的失败;功能突出,又往往是突破对手平衡对抗的手段,显示出主
动与锋芒。

  1.部件锤炼法的内容及意义

  单个战术、单个技术动作、单面线路等,一种情况是属于漏洞、不足,经
常失分:一种情况是不得不失;一种情况是锋芒犀刊,可靠的一种得分手段。
为了弥补缺陷、突出特长、体现打球的个性,发扬自己的技术风格,均何必要
权衡之后,选择练习,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技术领域,形成技术全面,特长突出。

  2.训练方法

  单个内容单独练习,明确目的,制定出要求指数,多练,精益求精。在比
赛中,以自己这点的多练与精,去和对方这点上的不多练与不够精去比,形势
自然有利。



求细三则


  技术上实力雄厚的强者,在处理来球时却又是非常精细的:他们精细、准
确的技巧不是盲目的偶然的,而是,“意在球先”,正如书法家们苍劲挺拔、
行云流水的挥毫一样。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技巧,实质上是一种内涵的暗功。
所以,技术上的“精细”是较高境界的一种基本功素养。我们知道没有雄厚、
扎实的基本功做坚实的后盾;是站不住脚的,正如空袋难以直立一样。当代乒
乓球技术向旋转、速度等方面高速度地发展着,在这种形势下,对于有志攀登
高峰者,则在选材、技术、风格、身体机能、心理训练、自制力,知识与素养
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诸如,“只练不想”,“训练求多不求细”
的一些指导思想,无疑是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单纯的“就球论球”往往会把人
领入一条死胡同,无法自知之明。两届男子单打世界冠军郭跃华的一件事例很
值得我们深思领悟,他激动地写了一篇日记说:“促使我写这篇日记是因为看
了一场与乒乓球风马牛不相及的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巴西对意大利。九
十分钟后,裁判哨响,世界杯赛爆出了冷门、巴西被淘汰,万众愕然!这个无
情冷酷的事实告诫我,使我彻底觉醒:有技术不丁定能赢球!巴西队过分的自
信,一反常态的松垮与其战略素养不相称的大意,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使亿
万球迷无限惆怅,里约热内卢一片泪海。这意外的不幸和原因是什么?引起了
我千思万绪,战略、战术、技术、素质、意识、思想、拼劲等等一连串的问题,
连同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在我脑海里翻滚,就象海潮在枕边作响。”

  郭跃华同志的灵感和体会,道出了一些乒乓球的奥秘。这些道理绝不是风
马牛不相及,而是息息相关的。乒乓球技术是“球网高五寸,学问深万丈。”
事业上的成功是多因素的综合结晶,也可以说是一种合力。各种学问和专业之
间,尽管说是“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隔”,是说明不同形式的现象;
“不隔”是说明着各种成功的事业中总是有其很多内涵的共性道理的。学问的
焦点在于:如何悟透和吸取百家之长。滋补自己的不足。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对
其幼子说:“如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我觉得这是一句富有指导性的哲理
名言,与乒乓球训练的道理也是暗合的。为此,我们认为反刍性、拼搏性、
方向性三点训练中和训练外求精、求细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求得补正,能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反刍性


  人类运用仿生学的科学规律,已经成功地发明和改进了飞机、潜艇等,这
些成果都是研究和吸取了一些动物的特征后移植应用的。“反刍”是动物界某
些偶蹄类,如鹿、骆驼等把食物先粗嚼后咽下去,进入瘤胃、蜂巢胃,然后再
回到口中细细咀嚼后,再咽下重瓣胃和皱胃,在此反刍过程中更细更多地吸取
食物中的营养。著名艺术家盖叫天先生说:“万物静中得,更有默功。”文艺
大师们说:“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些都是“练外之练”。我们的训练
方法中也应当有“忆录法和,“默练法”来促进和提高训练的质量。例如,当
要推挡之后侧身抢攻时,对方却变了个直线;使人左而球右,失误了。那么通
过默练,检查向己,第一,是否动作“忌早贵快”,领悟得不够,“动”在球
先,对方识破了?第二,是否“意在球先”做得质量差?要想侧身抢攻对方,
而推挡发力不够,没有压住对方,使对手不仅能招架,而且从力量、速度上还
来得及变化反攻。

  运用这些“忆录法”和“默练法”是精益求精、训练之外的辅助性训练,
有益于技术上积极快速的提高和掌握高难动作时在大脑中建立条件反射。


  2.拼搏性


  拼搏,往往能够以弱制强,反败为胜,如二十八届世乒赛,中日男子团体
决赛时,李富荣对木村,先以6比20落后,他临危不惧,奋起拼搏,竟一口气
反败为胜。拼搏的作风是在平时训练中一点一滴地积极培养起来的。因此,我
们不妨回顾一下我们的训练气氛和训练方法,我觉得是有必要研究和改进的。

  (1)训练气氛

只要仔细观察和比较就会发现一个规律,成功的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总是
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往往是当对方攻死他一板后,他毫不气馁,而是杀气
腾腾地进行“报复”。李富荣在平时训练计分时,也是瞪大眼睛赢对方,有些
人认为李富荣太认真了,徐寅生说这是好的作风。事实上这是一种训练气氛中
难能可贵的美德。而另一种运动员,训练松松垮垮,漫不经心,甚至儿戏,不
以临大敌拼搏的精神和感情注入平时的训练,战时是调集不起拼劲来的,这种
运动员往往是无声无息地被淘汰了。

  (2)训练拼搏法的培养

  例如:常见的训练安排,“正手对攻20分钟”。这种有节奏的、固定落点
的、力量、速度、旋转都是先知的,容易导致只练不想。如果说,采用一些富
有拼搏性争夺性的方法,也许是有益的。又比如,预计正手对攻时间也约在20
分钟左右,其方法是:正手对攻,计分争夺100分球,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
力定出指标,然后开始拼搏,争夺。这有如下几个好处:

  ①为了取胜要竞争、拼搏,使机能、技能、思维都进入战斗状况。

  ②富有实战性,符合练为战的精神。不再是得失无所谓,无检验的麻木状况。

  ③促进击球的科学性、合理性。由于要计分检验成绩,所以会促使认真对
付每一板球,不能对来球“不在乎”。不计分的训练,往往使一些运动员失误
了不思索,不改进,不看准来球性能;步法不到位,对不成熟的球强行硬攻,
还自以为是坚持“快攻风格”,实际上,是貌似凶猛强大而外强中干,久而久
之会在比赛时无端失误,而失误后还不能自醒和调整。

  (3)思维核算法的培养

  人人都赞赏一口气连争多少球而胜;人人都怨嗟葡萄似地一串连输多少分
球而败。这是人之常情。我们总希望胜利时不要倒回去,失败时能连赢若干球
转败为胜。连续胜利和间断失误的能力也可以在平时内部比赛中进行专题培养。
比如:我们需要运动员一丝不苟、一拼到底,不妨规定:能一口气连胜对方五
分者,此局算胜。如,原是12比18落后,竟追到17比18则算胜。这样鼓励了连
胜者,也打击了连输者。反过来讲,就是连输五分就算输了。那么势必迫使连
输一、二分后,就会思索战术,如何摆脱和甩掉连连失利的战术。事实上,也
在培养着有“掐断”对方的能力,促使运动员进行思维和核算。这种从严、从
难、从精、从细的训练手段持之以恒,会提高运动员比赛素养的


  3.方向性


  任何训练内容和方法都应当符合自己打法风格的总方针,否则就会走入歧
途。常见的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练与战脱节;另一种是自我打球风格不明显。

  (1)练与战的关系

  傅其芳指导说:“比赛用什么,平时就练什么。”上海队教练陆汉俊说:
“我们上海队是平时练什么,比赛就用什么。输了也好,会发现不足,重新再
练。”因此,我觉得上海的运动员善于比赛,而一些不重视这个原则的运动员
往往是训练如龙,比赛如虫。当然这和训练的内容单调,打法单调,对手单调
也有关系。另一种倾向是打球风格缺乏个性。我们知道好的打球风格,会象球
神一样助人成功;不良的打球风格又象魔孽一般把人推向失败。但是只要仔细
追溯一些风格好的运动员就会发现好球是靠好风格体现出来的。好风格却是在
苦水中培养起来的,他们是立意在先、矢志不移的人。因此,从他们的技术发
展规律上,也能看到有隆起阶段,强化阶段,锋芒阶段,进取阶段创新阶段。
在困难的时刻,能够坚持住自己的打法,敢于有一定的独立性,勇于发展自己
的独特技术。

  (2)发展性

  梁焯辉、黄应磷、靳声华、傅其芳、王锡添、岑淮光等同志担任我的教练
时,总是鼓励我去寻找自己、发挥自己。只要不违反我的个性、风格和击球的
原理,他们总是允许我放手去练。因此,做为一个好教练员,应该放手让运动
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去成长,而不要扼杀运动员的个性去试图由运动员再现教练
本人的风貌。因为抱着猫去抓老鼠的人,意图诚然不错,而后果必然是可悲可
笑的这是教练员一个重要的原则。



仿生意境


  人类虽常以人为万物之灵自许自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发现自己的
肌能、智能在许多方面低于某些动物。我们觉得,一个近台两面攻选手能做
到脑主帅,眼是侦探、手是双枪、脚是战马与对手交战时,势如秋风扫落叶,
所向无敌。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形态啊!然而,这种令人神往心醉的形态,也
不是不可跨入的禁区。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学习,蓄志蓄势,以某些动物为长
为师、又有何屈尊呢?比如说:与对手交战之前的准备,如蛇吸食,外示安宁,
内示精神,一旦交手,又势如猛虎扑食。我们久经观察,觉得一个有志向上的
运动员,应该虚心地向动物界的“老师”学一点本领,以充实、壮大和发展自
己。比如:

  猫腿:扑鼠之前,微弯放松,能急起急停。我们击球前的准备姿势和连续
进攻与之相比,又是多么的相似。

  蛇腰:蛇腰是一种散势之腰,能左右游移而且有力。我们两面攻选手,如
有蛇腰之功力,往左一扭,成正手攻球之条件,往右一扭又成反手攻球之条件,
岂不化被动为进攻。

  猿臂:灵敏、迅捷为人所叹服。我们近台两面攻,忽长忽短、忽左忽右。
无规则的频率常感到心到手没到,贻误战机。

  虎势:常言道:“虎啸一声山林静。”足显其威。那么,我们的技术风格、
技术实力,有这股虎势震百兽吗?

  鹞眼:常见鹞鹰翱翔于天空,居高临下,却能在一瞬之间又狠又准地扼住
地面之鸡鼠。我们对每个来球的落点、旋转、速度、力量又有否如此神敏、准
确的判断呢?

  所以,屈尊仿生是一种事业的锐意进攻,也是一种磨艺、艺磨人的高尚境
界。常感不足、四顾求学的人才能永存艺术之春。



练好六个扣合功


  所谓扣合,就是要协调一致。它能合理地体现出直板两面攻的,形态,发
挥出威力。大致有三个外功能力的扣合和三个内功能力的扣合:

  1.三个外扣合

  (1)脚与手的扣合

  (2)膝与时的扣合

  (3)胯与肩的扣合

  2.三个内扣合

  (1)思与意的扣合

  (2)意与气的扣合

  (3)气与力的扣合

  比如三个外扣合。这些肢体配合得不协调,不一致,必然产生分力,肢体
之间自然出现一种颉顽作用,而不是一致性的合力。不合则必反,有反则必乱。
出现的现象就是攻球无力、攻球不准、身体失掉平衡、速度慢、力量小、无法
连续进攻,从而破坏了快攻的形态以及其应有的威力。再看三个内扣合不协调
时的现象。

  ①确意的不协调。有时表现了思与意的盲目性,有时是对上板球思意不一
致,三心二意,意念摇摆不定中失误了。

  ②意与气的不协调。比如,当我们用杀手锏发最大的力攻击时,最成功的
一击常是气与力协调一致,一泄而出的。也就是,击球前来憋住一口气,随着
击球发力时,合气和力于一致发泄出来才感到能攻出重板球。如果边呼吸边击
球,显然力量就小多了。又如,我们搓一板球时,求稳健,当球板触球的一瞬
间,我们的呼吸往往是静止一下的,这也是一种气与意的有机配合。

  ③气与力的扣合。比如吊小球,吊长了,杀高无力或出界了,对远球虽去
扑啦,但步法缓慢没到位,导致无法攻等。

  所以说,连杀恶斗不乱形,乱形是缺扣合功。


练好四摧力、升华八底功


  什么是四摧力呢?就是一种发挥和运用爆发力的方法,也是一种内功的原
动力。其内容是:以脚摧膝、以膝摧胯、以肩摧时,以时摧手的发力方式。除
了练习发力的协调配合之外,还要练习好各个肢体部位单独发力的技巧能力,
在紧张、快速的比赛中,为了求得速度快,往往既需要综合性的配合一致发力,
又需要单独和侧重个别肢体的发力,那么这些肢体的灵活发力和运用也是必不
可少的训练内容,也只有灵活运用得好,才能使球技出神入化。所以,我们觉
得:脚占七分手占三,球打不知快为上,善于阴阳为得道,千变万化方是仙。
如果用比拟来讲,无法宝难以称仙。脚就是法,手就是宝,既然称步法手法是
法宝,令人人叹羡,那法宝又源于什么呢?我们觉得是由八个基础素质功夫中
培育出来的。这八个功的内容是,起、落、进、退、动、静、虚、实。八个功
的责养境界应该朝着:起,如风;落,如棉花着地;进,自如若鱼游;退,如
退潮:动,如脱兔;静,如山岳;虚,虚而不露山水;实,实而不空。我们觉
得,起落不稳假伶俐,进退不当乱着急,动静偏颇不识律,虚实不灵骗自己。
一个近台两面快攻选手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后盾,快速进攻、发力进攻、连
续进攻就没有基础,不过是一张画饼,难以充饥。我们常见到一些两面攻和快
攻选手,攻球无力量,犹如有剑无锋;不能连续进攻,又犹如剑虽有锋而又无
柄。这种可悲的局面,究其原因八功太弱底子虚。



思、意、气的兼熔并铸


艺贵悟理,理不明意不通,意不深技不精。所以,思、意、气要外连内通,
不连则不通,不通则难登高峰。

思贵准敏,艺贵精通,气贵神勇。能达到这种境界,才会在技艺方面超凡
脱俗,高屋建瓴。此三者常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一种内涵的有机联系,
成浑然一体,缺一则形非而神化。比如,对一个来球,是采取提拉,还是采取
扣杀,常见思念瞬间的不一,导致一闪之犹疑,往往是不伦不类地造成失误。
又如,思想上也立足于打,念头上也是左来左打、右来右打的两面开弓,可谓
思、意已一致。但又缺乏打打打!打死对手的气势;或虽进攻而又无力,缺重
板,依然不能奏效,形成一种软碰硬,打不动的局面。只有思、意、气熔铸于
一体,才能焕发出急、快、猛的威力,形与神一致摧毁对手。

从技术角度来看,真正解决战斗的威势常依赖于横扫。综观世界乒乓劲旅,
发力攻一记重板的威势当首推日本选手。再仔细观察日本选手的这一板球,就
会发现他们有两个一致,一个是思、意气的一致;一个是腿、腰、臂的一致,
这是一种完美的结合。


训练的分级与内容

1.幼儿启蒙与兴起阶段的训练

(1)训练对象:6岁左右幼儿,设30台。

(2)器材准备:

1、低球台10副,约55公分的高度较宜。

2、乒乓球板,人手一只,球一个。

3、跳绳10条,哨子一个。

(3)训练布置及过程:

1、整队后,教练员讲清楚训练内容及要求。

2、用哨子指挥。队伍按三行横队踏步散开,两手前、后、左、右伸展一次,
定好站位的距离,立定。

3、准备活动:广播体操,乒乓专项操。

4、教练员示范好正、反手攻或削球的动作要领。运动员基本掌握后,做好
准备姿式,教练员用哨子指挥。四八拍式八八拍式一组,正下、反手配合各一
或两组,教练员从中观察纠正错误动作,巩固正确动作,逐渐完善动作造型。

5、共分三组,每组10人,人手一条跳绳,每30秒钟交换一次。三组轮流跳,
轮流数数、准备,然后统计出30秒钟跳得次数员多的,给予表扬。

6、划好1.6米距离的线,10人一组,也用30秒,左、右移动步法,左、右
不踏线者不算数公布最高次数者,给予表扬。

(4)游戏竞争,培养球拍控制的能力:

1、10人一组,原地向上垫球,以三次失误为一节。公布三个球垫球的总和
数,表扬数字最高者。

2、脚步移动向上垫球。10人为一组,以10米距离往返,以不失误、快去快
回为优秀,表扬胜者。

3、穿插垫球。先以10个人,每人站位隔1米距离;另一组10个人裁判,剩
下一组10个人,人手一只球板及球,以垫起球来走动成8字形穿插绕人过,以
不失误,不碰障碍人者为优胜,给予表扬。

4、迎面接力垫球,每组10人,三组轮流循环赛,距离10米,每组从第一人
同时开始,垫者球走到10米线再返回,交给第二人开始,以不失误、少失误快
速完成为胜。

5、对墙击球。在同等距离之内,在数字上提出要求标准,展开人人竞赛,
表扬数字多者。

6、打吊球。以线系好球、吊在树或门顶上,以球拍连续走动击球。表扬击
球动作及步法移动快速、正确者。

7、比回合,双方对推,轻力量的攻、推、对攻,看谁连续攻、推数字多,
多者受表扬。

8、争上游。按水平、人数,分几组,五球三胜制,胜者留败者下,打擂台,
看准胜的次数多。淘汰法。每台每组10人,每台打一个球,依照顺序一人击
一下,失误者淘汰,最后剩下的两个人,三球二胜决出第一名。

(5)初级步法的建立。示范步法后,先摹仿、练习、掌握动作要领,然后
上球台实践、巩固、提高。

(6)手法步法的协调配合。基本上掌握了攻球较正确动作后,再上球台与
基本步法配合,建立初步的配合的动力定型。

(7)从轻力量、单反应、多回合着手练习,借以培养兴趣,巩固动作,建
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再从几条基本线路练习。逐步提高连续击球的数字。

(8)练习在走动中击球的自然性、习惯性。

(9)用轻力量的攻挡和对攻,建立快速进攻动力定型的自然性和习惯性。

(10)正确的启发。教练员要示范正确的动作。讲评什么是错误的动作,
消除运动员错误的理解、模拟、想象,引导运动员观察正确的图片、录象、摄
影,观看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比赛,使之大脑储存正确动作的信息、概念。

教练员最重要的贡献,在于能使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使他的理论教学
带来实际的成果。书上陈述的最精彩的意见,无论多么有用,都必须有充分的
科学作根据,决不能代替生动形象的解释和附以实际的示范。

我们之所以强调内行教学的重要性和尖端技术的示范,虽然是教学问题,
这是教练员才能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它多半为教练员的能力所左右,
是以促成破坏运动员的潜在能力。千万不要让外行看着象内行,内行看着是外
行的人来教学。

2.直板两面攻内容的组合及分级

两面攻打法组成的内容,是丰富而艰巨的。从技术的难度,内容的复杂多
样,形态与内涵的质量,正反手攻球发展的相应平衡,基本功的扎实、雄厚等
因素,应大体上分为八级从事训练。即:启蒙阶段、兴趣阶段、基础阶段、强
化基本功阶段、技术隆起阶段、锋芒阶段、进取阶段、创新发展阶段。而更详
细、具体的分级,又要取决于每个运动员技术的进展、熟练、突破的程度来划
分;不能象火车时刻表一样,准确时间到站,结束这段旅途开始下边境界。要
以技术状况,渐次地介入提高、起代、发展、更换,应该遵循着由简到繁,由
少到多,由轻到重,由少变到多变,由有规律到无规律的原则,来划分级别,
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