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4, 2008
下午的一齣戲
那是在夏天一个刚下过雷阵雨的傍晚,交大校园地上湿漉漉的,而我翘课躲在图书馆吹冷气看书。看小说看得是满眼金星,实在需要到外头走走。我趿着拖鞋就在计中旁信步乱走,突然在风中听到吉他伴着歌声时断时续,我下意识的往吉他声处走去。
一小圈人围着一个抱着吉他正弹着起劲的人。那人中等身材,其貌不扬,一身汗衫,短裤加拖鞋,标准交大学生装扮,只不过老了一点,又留着胡子。我猜大概是哪个苦读多年的博士班学生。他吉他弹得极好,歌声沙哑普通,但是在他吉他伴奏下散发出沧桑魔力,如梦似幻,把我迷住了。我看到有张海报写着一个我不熟悉的名字--陈明章。原来不是毕不了业的博士班学生,而是个走唱人。
这就是我初次邂逅陈明章。
Monday, June 16, 2008
Make our own boat
The past weekend was the 5th annual Howard County Boat Float contest. Wang's family invited us to join the contest. We were on the same team--the Lion Team. The contest was to make a boat with cardboards and duct tapes only, and to rowed the boat across a distance on the lake. Whoever rowed the fastest, made the most fabulous boat, or sinked in the most unthinkable way would be rewarded. See their website here: http://www.hocoboatfloat.com/
It was our first time and we had no experience at all. After a brief discussion, we decided to make a simple 'box-like' boat, which fits one or two people. Someone thought the shape of the boat is closer to a coffin than to a box. Anyway, a coffin is a box.
Wang Bo and I were responsible for making the boat; ladies for 'wrapping' it with a big plastic sheet to 'seal' the boa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boat making, we tol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at girls and lousy boys. Wang and I initially just wanted to put a girl as a model on a flat cardboard sheet and lousily folded the paper around the model to form the shape of the boat. That idea was quickly overthrown by girls. Girls like neat things and straight lines are among them. So be it. We boys made a so-called neat boat by following girls' orders; girls wrapped the boat like a gift. By far, no one knew if the good-looking boat would sustain the moment of testing--being afloat beyond the distance to row.
One of our competitors made a very solid and beautifully aerodynamic-shaped boat that was basically covered by tapes. Among these two, whose boat would be more buoyant?
The moment of the truth finally came. Initially, we boys tended to be as heroic as possible by being the sailors. Soon, we discarded the heroic idea as a bystander left us a comment--"that would interesting!" after he peeked inside the boat and glanced over us, the sailors to be. My interpretation was "tha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see how two over-sized men, crowded in a tiny paper boat, tried to vainly rescue themselves from the inevitable fate." Instead, as being shown repeatedly in history, our ladies, as legend heroines, came to our rescues. They volunteered to be the sailors for being physically smaller and for being more agile.
Yet, our heroines did not have a good start for the flaw of the boat design. The bottom of the boat was too narrow, and the sides of the boat were not strong enough to resist water pressures. For that, our heroines got overthrown instantly out from the boat and Wenlei got injured.
"Never giving up" was the spirit behind of this contest, and we are the faithful followers of the spirit. Our remaining heroine, Xiao Jie, tried again alone. This time, she succeeded! She had a perfect sense of balance and used it beautifully while rowing the boat. She managed to keep the boat aloft from the start point till the destination. That was truly heroic!
Finally, we got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contest! It was fun to put theory into practice, and it is the contest I want to attend next year!
(Thank you for reading the whole article. By the way, don't blame me if I 'forgot' to mention that there were only two teams in our class.)
Monday, June 09, 2008
余秋雨是人嗎?
- “确实很难快速腾出手来处理已经倒塌的校舍建筑质量的法律问题” 法院應不是救災單位,怎么就不能展開調查?
- ”你们所遭遇的丧子之痛,全国人民都感同身受。十三亿人在同一时间全部肃立,默哀三分钟,这肯定是人类历史上最浩大、最隆重的悼念仪式。悼念对象,就有 你们的孩子。在全国哀悼日,一位佛学大师对我说,有十几亿人护持,这些往生者全都成了菩萨,会一直佑护中国。我想,你们的孩子如果九天有灵,也一定已经安 宁。“ 的潛意思是說“已經那么多人為你孩子哀悼了, 夠意思了,就別鬧了。”
- “一些对中国人历来不怀好意的人,正天天等着我们做错一点什么呢。“ 你是說別丟人現眼?
立此存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94efe01009iom.html
余秋雨
昨天从海外一些媒体看到,灾区一些家长捧着遇难子女的照片请愿,要求通过法律诉讼来惩处一些造成房屋倒塌的学校领导和承包商。从画面上看得出,警察们 正用温和的方式劝解,但家长们情绪激烈。由此,那些已经很长时间找不到反华借口的媒体又开始进行反华宣传了,诬陷性的说法有四点:
1、
2、
3、
4、
为此,我要含泪向这些请愿灾民作如下劝告——
你们所遭遇的丧子之痛,全国人民都感同身受。十三亿人在同一时间全部肃立,默哀三分钟,这肯定是人类历史上最浩大、最隆重的悼念仪式。悼念对象,就有 你们的孩子。在全国哀悼日,一位佛学大师对我说,有十几亿人护持,这些往生者全都成了菩萨,会一直佑护中国。我想,你们的孩子如果九天有灵,也一定已经安 宁。
校舍建造的质量,当然必须追究,那些偷工减料的建筑承包商和其他责任者,必须受到法律严惩。我现在想不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还会有什么机构胆敢包庇这些人。你们请愿所说的话,其实早已是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决心。但是,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因为,无论怎么说,这次大灾难主要还是天灾。当然也有未倒的房屋、幸存的学校,但这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来论定。已经有好几位国际地震专家说,地震到了七点八级,理论上一切房屋都会倒塌,除非有特殊原因,而这次四川,是八级!
有了这个主因,再要论定房屋倒塌的其他原因,就麻烦得多了,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科学检测和辩论,而且要经得起国际同等级的灾测比照。我希望有关方面能在 搜救生命、挖掘遗体之后尽力保护校舍倒塌的实物证据,以便今后进行司法技术调查。但在目前,不能急躁,因为还有更危急的事。
堰塞湖的问题是悬在几十万人头上的凶剑,卫生防疫问题也急不可待,灾区上上下下所有的力量还在气喘吁吁地忙于救灾,人口大幅度流动,一切都处于临时状 态,因此,确实很难快速腾出手来处理已经倒塌的校舍建筑质量的法律问题。我想,你们一定是识大体、明大理的人,先让大家把最危急的关及几十万、几百万活着 的人的安全问题解决了,怎么样?
你们受灾以来的杰出表现,已经为整个中华民族赢来了最高尊严。你们一定不会否认,这些天来,无论是中国的各级政府、军队、武警、医生,还是全国各地和 世界各国的救援者、志愿者都尽心尽力、令人感动。只有当这些里里外外的多重力量不受干扰地集合在一起,才能把今后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步步完成。因此,你们要 做的是以主人的身份使这种动人的气氛保持下去,避免横生枝节。一些对中国人历来不怀好意的人,正天天等着我们做错一点什么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94efe01009iom.html
Monday, June 02, 2008
The Rape of Nanking
Although it is not pleasant to read the book, it does not say that it is not worthy to do so. On the contrary, it is not only very important to read the book, but also essential, for being a Chinese, to read to not forget about that dark past.
Why would the horrible Nanking holocaust even happen is the question naturally comes to a reader's mind. It is easy to blame Japan's armies for all of these horrible things. Indeed, they were the murders. However, why would Chinese armies, as well as people, allow those butchers slaughter them so easily? In the book, I did not find a lot of resistances from Chinese people. Instead, few Japanese soldiers managed to slaughter a lot of Chinese people by ordering them to dig holes for themselves. Why would Chinese people be so tame and so weak like this? To me, it is not an honor to announce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peaceful if the result of being peaceful is to be slaughtered like pigs.
高希均說“國家不富強,終遭欺負; 政府不廉能, 終被揚棄; 人民不爭氣,終被輕視“。誠哉斯言!
Sunday, May 25, 2008
The English Patient
This time, I started to properly comprehend the movie, caught many details I missed in the first time, and did not cry. It is really a good movie. A good movie, like a good book, makes you ponder it again and again:
- Is the nationality to a person really important? Almasy, the leading character, was once asked: "What do you hate the most?" "Ownership." is his reply. The title of the movie also provides a hint about Almasy's total rejection of nationalism. Almasy was a hungarian who worked on a British exploration team, helped a Germany spy get across the desert, and was mistaken as an English patient. Both of his rejection to the nationalism and his affair with Mrs. Clifton come from his hatred about ownership. However, it is ironic that he can't resist his desire to own Mrs. Clifton.
- Why did Mr. Clifton choose to die in an airplane crash, a failed attempt to kill all of them? I think it is to do with his social position. He wanted to keep his dignity till his last minute of his life.
- What is true love? Is marriage (ownership) a good thing or a bad thing in terms of 'love'?
-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arallel lines in the plot: Almasy v.s. Mrs. Clifton and Hana v.s. Kip ?
Tuesday, May 20, 2008
[轉載】伤痕——一个土木工程师的四川地震灾后思考
中國人習慣用感情去理解事情,而不是用理性去分析事情。常常是當情感得到
滿足後,就把得失放兩旁;也習慣以吃苦耐勞作為代償。我不反對吃苦耐勞,
但我反對一切以吃苦耐勞為依歸。我以為那是我們民族的硬傷。我以為當一個
人知道如何正確的好逸惡勞時,他把事情做好的可能性就大大的提高。
四川大地震震出中國很多問題。網上帖子、媒體大多流于感情(近來有走向濫
情的趨勢),真正針對問題檢討的不多。寫新語絲的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難得的
明白人。不知道中國政府中有沒有勇敢的明白人,敢于站出來檢討。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伤痕——一个土木工程师的四川地震灾后思考
作者:书剑子
5月12号的四川地震,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汶川迅速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
这次地震,伤亡很重。经济损失惨重。震后7个小时内,死亡人数官方报道就有
8000人,很多地方整个镇子几乎被夷为平地。我觉得实际伤亡人数可能达到7万
人,伤残可能达到20万。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达到数百亿美元。再考虑间接经济损
失,全国人民今年一年白干了。
通过这次地震,暴露的问题很多。
1、 大众科学素养不足:
地震作为一个频发的自然灾害,几乎每年全世界都会发生一系列大大小小的
地震。历史上造成重大伤亡及重大损失的高烈度地震史不绝书。但是由于我国特
色的教育,孩子们从小学就开始接受长达近20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教育,但是关键时刻,这些哲学并不能救人一命。地震来了,只有科学的避震
知识才可能给你捡回一条命。但是,官方教育体系里并没有任何关于各种自然灾
害的急救知识。
其次,多年的爱国主义科技史教育,也遭到了报应:很多人质疑政府刻意隐
瞒地震预报,很多人责骂地震局及科研人员的水平低,依据就是古代张衡就能制
造出能预测地震的候风地动仪,而为什么现代科技预报不了?更有人以此作为依
据,开始怀疑现代科技,转向相信一堆具有“东方色彩”的“东方科学”。各种
荒诞不经但是瞎猫逮个死耗子的“预测理论”都找到了市场。实际上,我并不相
信历史上所谓的地动仪。虽然我没有认真地查证过史料,但是根据广为流传的官
方教育,说其中间是一个直立的柱子,柱子与其周围的龙头里的珠子有关联,当
地震波传来,珠子就掉到蛤蟆的嘴巴里,于是,蛤蟆就指示了地震的方位。实际
上,这样的说法根本就是一派胡言:首先地震发生后,能量由三种波向远方传播,
包括纵波(P波)、横波(S波,震级就是根据S波的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的)及面
波(L波),这些波分别以不同的速度传播,且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地层的作
用发生衰减、折射、反射、滤波、共振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整个过程十分复杂,
目前人类尚无法认识清楚。而倒立的柱子相当于一个倒立摆,遥远地方传播过来
的地震波对其的作用,使其受到微小扰动后的倒塌方向根本无法预测。退一步说,
就算能指示出方向,那也只能作为地震灾后报告,而不能“预测”。所以,我们
的教育部门应该好好反思中国科技史的教育和急救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宣传教育。
2、 政府战备不足:
地震预报分为长期预报、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长期预报主要是研究地震区
划,为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建立科学的依据。中期预报,则是为政府准备救灾物
资,制定应急预案作为依据。而临震预报,地震科学界的主流已经逐渐减弱了在
这方面的研究,原因很简单:地震高度复杂,很难准确地在时间空间上预测准确。
所以地震抗灾不能依赖临震预报,而只能寄希望于中长期预报,做好地震区建筑
抗震设防,做好政府应急预案及救灾物资准备。这样一旦灾害性地震发生,立即
开展救援,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至于网上广泛流传的龙小霞的论文,我认为可以一笑而过。因为她的“可公
度法”的基础就是认为地震的发生是完全由一个确定的规律决定的。是有精确的
周期性的,这个周期性由“公度”决定。这个基础就不被目前地震学界的绝大多
数人认可。虽然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是并非具有精确的周期性,一
个典型的例子如下:
美国Parkfield由于处于地震活跃期,差不多每几十年就一次地震(好像是
39年左右还是19年左右,我今天没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近7次地震的间隔相当
有规律,美国的地震学家们预测将在1989年至1992年将发生一次地震,所以在该
区域设置了大量的观测仪器进行监测。然而一直到2004年这场地震才千呼万唤始
出来。并且遗憾的是:虽然近场布置了大量的各种仪器(差不多比全中国的仪器
总和还多, 也只有美国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地震还是在地震学家们
毫无准备中发生了。
Nature于2005年10月刊发了一篇论文,表示可靠的短期地震预测仍然无法做
到[文献1]。
该文中说:大约20年前,地震学家认识到,圣安德列斯断层的40公里长的
Parkfield部分,是他们最有可能获得接近一次大地震的高质量测量结果的地方。
他们安装了一个密度很大的仪器网络,来监测一个自1857年以来至少发生过6次
大地震的区域。按预测应发生的地震没有在所预测的1993年发生,但监测工作继
续进行,2004年9月终于发生了一次6级地震。所记录到的数据显示了以前从未看
到过的地震过程的某些方面,但没有发现任何关于2004年Parkfield地震的明显
前兆。所以,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受到密集监测的地区可靠的短期地震预测似乎仍
然是做不到的。(Article p. 969)Nature 437: 7061 13 October 2005
建立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是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目前国际防灾减灾的主题
已经从试图对灾害的预测转向了对灾害的预防和灾后最有效的重建。这是防灾减
灾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各国都大力进行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在不放弃监测预
测的同时,提高抗灾能力,加大防灾宣传,积极进行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由于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同时也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所以在这方面做得相当成功,
我们没有看见报道说日本对哪次地震预报多么准确,但是在各次地震中日本总是
保持着相当少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灾后也能快 速地进行救援和恢复建设。
可以说,在防灾减灾方面,日本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以上这两点,我在上次九江地震中已经在《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任重道远》
一文 (XYS20051129)中进行了强调,但是遗憾的是,近2年过去了,情况并没有
任何改观。
这次媒体被政府要求围绕“救人”这一主题,一个又一个舍己救人的故事,
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母亲的故事,一个又一个人民解放军奋不顾身舍小家顾大家的
可歌可泣的故事,人们的眼泪都快流干了,各大电台一直在现场直播一个又一个
救人的场面。但是有几个人能反思反思?下一次再来一次这样的地震,我们是否
还要付出同样的代价?为什么近10年来,大大小小也不少次地震了,引起的很多
问题就是无法得到解决?为什么政府的过错要用无辜的生命作为代价?为什么要
用惨重的伤亡来做为中国经济畸形发展的最震撼的注脚?为什么要用天文数字的
祖国花朵的凋谢,来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无耻的谎言作
注释,让那么多灿烂的笑脸永远定格在青春少年?
现在屁大的事,媒体都要加上一句“某某政府启动了紧急预案”,那么我怎
么这么多年来,没有看到任何公开出版的或者政府内部的所谓“紧急预案”?实
际上,哪次灾害,都是政府官员内部先内斗一次,然后才能缓慢地在人治下开展
工作。哪来什么在一个法律框架或者政府应急预案的框架下工作的样子?
东方卫视找了一个上海市救助与防灾处副处长作为嘉宾。当前方不同地区的
记者纷纷传回伤亡最重的都是学校,且都是教学楼整体垮塌,死亡人数触目惊心
的消息,男主持人说“我以前去过日本,在日本期间也发生过地震。日本作为一
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在灾后学校都作为避难场所,可见日本的学校是比较坚固的。
而这次汶川地震,恰恰相反,学校几乎全军覆没,成为伤亡最重大的地方,您觉
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然后把目光投向那个副处长。这个长期在官场浸淫的
面部肌肉抽搐一下,然后说到“主要原因还是这次地震震级太高了”。我当时就
把遥控器砸过去了。然后女主持人接过话茬:“我们看到啊,这次地震,经济好
一些的镇子,楼房倒塌的比例就小得多,而经济落后的一些镇子,几乎夷为平地。
这是不是也说明了,经济条件好的地区,抗震设防做得要好一些?这是不是也说
明了,这次地震惨重的伤亡也与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有关系?”在目前的政治环
境下,东方卫视的主持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我真的感到很欣慰。这个副处长,除
了糟蹋粮食和纳税人的钱财,还能对救助救灾起什么作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3、 我国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建筑管理上,我国还是一直是二元化管理。各地建设局只管理公共建
筑、政府建筑和商业建筑。私人业主的,没有经过商业市场的建筑,没有纳入建
设局的管理范围。实际上,各地的建设局与土地局,除了在房价上升上推波助澜
外,对地方的建筑安全,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这次地震,县级以上政府的房子绝对经受了考验。四川成都市政府花费数十
亿巨资,由鸟蛋和鸟巢的设计人安德鲁设计的莲花型的建筑群,连玻璃幕墙都没
裂一个;其次就是商品房。商品房虽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偷工减料,但是由于都
经过正规的设计,都具备抗震能力和良好的延性。因此,即使发生破坏,也没怎
么造成人员伤亡;再次就是农民自己的房子,虽然一些经济好转的农民,把毕生
的资产都投入了房子上了,也都采用砖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但是由于没有经
过正规的建筑结构设计,完全凭借包工头的经验,而这些包工头的经验根本算不
得经验——这些没有任何结构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包工头,连静力荷载的传递
路径有时候都不合理,别说什么抗震设计了。这些农民也根本没有抗震概念,把
钱都花费在没有用的地方。我都被我哥哥气死了,作为一个土木工程师,我连自
己亲人的观念都无法改变。在他有建造房子的意图之后,我从一个土木工程师和
房产界人士的角度,给了他很多专业意见,但是他就是听不进去。最后在我不知
情的情况下,花费6万元建造了一个200个平方米的2层小楼。结构上存在相当多
的不合理之处。而我的堂哥,作为当地最有名的建筑包工头之一,90年代末建造
自己住宅,几乎犯了所有的结构安全大忌。现在房子几乎成为危房,更别说抗震
了!我们那里农民追求房子的进深(从大门到“中堂”的距离,即房子的宽度)。
他的房子是9米进深,客厅宽度8米。采用横墙承重方案,4米跨度的预制板。但
是9米跨度的主梁,梁下不但没有“梁托”,而且梁的边缘距离门洞的边缘在水
平上几乎只有20公分的距离,在高度上,也只有半米的距离,1米2的门洞没有过
梁,直接采用砖砌。所以,想都不用想,不到1年,就从梁端发展了一条直达门
洞角的裂缝!9米跨度的主梁,他以前从来没做过。于是也不放心,加大梁高,
增加配筋数量和直径。但是不幸的是,4根直径22毫米的钢筋净距离太小,又因
为我们村没有三相380伏特的电力,没有采用机械振捣,只采用了人工振捣,混
凝土的坍落度、水灰比等指标可能也不合适(他们搅拌混凝土绝对不会有水灰比
的概念),混凝土的石子无法穿过钢筋间隙,造成很多主受力钢筋外露,而第二
排钢筋又被他配在中性轴的位置,对正截面抗弯完全不起作用。箍筋采用直径为
6的钢筋,且间距达到40公分以上。可见,箍筋配筋相当不足,而由于混凝土密
实性不足,屋面又没做好防水,梁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钢筋锈蚀严重。更要命的
是,前面的走廊,预制楼板直接放在1米2长的悬臂梁上。而变截面的悬臂梁梁高
不足,混凝土密实度又不够,负弯矩的钢筋又严重不足(只有2根直径为10的钢
筋),他自己也害怕,于是在预制板上面又浇筑了4-10公分厚度的碎石混凝土。
实际上,这一措施,起反作用——因为碎石混凝土层的存在增加了重量,但是对
负弯矩的抵抗能力没有一点增加(这需要工程力学和混凝土结构学方面的知识才
能理解),然后他又对梁进行加固,在跨中增加一个砖头砌筑的柱子,把9米跨
度的梁变成一个4米5跨度的两跨连续梁。学过力学的人都知道,如果梁不发生一
定的挠度,他后期砌筑的柱子不受力。假设梁发生大挠度,但是这样在柱子上面
会产生负弯矩,而他的梁在上层只有2根很细的架立钢筋,根本没有主受力钢筋,
所以主梁如果真的产生大挠度以后,柱子顶部位置,梁肯定会裂。还有一大堆其
他问题。这就是一个接受过高中教育,有多年工程队经验的农村建筑包工头的水
平。所以可想而知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设计的,由这些包工头和农民设计建造的房
子,安全性如何。
最差的就是学校建筑。这又由多种原因决定。
首先资金不足。在贫困山区的学校,教育拨款很少,又不能象城市学校那样
可以收取大额度的各种借读费等费用,所以资金十分紧张。在建造过程中,再加
上政府部门主管官员,教育局主管官员,学校主管官员,包工头等层层剥削,可
以想象最后能花费在教学楼上的钱还能有多少。
当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等级提高以后,政府部门,重要的企业等都会对房屋进
行鉴定、加固。但是这些学校,70年代设计建造的房子也不会有人管。所以,学
校的老房子设防不足,学校的新房子偷工减料。学校的房子没几个好的。从大量
的描述和照片上可以看到,发生整体垮塌,伤亡最大的,都是采用预制板的教学
楼。预制板建造方便,省钱,平时使用也没大问题,但是对抗震十分不利!我简
单给大家解释一下:你用四个砖头在桌子上围成一个边框,上面放一个小石板,
小石板的两端分别压在两侧的砖头上(前后的砖头仅仅起到围护作用),这个时
候你前后摇晃桌子,你会发现,不那么容易把这个简易的房子摇倒塌。但是你再
试试左右摇晃,保证稍稍一用力,被承受小石板重量的左右两个砖头就剧烈摇晃
起来。要是你摇晃的频率恰好接近它自己的自振频率,则很快就倒塌了。这个时
候虽然前后两个砖头不容易晃动,但是它“帮不上忙”。从这个小实验中可以看
到——墙体被横着摇晃的时候,如果上面再有大的质量,很容易倒塌。但是如果
是顺着墙的平面内晃动,则不容易倒塌。在工程力学上,这叫做“平面内刚度远
远大于出平面刚度”。而如果是采用半框架结构,现浇板作为楼板,则相当于用
胶水把小石板的四周与四个砖头都粘接上。这样无论从哪个方向摇晃,四个砖头
都能起到作用。总有一个方向的砖头能起到强大的作用(面内刚度大)。这也解
释了为什么灾区有的房子不倒塌有的倒塌了,这不仅仅取决于房子的质量,也跟
房子的朝向、承重方案等有关,非专业人士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所以仅仅根据
房子是否倒塌就直接下武断的论断说没倒塌的房子好,倒塌的房子都差,是不严
谨的。
而对于框架结构,则墙体全部是起围护作用(尽管也对抗震起很多作用,但
是在结构计算分析中都忽略,这样使得结果更偏向安全),所以框架结构的房子,
窗户大开间大,完全不是伤亡惨重的理由。网上有关于抗震专家、中国科学院院
士周锡元院士(说起来还是我的师叔呢)的采访,认为“学校校舍的抗震设计是
世界性难题”,我认为很可能是记者为了政治目的刻意扭曲他的原意的。如果他
的原话真的那么说的,真的是那样的观点,那也太无耻了。因为一个合格的土木
工程的本科生都不会那么低水准的。校舍由于开间大、窗户多等因素,确实对抗
震不利,但是并不意味着在技术上设计不出来能抵抗高烈度地震的教学楼!这是
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从很多幸存者的描述来看,大部分造成重大伤亡的教学楼都是脆性破坏,在
地震开始的数十秒甚至数秒就倒塌了。并且一旦倒塌,就是粉碎性的倒塌,很难
给幸存者留下多少生存空间。经过正规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就是最终倒塌,也
绝对不会是如此快速的脆性破坏。退一万步,就是倒塌的时候人还没来得及跑,
经过良好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倒塌后也不是如此彻底的倒塌,而仅仅是关键
部分的损坏造成的整体侧倾,底层框架柱屈曲等形态的破坏,能保证尚未逃生的
大部分人都能有生存空间。
所以,如此重大的伤亡,房屋结构的抗震设防不足,施工质量不好等因素是
主要因素,急于用震级过高来辩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实事求是的!地震正常,
高烈度地区的建筑物发生大面积倒塌也正常,但是如此动辄在地震来临瞬间就彻
底崩溃,把数百上千人活埋,整个建筑变成活地狱式的倒塌,是无论如何辩解,
也是洗刷不了清白的。
所以,震区应该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抗震相关法规的建立和政府
监管的力度!所有新建住宅都纳入建设局的管理之中,建设局切实服务好,提供
一些常规结构农村房屋结构的标准图纸,对建房技术人员实行签字负责制度,并
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实行农村房屋建设市场持证上岗。当然,不要又把这些搞成
药监局那样的花钱买证。二是不收费进行服务,经费由政府专向拨款。
4、 地震烈度来描述建筑质量不合理:
目前描述地震有两个重要参数,一个是里氏震级,一个是烈度(中国地震烈
度表http://www.hnccic.com/Web/HTML/oftendata/cysj13.html)。前者是地震
中释放总能量的度量,后者是地震破坏程度的度量,很多普通人对这两个概念区
分不开。一个同样震级的地震,其断裂模式不同,震源深浅不同,不同的震中距,
则烈度也不同。甚至范围很小的地方,由于地质条件不同,也会形成显著的差异。
例如一般孤立山头上烈度会大一些,沉积盆地由于松软土层的滤波、放大作用,
也会造成烈度增加。
目前描述地震的破坏程度和某个场地的地震剧烈程度,主要依靠这个描述性
指标——烈度。抗震设防也是使用烈度,同时与超越概率以及峰值加速度等关联
起来。譬如平时所通俗说的抗震设防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
个小、中、大的分界,就由两级烈度来区分:低于设防烈度的,就叫做小震,介
于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之间的,叫做中震,超过罕遇地震的,叫做大震。而
“频遇”、“罕遇”的区分,又是由超越概率来决定。各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
最后与烈度相对应,具体在做抗震计算的时候,又与峰值加速度关联。因此,烈
度相当于是一个过渡量。烈度作为一个描述性指标,无法直接运用来指导抗震设
计,真正的抗震设计,还是使用峰值加速度和一些代表性的地震记录作为计算依
据。而最要命的是,当一个地区的建筑设防采用烈度这一概念,同时,又采用该
地区的建筑的损毁状况作为评价一个地区地震烈度的描述指标,因此构成一个逻
辑上的循环。是极其不合理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甲、乙两地的地质状况、地震加速度谱等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这
是不可能的,我们姑且做这个思想试验)。同时两地又采用同一套图纸建造了一
批房子,但是甲地的房子没偷工减料,建造质量很好,乙地偷工减料很严重,房
屋质量比较差。自然地震过后,甲地的房子受损少,乙地房子受损严重。于是灾
后调查的时候,专家根据烈度的描述性指标,就会说“甲地房屋的损毁比较比较
小,烈度较小仅有6 -7度,乙地经过抗震设计的房子多数倒塌,烈度达到9-10度”
然后,乙地房屋的建筑商就会以乙地烈度比甲地高为依据,来为他们的房子损毁
严重辩解:“我们这里的烈度达到9-10度,而我们的设防仅仅是7度,所以大部
分房子损坏了!房子倒塌并非因为我们质量问题,而是由于烈度超过我们的设防
烈度”!而为什么乙地烈度会比甲地高,专家学者们又会找出一大堆专业的理由,
普通百姓自然是不懂!
所以,从这个例子上可以看出,烈度这个描述指标,是不适宜作为地区抗震
规划时作为设防的指标量的!而仅仅适合用来作为灾后损失估计的量(不管你房
子的设防是什么样的,根据房屋受损比例和严重状况,加上地区的人口密度等参
数,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灾害损失)。我多次跟相关研究人员辩论,希望改变这
一现状,免得烈度这个描述性指标成为不法建筑商的庇护伞!
烈度这个指标,在真正的抗震设计上并没有直接作为设计依据(目前一般性
的结构设计,仅仅考虑一个等级的峰值加速度作为地震力的计算指标,同时,在
概念上,进行各种有利于抗震的细节设计及构造设计;重大结构则采用若干条与
场地类型匹配的地震加速度记录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分析。特别重要的结构,采
用基础隔震、耗能减震及主动控制及半主动控制等相关措施),但是在设防上,
却作为设防分级标准,是极其没道理的!
5、 贫富差距的扩大:
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位于世界前列,远远超出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
上最“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现在官方也都尤抱琵琶半遮面
地承认这一尽人皆知的现实。这次地震灾害中,受灾最严重的人往往是最弱势的
群体:学生、穷人、农民、小城镇的贫民窟等。用数以万计的性命来作为这个畸
形经济的注脚,是否太残酷了点?
6、 对地震灾害的重视程度不够、规划不合理:
这次地震灾害中,有一些例子值得重视。一是一些化工厂的化学物品发生泄
漏。化工厂的抗震设防应该更加重视,因为化工厂破坏可能引起更大的次生灾害。
一些重要的化工厂不应该修建在地震危险地带。特殊行业的厂房建设之前应该进
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但是这次地震中,还是很多化工厂倒塌,发生一定规模的化
学物品泄漏。目前还没有透明可靠的数字,不知道对环境和周围人口产生什么样
的影响。
著名的剑南春酒厂,储存陈酒的库房遭到毁灭性破坏,损失惨重。这些都是
鲜活的例子。其实,按照道理,陈酒的库房应该进行特殊的抗震设计的,譬如进
行基础隔震等特殊的措施,可以保证就是把大地震翻过来,酒坛子都不会坏一个。
7、 赈灾善款的使用透明度:
网上有文章说,03年北部某省,国家发改委给了5900万的赈灾款,到省级政
府后,就截留了4700多万,发了1100多万给市,市政府则又截留1000万,给100
万给民政局,民政局则再次截留50万,发放50万赈灾款,而这50万,也是由关系
有路子的,真正没点关系的灾民,几乎都没得到一分钱。老百姓到省里去告(可
能以为仅仅是下级地方政府有问题吧),结果省政府高度紧张,把这些告状的劳
教了。
最近网易低调发布消息,说停止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合作,截至某日以后的善
款将由另外一个非政府组织来接受。原因就是红十字会不原意接受监督。这些有
很强的官方背景的各种慈善组织,总是让人不放心。缺乏透明度,善款很容易被
挪用甚至贪污!
国家审计署审计车辆强险时发现,车辆的强险,理赔的花销仅仅占保险费的
不到一半,收的保险费大部分都被掌管这个庞大基金的人员以各种名义花费了。
譬如工资、福利、办公楼房会馆等等,且完全是不透明的。
同样,具有强烈官方背景的慈善组织,人们很难相信这些官员们能有一颗慈
善的心。
这次地震,是个鲜活的教材。如果不认真反思,认真总结,并迅速落到实处,
10年之内,我国还会有无辜的性命牺牲在地震灾害中。实际上,我对此并没有太
大的希望。因为从建国后到现在,大大小小的地震也数十次了。多一道练习题,
我不认为成绩就一下子有多大的提高。要不了多久,照旧歌舞升平!
此文恰于地震7天整默哀的鸣笛响起之时写成,谨以此文表达对不幸遇难同
胞的深切的同情,并勉励幸存的同胞们走出心理阴影,共同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
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Parkfield 2004: late result) Implications for
prediction and hazard assessment from the 2004 Parkfield earthquake.
Nature 437: 7061 13 October 2005
(XYS2008051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Wednesday, April 16, 2008
王力雄的天葬
跋
写完这本书,西藏问题到底应该如何解决,不但没有得到答案,
似乎反倒愈发迷茫。的确,甚至西藏问题最终是否有解,也是我在写
书整个过程中一直萦绕不散的困惑。
如果不带有自己事先已定的结论,去倾听置身于西藏问题的各方
面,它们都有自己的道理,站到哪一方面的立场上去,也会理解它们
的道理,并在相当程度上给予同意,或至少认为是不得不如此。然而
当你试图同时理解各个方面而需要从一个立场跳到另一个立场的时
候,你就会被它们之间的大相径庭搞得不知所措。你对各方面的道理
都能理解和同意,甚至认为让任何一方面的主张单独实行,都能行得
通。达赖、北京、西方,它们的方式都可以让西藏问题得到解决,或
者哪怕是谁都不管西藏了,西藏自己也能走下去。然而你却不可能找
到一个统一的立场来包容互相对立的各个方面,它们不可调和,它们
却同时都对西藏下手,相互作用的合力,结果就是把西藏引入无路可
走。
而问题是,西藏问题不可能由某一个势力单独解决,它们必然要
共存,要相互作用和斗争,并且愈演愈烈。面对这种局面,你只能产
生强烈的无奈感,感受某种精神分裂式的痛苦。
作为一个旁观者,这种被分裂仅仅存在于个人的认识领域,可以
搁置,可以忘却。然而对于西藏和西藏人民,被分裂的则是他们的历
史、文化、民族、信仰、现实生活和未来希望,是他们生命中的一切,
而且是必须天天面对绝无可能有任何回避的。
当我看到那些虔诚的藏人以五尺身躯一步一叩地量过荒原雪山
去朝拜他们的神灵时,有时会感到十分惆怅。他们现在已经有了两个
班禅活佛,他们很可能还将有两个达赖──如果现世达赖喇嘛去世时
西藏仍由中共统治,北京和达兰萨拉必定抢着寻访和认定自己的达赖
灵童,把他们同时推到藏人面前。想一想,西藏最重要的两位转世之
神──被藏人视为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都出来两个,且相互
对立和否定,那将使视宗教为生命的淳朴藏人处于怎样的精神分裂?
每天他们面对世代崇拜的神灵,都得经受如此根本性的选择困惑和担
心选择错误的恐惧,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不仁义的对信仰的亵渎和摧
残吗?
活佛变为两个,只是西藏社会从总体上发生分裂的一个象征。实
际上,我这本书从头至尾描述的都是西藏的分裂──主权争夺、革命、
阶级斗争、宗教之战、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城市与农村的割裂、宗教
领袖与本土人民的分离,还有那些难以破解的“局”……
西藏就像一个失去了行动能力的人体,躺在世界屋脊的雪山之
巅,从不同方向飞来的鹰鹫,纷纷按照自己的需要撕扯她,从她身上
啄食自己需要的部分──或是抢夺主权,或是争取民意,或是表现意
识形态,或是讨好国际社会,还有那些贪心不足的商人、盗猎野生动
物的枪手、寻求刺激的旅游者、厌倦了现代文明的西方人……也都涌
进西藏各取所需。综观历史,西藏从未被外力摆布到如此程度,如此
无奈、身不由己。我给这本书取名《天葬》,就是取自这样一种意像
──西藏在被撕裂,西藏正在死亡。
西藏问题是当今全球关注的世界性问题,表面上看,西藏问题的
症结似乎是西藏与中国的或分或合,实际上它几乎包含了当今人类的
所有矛盾和冲突──主权之争;民族主义;文明冲突和宗教对立;东
西方差异;传统丧失与价值体系解体;现代化和保持传统;发展经济
和自然保护;人口压力;地区冲突;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的霸权政治
等,无一不以各种形态体现在西藏问题中。西藏问题之所以解不开,
归根结底是在于人类自身的问题解不开。
以奠定这世界结构的主权原则为例,如果说占领西藏是因为中共
政权侵略成性的话,为什么为中国扩张了更大疆域(即更有侵略性)
的满清王朝却没有占领西藏?有无侵略性只是一个方面,清朝中国没
有主权概念,如果后来仍然没有主权概念,面对无人进藏的中共政权
同样没有必要去想方设法地派人进藏,驻军西藏,并且花费巨额资金
去供养西藏。然而,西方的坚船利炮已经将主权体系不可置疑地教给
了东方,人类的膨胀使领土和空间变成越来越稀缺的资源,主权因此
已经变成必要的现实,成为世界秩序不可缺少的基础。今天,对全人
类而言,主权至上都已是不言而喻的公理,它靠铁丝网和地雷的分割
来维持,它造就战争和死亡,也是使用强权和进行杀戮的堂皇理由,
几乎没有人对它提出质疑。
在这种概念体系和语境之中,谁能对西藏人说,放弃你们没有希
望的战斗吧!不要把主权的得失看的那么重要。既然现在已是藏人有
史以来的最好状态,为什么还要斗争,还要去争什么主权(或换一个
说法──高度自治权)?
至少我这个汉人没有权利这样说。
“不自由,毋宁死”!在当今这个由主权体系和民族主义构架的
人类文明之中,在这个国家之间为一寸领土开战、民族之间为一点不
和翻脸的世界上,劝说一个民族放弃注定无望胜利且代价过大的战
斗,不去为自由和正义流血牺牲(更别说舍弃哪怕所谓“最好状态”
的小日子),那似乎从来都是奸人的行为,是邪恶势力的卑鄙帮凶。
没有人愿意卑鄙,于是全世界都给西藏的自由战士打气,就像鼓
励三岁儿童对闯进家园的彪形大汉发动勇敢攻击,为那儿童喝彩,等
儿童被彪形大汉一脚踢飞时再义愤填膺地进行谴责,然后悼念和歌颂
英勇牺牲的儿童。
我有时不禁冥想,假设西藏能够独立,那些在田间耕作和在牧场
放牧的西藏普通百姓能得到什么?想来想去,想不出太多,他们不会
去当部长、议员,他们的名字也不会被载入史册,他们将继续耕种他
们的土地,放牧劫后余生的牛羊,只是肯定一些人会失去肢体,拄上
拐杖,一些家庭会失去父亲和儿子,没有了欢笑。
可以想见,未来无论是西藏趁中国内乱发动独立战争,把西藏境
内的汉人和中国军队驱逐出去;还是中国内乱导致中国饥民涌进西藏
争夺生存资源;或者中国待内乱结束又一次对西藏进行征服;包括西
藏联合印度,促使印度为保护西藏与中国兵戎相见……在所能设想的
西藏与中国战斗下去的各种前景中,战场都是必定落在西藏,从而无
论战争怎样进行,结局如何,遭受损失的都将主要是西藏的财富,饱
受灾难的也将主要是西藏的人民。
那种前景令人想起就足以不寒而栗──为数几百万的藏人将与
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进行漫漫无期的较量,承受一场接一场在西藏本土
进行的战争和巨大消耗,以及不知何时出头的心理恐惧。
当然,那苦难不是由住在印度、欧洲或美国的藏人经受,他们将
代表受难的西藏得到世界更多的瞩目和援助,而代价由西藏境内的人
民承受。
然而即使是这样,我也不能对西藏境内的藏人说不要战斗,这话
不该由我说,也可能永远不会有人说。
我能做的,只是从一个汉人的角度,把对西藏的热爱变成改造中
国的动力,使中国能够变得更为民主、宽容、平等,从而可以从中国
这一方去主动化解民族冲突,把中藏人民迎接未来的代价降到最低。
顶多如此。
数年前一个夏天,我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遇见一个美国人。他的名
字叫布朗,跟我一样,也是一个人。布朗早我几天到,他告诉我,再
往上走,鞋子非常重要,应该既轻便,又保暖,涉水不透,却又透气
不潮,还必须足够坚硬,以防尖利的石块或冰刃伤脚。说着他向旁边
的大石块猛踢一脚,没事儿。他的鞋符合所有的条件,价值500 美
元。他跟我说这话的时候,眼看我的鞋,显然是有的放矢。我那鞋是
只值十几元人民币的普通旅游鞋,且不说别的条件皆不具备,因为那
次在西藏走路太多,前后都有了漏洞。
布朗向上边营地出发的时候,雇了三头牦牛驮他的装备和给养,
有青菜、柴油炉,甚至有装在防碎装具中的成打鸡蛋。我比他晚一天
上去,我的全部装备和给养只有一个背包。我没钱雇牦牛,也不需要。
我雇了一个名叫扎西的当地藏人,他一人足可以背动我的全部装备和
给养。
扎西自己也有他的给养——那是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糌粑和一
个小碗。扎西把那布袋掖在我的背包外面,一点地方也不占。登山时,
扎西背着所有物品边唱歌边在前面快步如飞,一会就把我甩得老远。
每走一段他便坐在石头上等我,等得不耐烦了,就昂首向天唱一段高
亢悠长的藏歌,然后再猛爬一阵,又把我甩得不见了影。
那天夜里山上营地下大雪。我蜷缩在单人帐篷里,每隔一会就要
打掉落在帐篷顶上的积雪,免得帐篷被压塌。扎西给我背上来的食品
中有罐头、牛肉干、巧克力和压缩饼干,还有一瓶竹叶青酒,比扎西
的糌粑可丰盛得多。但是我觉得难以下咽。喜马拉雅冰川的寒气从帐
篷底部向上爬行,我把所有能垫的——包括塑料袋和毛巾——都垫在
身下,仍然不可抵挡。先上来的布朗离我不远,他有两个帐篷,而且
都是双层,他还有特制的海绵睡垫,有火炉。但是隔着风雪也能听见
从他那边传来的咳嗽,那声音让人感觉他的肺部已经受了伤害。而远
处那座西藏人的帐篷却传出阵阵喧哗和欢笑,不断人进人出,闪动着
欢快的火光。那是为登山队送给养的牦牛工,扎西也在其中。风雪对
他们没有影响,或者那就是他们生活的正常部分。酥油茶和糌粑足以
使他们满足,他们谈天说地,其乐无穷。
那时我刚写完《黄祸》,满脑子都是对人类末日的想象。那天夜
里我不仅在扎西和我的对比中更加深切地认识到西藏高原永远属于
藏人,无论主权、国境、法律归属如何变化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我
还在冥冥中看到未来,如果有一天,主权、国境、现行的生产体系和
法律秩序都随人类社会的末日不复存在,布朗会死,我会死,我们代
表的缺乏抗受苦难能力、甚至已不知离开人造环境该如何生存的文明
全都注定要死,而扎西却不会死,他是自然之子。只要人类还剩下最
后一个种族和文明,那就一定是藏人和他们“天人合一”的古老文明。
Tuesday, April 15, 2008
Wednesday, April 09, 2008
Tibet? Yellow Peril?
Due to my own special circumstances, I have chances to hear opinions from all sides (western, china and taiwan). Here are some different voices about these issues:
* http://www.peaceintibet.com
*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
I hope that it is not the fear of yellow peril behind all of these epidemic phenomenons. Yellow peril does not distinguish a Japanese, a Chinese, a Taiwanese or a Korean from one another.
Speaking of Yellow Peril, I myself don't quite understand Tibet yet; there is a book, 天葬,by 王力雄,who is the author of Yellow Peril (黃禍)。 I will see if I can manage to get a copy from the local library.
Monday, March 24, 2008
DoE Energy Star Page
http://www.energystar.gov/index.cfm?c=home.index
Friday, February 15, 2008
周杰伦在唱啥?
我光听青花瓷,实在听不懂他在唱啥,不得已只好上网去找歌词,
不找还好,找到之后更是落入五里雾--
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从被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屏层鸟绘的牡丹一如你梳妆
黯然腾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皱边直尺各一半
油色渲染侍女图因为被失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正在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嫋嫋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平地书刻你房间上的飘影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正在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掩盖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在独自美丽 一眼的笑意
涩白花青的景已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药效里千年的秘密 急溪里犹如羞花沾落地
林外芭蕉 惹咒语 梦幻的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的等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Repeat **
为啥宣纸上皱边会和直尺在一起?
隐藏在药效里千年的秘密? 青花瓷是药瓶?歌是走武侠风吗?
急溪里犹如羞花沾落地 又是不通文句, 它和药效有何关系?
在平地书刻你房间上的飘影, 越读越怪, 是聂小倩出来了吗?
惹咒语?武侠风转成神怪风吗?
这歌词比听不清的歌更奇怪。配合奇怪的歌词,再听一遍周杰伦的青花瓷,
也没有听出和歌词不同的地方,周杰伦似乎是这样唱的。但是歌词实在太
奇怪了。
我一心狐疑地上方文山的网站,希望能“正本溯源”,才知道原来那奇怪的歌词的确有问题!!
妈的,误人子弟莫此为甚! 以下为“正本”: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妳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妳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妳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妳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妳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妳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妳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妳
妳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妳
在泼墨山水画里 妳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妳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妳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妳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妳眼带笑意
Thursday, February 07, 2008
Wednesday, January 30, 2008
The origin of species
Another recent explosive news is about the synthesis of the bacterial genome. This really blurs the meaning of life. Darwin is so smart in the way he avoided mentioning the origin of species in the book, albeit titled so, but focused on how species evolved after the existence of the origin occurred.
Wednesday, December 19, 2007
胡椒餅
高中时,星期六只上半天课,中午放学,剩下的半天我可以自由运用, 不用急着赶路回家,于是星期六对我便有宗教般的意义,而我也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对应: 从建中校门出来后,穿过南海路,进入植物园,到荷花池边散步,看花看乌龟,慢慢往万华方向踱去,脚步尽量放慢 ,享受园中风光。出了植物园侧门,我加快步伐,开始计时,目的在最短时间内穿过高架桥下从古亭区进入万华区,到万华戏院门口等公车回板桥。若是能在十五分钟内到达,我就奖励自己一个“福州胡椒饼”。胡椒饼一个五元,正好是我走路而省下的公车费。
万华戏院旁的胡椒饼可真好吃,外皮干酥,内馅汁多兼喷胡椒及葱香。一口一个满足;一口一个幸福。毕竟我脑中荷花池畔浪漫风光尚且未褪,腿脚因赶路劳动正酸胀,此时再满足口腹之欲,天下幸福莫此为甚!
The content below is from ETTV 食全食美。
胡椒餅
播出日期 2004.10.05
料理系統 台菜
食材分類 13
烹調大師 蔡季芳
料理時間
材 料:
後腿肉丁1斤 肥絞肉3兩
高筋麵粉3杯 青蔥6兩 蒜泥1/2小匙
生白芝麻1/2大匙 乾酵母1又1/2小匙
糖蜜2大匙 沙拉油1小匙
手粉適量
調味料:
醬油8大匙 五香粉1/2小匙
黑胡椒粒1小匙 糖3大匙
做 法:
1.將蜜糖與水以1:1的比例稀釋備用。
2.取一個攪拌缸,將高筋麵粉、酵母、糖、水攪拌成麵團,並加入適量的油使之光滑。
3.將麵團裝入袋中,並放置冰箱中發酵一夜備用。
4.攪拌缸中加入後腿肉丁及肥絞肉,並以醬油、蒜泥、黑胡椒粒、糖調味後一同攪拌至黏稠有彈性,再放入冰箱冷藏1小時。
5.將麵糰取出略整後分成了15等份,再滾上麵粉、往中心收圓成糰並整型,再沾上麵粉桿成了厚圓片之後,包入2大匙量的肉餡且收至半合。
6.塞入大量的蔥花後,在底部的收口處沾取糖蜜水以及白芝麻。
7.將餅的收口處朝下擺在鋪好烤盤紙的烤盤上。
8.將餅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以210~230℃的溫度烘烤約25分鐘,即可完成。
胡椒餅

胡椒餅
材料: (15個)油皮材料:高筋麵粉 75g,低筋麵粉 75g,酥油 50g,糖粉 30g,水 70 ml。
油酥材料:低筋麵粉 220g,酥油 85g。
餡料:(每個約55g)豬絞肉 600g,蔥末 100g,白芝麻 50g,砂糖 20g,鹽 10g,醬油 30g,黑胡椒粉 10g,五香粉少許。
其他材料:白芝麻適量。* 芝麻泡水十分鐘,瀝乾水份備用。
做法:
1. 準備餡料:將所有餡料材料混合攪拌均勻備用。
2. 製作油皮:將所有油皮材料混合,搓揉均勻至表面光滑且麵團有彈性,覆蓋保鮮膜,靜置10~15分鐘。
3. 此時可以製作油酥:混合低筋麵粉與酥油,耐心捏揉至成團狀(約2~3分鐘左右)。揉均勻的油酥應該是沒有彈性的粉團,用力按壓會碎裂,但是仍能整成團狀或條狀。將油皮與油酥都分割成15等份備用。
4. 每個油皮包裹一個油酥,捏緊開口,用掌心按壓一下,用桿麵杖從中間向前後兩側桿開,從一端捲起,如此包完全部的油酥。將每個捲好的油酥皮換方向再輕壓、桿開、包捲(詳細圖示與說明請參考台式蛋塔的做法圖示)
5. 最後桿開油酥皮成約手掌掌心大小,取一份肉餡放在中央,慢慢收緊油酥皮並向內收攏使成圓球狀,最後把收口處捏緊(一定要捏緊,否則烤的時候容易爆開)。把餅略壓扁平,在表面拍上泡過水的白芝麻並排放在烤盤上。參考附圖A。
6. 將烤箱預熱至200 C / 400 F,放入烘烤約20分鐘即可。參考附圖B。
參考來源: 精緻點心DIY, 游純雄著。
愛廚注:
1. 糖粉=powdered sugar,不可用一般砂糖代替。
2. 我用黑胡椒粒炒過之後再磨碎成粉狀,顆粒比現成的黑胡椒粉略粗,也比較香。可以買顆粒較粗的黑胡椒粉來代用,但還是現磨的比較香喔。
備註:
1杯 = 240cc = 240 ml
1大匙 = 1 Tablespoon = 15 cc = 15 ml
1小匙 = 1 Teaspoon = 5 cc = 5 ml
附圖A:

附圖B:

Thursday, December 13, 2007
Pictures for the walls behind the dry-wall.
When I took pictures, I followed the following rules:
- From top to down in levels.
- Start with the room located at the left-front corner of the house, and navigate all rooms on the same floor in the counter-clock order.
- In a room, start with the wall facing toward the facade of the house, and take pictures for the walls in the room in the counter-clock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