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7, 2008

世說陳蠹公世家

世說陳蠹公世家

(2008/12/28 01:02)

(●作者ahque,廣東,大畢,IT業。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ahque

陳氏蠹公水扁,琉球官田人也,其族世代為人佃耕,乃屬三級貧戶。扁少時,凜賦過人學有所長,科考之事每每折桂而回,尤以台大三年生之學力考取民國律師狀元之軼事為甚,時人皆歎青年才俊唯水扁耳。
  
民國六十四年春,台南某大戶千金下嫁扁門,是為吳氏淑珍,亦一奇女子也。其性悍烈且馭夫有術,坊間盛傳某夜扁應酬晚歸,然珍執刀立侍廳前迎候,頗有包拯當年鍘美之風骨,扁自此未敢有所造次。 
  
又四年,時值美麗島訟事開審。扁受邀為黨外人士辯護,初時礙于白恐,其意未決,乃請示夫人。珍曰:然!遂欣然領命。爾後雖訟果未直,扁卻藉此機緣投身黨外運動,聲名漸起,數年後更以高票榮登臺北市議席,一時江湖躁動。  
  
當其時,島內貪官奸賈勾結橫行,民皆惡之。扁以淩厲問政之道屢曝黑金,嘗獲「財團剋星」之美譽。初,扁疑新光企業吳火獅所屬之業權有非法之嫌,未 料相關質詢卻為新光及早得知。扁怒其弊,乃以巧舌激戰建設局長官汪彝中於議堂之上。扁問:汝懼虎乎?彝不曉其意,乃答:人皆懼之;又問:汝懼獅子乎?彝不 疑有它,直言:同懼矣;三問:汝懼火獅乎?彝大囧,暗呼誤中扁豎之奸計耳,唯有作答:未嘗聽聞此等獸類;扁順勢追擊:若無此獸,奈何汝等密報吳火獅質詢事 宜?如此聲張,何謂不懼!彝聞之瞠結,無言以對。
  
七十四年初冬,扁去職歸鄉,欲逐台南縣令一職。彼時島內雖行選舉,然國民黨做票猖獗,扁竭其力奮爭仍以萬票之差敗選於陣。翌日,夫人淑珍于謝票途 中戕受車碾,繼而半身不遂。事後扁雖撤訴,卻屢稱此乃敵手策劃之政治車禍。而此等禍事亦為扁日後選戰之悲情王牌,所向披靡唯英九能破之。
  
及至後年,民國統領經國先生尊奉國父憲政之遺訓,消嚴解禁以充民權之實,四海之內多有稱頌。黨外遂結眾人之力以一幟蔽之,號曰民主進步黨,且頻頻以「琉獨」主張昭示天下。然真琉獨之徒眾者,皆斃命于前朝蔣厲公肅獨勘亂之策,固民進諸君多逞口舌之能,非捨生取義之士也。
  
扁亦藉由當年訟事爆得大名,位居民進黨中常之列,並於年後問鼎立委議席。其問政愈複昔日梟悍之風,朝野公卿多避猶不及。尤以拉法葉軍購一役,扁更身體力行,擲幾于郝太尉之前,開議堂風氣之先,島民皆大呼過癮。
  
八十三年歲末,扁挾民望連克謝趙黃三卿,於耶誕之日就任臺北太守一職。當日衙府門前突現一銀須赤衣之老翁,徑入太守閣內,左右皆驚。翁笑答之「我不是市長,我是來自北極圈的聖誕老公公」,眾人方醒:扁乃百變星君是也!
  
太守新政推之四載,雷厲風行樹業良多,更有親治衙勤、逼娼為良之佳績傳頌,民多服之。扁亦視其職續為志在必得,熟料馬帥公英九蛟龍出世,太守之位遂不保矣。蠹公被逼下崗,頓興「既生扁,何生九」之歎!
  
越明年,扁遊歷他國著書立說,竊以琉球之子約書亞僭名自居。七月,獲民進黨薦舉,始與群雄共逐民國統領之大位。是時,國民黨內豪強並立,其心各異。李倭公登輝雖為魁首,卻挑動黨爭唯恐不亂,更與扁情同父子,大行無間之法。
  
宋湘公楚瑜,曾領夷州牧,任內廣散公帑,勤政親民,深得百姓擁戴。然倭公欽立他人為儲,無意栽培,遂負氣出走。連負公戰,乃名門望族之後,党疼國愛,更時任當朝丞相,視次任統領之位為己物。奈何民望不及湘公,扁尤輕視之。
  
二公皆為扁是次選戰之強敵,然連宋亦相爭,扁盡得其利也。島內更有倭公「棄連保扁」一說甚囂塵上,選情之吊詭可見一斑。
  
八十九年三月開票之日,扁以贏弱勝差力壓湘公等眾當選民國統領,首創中華政黨和平輪替之局,彼岸唾仰皆有之,史家自有公論。
  
蠹公雖已貴為統領,然府上乃夫人為大,珍常以「老娘更年期,脾氣很不好」自勉之,稍忤己意即生叱責。曾有赴宴之訪客形容,席上但見夫人與賓朋言談甚歡,扁唯有低頭扒飯耳,懼內如此實為世所罕見。
  
其治下四年間,百業凋零而民怨漸累,族群疏離且兩岸弩張,輿情甚不利扁矣。昔日敗將之湘公負公,更攜手重臨選戰,欲與蠹公再決雌雄。
  
初時,蠹公選情頻頻告急,民進黨內常以割喉戰喻之。泛綠陣營亦大舉造勢廣布文宣,更鑄「人間之鏈」橫貫寶島南北,從者百萬眾,民調遂直逼藍營。連宋乃噘地反擊,聲勢亦不遑多讓,加之媒體鼓噪,黨內大佬皆言勝局已定。
  
選舉前一日,扁于台南拜票之際遭遇離奇銃擊,腹傷無大礙。然選情因之驟變,藍營亦愕然,無以應對。翌日投票如期舉行,蠹公乃憑藉二彈之助力再奪統領之旗,書就苦肉新篇章,周郎黃蓋縱然再世亦歎弗如,遑論木納如連宋者。
  
當晚泛藍民眾久聚不散,高呼疑雲重重,呈請封票再驗。負公更控以當選無效之訴,抗爭數月餘,然最終獲判敗訴定讞,自此「連戰連敗」之威名遠播,無人能與之爭也。
  
蠹公彼時已無連任之羈絆,乃漸露本色大售其奸。輔以一妻二秘,另有三師四親,五管齊下,弊案連連無絕期矣。數年間,扁家頻施吸金大法廣納資財,但凡獻金票券,無一不能洗之,財技已臻化境,更有全球視野,藏富於海外諸國,眾人皆望陳不及。
  
九十五年初夏,國親兩黨以毀憲亂法為由,提啟罷免蠹公之議案。然扁以「鮮血」換就之統領寶座,豈有拱手他讓之理。泛綠立委皆以缺席罷投應之,未 果。相隔數月,民間倒扁風潮漸起,終成燎原之勢。及至雙十良日,更有百萬紅衫義眾雲集臺北,發動天下圍攻。而扁甚蔑之,仍堅拒不辭,誓言「站好最後一班 崗」。
  
蠹公負隅抗訴又延二載,終至落幕下野之日。甫還平民之身,罪責乃至,時有「出來混遲早要還」之民諺流傳,甚合扁況。後遭羈押禁見,始得二六三零之吉號,小住土城月餘,擇期待審中。
  
嗚呼!昔日毛氏太祖僅勝國民黨一回,而蠹公勝國民黨兩回耳。其以卑微出身攫獲統領之尊,亦島內一傳奇也,然自家未齊,焉能治邦呼?若其尚能銘記初之國誓,蓋不至哀「司法已死,民主退步」,所謂願賭服輸是也。
  
……餘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增進人民福利,保衛國家,無負國民付託。如違誓言,願受國家嚴厲之制裁 (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廿日)

●NOWnews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新信箱」public@nownews.com

(●作者ahque,廣東,大畢,IT業。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Marco Island Vacation

Naples Pier, 耳遇之而成聲,目遇之則成色也。












海角七號與斗茶

在假期中,欣賞了名聞天下的“海角七號”,及默默無聞的“斗茶”兩部電影。對于海角七號感覺失望,對于斗茶則有遺珠之憾。

先談海角。海角基本由兩段平行的愛情組成。兩段愛情在時空中無緣交錯,但藉由留下的情書及遞信的郵差,在片尾卻又把上下兩段愛情連成一條,把上代“離開你,是因為舍不得你”的遺憾轉成下代“舍不得你,所以不離開你”的圓滿。在這條愛情主幹上,再添枝加葉,把笑料,風土,民情等元素揉進電影中。但是缺點也是顯而易見,首先是男女主角愛情的蒼白單調,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再則主要演員演技生澀;最後是導演拍攝不流暢,有時是不合邏輯。亮點是有的--次要演員的突出演技;鋼琴的悠揚旋律;日文念白的感性;對白的幽默。但是我的感覺是海角就像是一幅字,個個筆畫分別看來,時有好的捺,好的撇,但是總體看來,卻結構有些鬆散。

斗茶講一個茶的故事。兩茶族間的恩怨與一個日本人的緣,一千年後集中在三個人身上了結。“了結”就是電影主軸。電影拍得有些虎頭蛇尾。我尤其討厭電影中的兩丑角,少了他們,會更好。 其實電影劇本更適合改成舞臺劇的形式。電影的斗茶結尾其實也用了舞臺劇的手法,看了很像賴聲川的電影。電影在構景運鏡上其實很不錯,片頭的動畫手法我覺得很杰出。可惜主要演員演技生澀,老演員則有些匠氣,雖然題材新穎,表現手法創新,可惜導演功力不足,拍出了肉,沒拍到骨。講意境的電影沒有拍出意境。聽說電影在臺灣票房奇差無比,我覺得有些遺憾。電影其實不差,起碼不比海角七號差。

海角七號電影資料
斗茶電影資料

Tintin

I read about Tintin at my cousin's place when I was around 10 years old. In Taiwan, the series were called "丁丁歷險記。” However, I could not recall the complicated stories, but keep one simple impression--the drawing style is nothing like the Japanese ones I am more familiar with; yet, the style is excellent.

Tintin is not popular in America. One can easily pick up what are popular from one's sons in kindergarten. The popular ones are Superman, Batman, and Spiderman--all kinds of violent, unrealistic characters in weird costumes. I want to provide my sons with a different kind of hero--a hero in ordinary costume, dealing with troubles with his brain, not with his muscles. Tintin comes into my mind.

I got the whole collection of Tintin from our local library. After 27 years, I meet Tintin again. I read the comics together with my 4-year-old son. This time, I realize that the adventures are quite sophisticated, no wonder, I recall nothing. Well, I don't care so much about whether Anbo can comprehend the stories or not, as long as he enjoys reading, and I think he does.

Coincidentally, Economist has an article analyzing Tintin's cult in Europe. Enjoy the article!

Wednesday, December 03, 2008

My coffee table


I enjoy woodworking, particularly with a simple set of hand tools. Woodworking is a fine medium for me to get close to the final truth, Tao.

We don't have a coffee table for almost three years. Before that, we had a crappy coffee table that I recycled from a trash dump site in Columbus OHIO when I was still a graduate student. We kept using the table until it physically broke down.

So, I made one to show my sons how we human-beings can design and create things out from raw materials, and make usefulness out from uselessness. They participat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plotting to the end of assembly. I hope they can remember that we can be creative--if there is none available, then we roll up our sleeves to make one. It is a floating-top, knocked-down furniture. I sawed out all of these strips with a pull saw from a big piece of white-wood. It is too cold to do finishing to the table. I will wait until next Spring.



The gap is too large. Still a room for improvement.

Thursday, November 13, 2008

Ghost in the Shell






Finally, I watched "Ghost in the Shell I". The movie was made in 1995, the year I was still a young soldier. "Ghost in the Shell II" was made in 2004. There is not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two movies in the quality. You then realize how excellent the first one is!

Both "Ghost in the Shell I" and "Ghost in the Shell II" discuss one topic--what defines a being? If a cyborg's memory is faked, and the memory is so real that the cyborg thinks she/he is a real human-being, is the cyborg considered a being? If a real human-being's memory is mocked with a faked memory, is the human-being a being? If a program has self-consciousness, is it a being?

Memory is important in defining a being because each being's uniqueness and self-consciousness are formed and shaped by the memory gathered by the being's own sensors. If the barrier is broken, there is no more distinction between reality and dreams.

"Ghost in the Shell" actually inspired the movie Matrix, so there shall be no surprises if what I wrote above makes you think of Matrix.

Friday, November 07, 2008

群眾事件中,警察的执法

臺灣最近不太平靜,街頭運動又開始了。如同新闻所述,美国警察执法时的确有很大的权力。根本不容许对警察执法的挑战,勿论攻击。攻击警察,警察还击(当场射杀)是合法的自卫。

執法面面觀 美警強勢民眾習慣 亞洲南韓最凶悍

(2008/11/07 11:14)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6日晚間爆發10年來最嚴重的警民衝突事件,警察在強制驅離過程當中是否執法過當?觀察國外的例子,美國及歐洲警察,對於非法的示威活動在口頭驅離無效之後,通通都是先抓起來再說,而且在城市愈大、嚴重犯罪事件愈多的國家,警方執法通常也就更強悍。

以義大利為例,在平常觀光客聚集的羅馬街頭,鎮暴警察為了驅散抗議民眾,發射催淚瓦斯;在法國,就算面對學生,警方也不手軟;而一向給人嚴肅印象的德國人,鎮暴警察更是有威嚴,示威群眾逼到面前,鎮暴警察一點也不「怯場」,該抓就抓,甚至連拖帶拉。

歐洲警察嚴正執法,而在歹徒持槍比率高的美國,民眾只要有妨礙執法或是對執法人員有不敬的舉動,警方先銬上再說,要是再抗拒的話更嚴重的話,可能就會挨子彈,因此,美國民眾早就養成習慣,可以接受警察相當強勢的執法。

警察行使法律所賦予的強制力,必要時得以暴制暴,這樣的準則到了台灣鄰近的日本也適用。因為抗議人士駕車阻擋道路,警方驅離命令無效,最後只好將汽車玻璃打破,強行把駕駛人拉出來;至於民族性強悍的南韓,鎮暴警察執法的強度堪稱亞洲第一。

國際間處理集會遊行活動,警方執法嚴厲,遇到違法情事就扮演「捍衛戰士」,民眾多不敢逾越分寸,公權力才能贏得信賴。(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詹珝榕、黃盛柏)

Monday, November 03, 2008

袁宏道 瓶史

余昨日同全家游國家植物園。園中花木扶疏,雅致整潔,漫步其中,悅目亦賞心。
論賞心,竊以為日本禪花藝為最,蓋其欲以花兒有限之生命體現宇宙無窮的奧意。
一花一世界,是以矣。

文蕾游園,頗有見賢思齊之意,余為此暗自神傷,東施效顰,徒貽笑大方耳。
(小乖嘔心嚦血之作--小玻璃瓶插兩朵大太陽塑膠花--我好不容易才趁搬家之便給搞掉)
於此,今日翻出袁中郎 瓶史,冀還小乖勿為花花草草表象所绊,花道花道,所重為道。
道理所在,糞土亦為金玉;道理迷失,金玉無異糞土矣。

袁中郎,涉道(道家之道)頗深,所著瓶史,影響日本禪花道甚巨。禪與道,其實
一家,其化為藝,在書則為書道;在木則為大工;在武則為武道;在花則為花道。
吾等觀其藝,不在乎其形,而在與所載之道接也。道在,則藝在也。



<<瓶史>>
袁宏道

導讀:

瓶花藝術是造型藝術多門類中的分支之一。由於將切花裝入瓶內,便產生了有生
命的花卉與無生命的盛水容器之間,以及與其他相關環境之間協調一致的要求,
其中也包容了人們的藝術審美情趣和文化心理,因此,它作為一門藝術,古今中
外都不乏高明的鑒賞家,不少國家都有瓶花藝術的傳統和流派。鄰國日本便將中
國明朝人袁宏道的瓶花藝術理論譽為"袁派",其追慕者自然就成了"袁派插花家"。

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很早就掌握了插花的技藝,並在十一世紀時有了普遍的發展。
十六世紀末年,以宣導"性靈說"著稱的文學家袁宏道,寫了《瓶史》十二篇,既
是優美的散文,也是藝林奇葩。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郞,號石公,湖廣公安
(今湖北公安人),明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他在詩文上反對明代前後七子復古
摹擬的主張,提出寫詩文的標準是性靈、趣和新奇。所謂"性靈",即"情與境會,
頃刻千言。如水東注,令人奪魄",又說其弟中道寫詩"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敘小修詩》)。關於"趣",他說:"世人所難得
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
唯會心者知之。……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敘陳正甫會心集》)。而
"新奇"是說文章"無定格式,只要發人所不能發,句法字法調法,一一從自己胸中
流出,此真新奇也"(《答李元善》)。于此表現出與尚理的宋人所不同的重情的美
學觀,表明要從復古派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其思想受李贄影響較深。袁宏道才高
膽大,稟賦優異,其詩文往往生動脫俗,尤以小品文清新活潑,警策叢生,是最
具個性的作家之一。他還主張向民歌學習,重視小說、戲曲的作用。著有《袁宏
道集》,《瓶史》十二篇即選自其中。

封建時代文人的創作或其他藝術活動,往往與他的仕宦經歷相伴隨。袁宏道在其
四十餘載生涯中,有過三次入仕經歷。第一次是他二十八歲時任吳縣(今江蘇蘇州)
知縣,任職期間,治案敏捷果斷,但他不願到處向人低頭,於是一連給上司送去
了七份辭呈,很快就返鄉去過他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了。第二次是他三十一歲起擔
任順天府(治所在今北京)教授、國子監助教和禮部主事,很快也是請假回鄉了。
第三次是在三十九歲時開始做吏部郎官,不到兩年又以病辭歸。他做官並非沒有
政績,他銳意剔除積弊,又能清廉自持,但是卻不願為官。在他的《瓶史》一文
中即對當時人困于名利的生活有所反省,他說:"天下之人,棲止於囂崖利藪,目
迷塵沙,心疲計算。"而他自己也深歎為官不易,這是可以從他給友人的一封信中
看出的(《沈廣乘》)。他對朋友訴說道: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為尤苦,若作吳
令則其苦萬萬倍,直牛馬不若矣。何也?上官如雲,過客如雨,簿書如山,錢谷
如海,朝夕趨承檢點,尚恐不及,苦哉!苦哉!然上官直消一副戝皮骨,過客直消
一副笑嘴臉,簿書直消一副強精神,錢谷直消一副狠心腸,苦則苦矣,而不難。
唯有一段沒證見的是非,無形影的風波,青岑可浪,碧海可塵,往往令人趨避不
及,逃遁無地,難矣!難矣!

這位袁中郎,述說了官場中的晦暗不明和無奈,又說他再努力也很難得到"世間可
趨可爭者"(《瓶史•小引》)。既然仕進不易,同時又要保持獨立的人格,就有了
為宦的苦惱。那麼,他為什麼不去做一個隱士呢?他當然羨慕"欹笠高岩,泥濯纓
流水"的生活,認為鍾情于山水花竹的隱士,必定也有剛烈的大丈夫氣息,是他平
生"企羨而不可得者也"(《瓶史•小引》)。但是他承認自己到底是俗人,"為卑官
所絆",做不了隱士,只有以賞花的閒適來抵抗官場的竟逐,從中獲得幾許心理慰
藉。

瓶花所給予人的,正是近在咫尺的與自然的交流,它是喧囂的塵世中可能保有的
一份健康與活力,它會從精神上給予人們啟發和滿足,令人取得由靜觀萬物而獲
無窮樂趣的憑藉。對於仕途得意的人來說,瓶花等造型藝術既是相慶相賀、盡情
遊賞的物件,又可以撫慰為官的生活所帶來的心靈疲累。失落者更需要藝術,以
對履次受傷的人生有所補償。隱士實際上是那種有更多清苦心境的人,他們獨善
其身的清貧生活也一日不可無藝術,離不開與自然的聯繫。更多的人亦仕亦隱,
如詩人白居易所言,"似出複似處,非忙亦非閑。不勞心與力,又免饑與寒。終歲
無公事,隨月有俸錢。"他們在公時,克謹克慎,道貌岸然,可收俸䘵聲名之利;
下朝之後,則盡享林泉逍遙之樂,用藝術來滋養公務以外的私生活。處境各異的
人們,都需要改進自己的生活狀態,用對藝術的熱望補償疲累、痛苦、失敗等生
活難題所造成的自卑情緒,或是留住春風得意時的感受。這也許就是或隱或仕、
亦朝亦隱的士人們鍾情於藝術、熱愛自然的基本原因。

瓶花看似小道,卻有很高的藝術要求,要想享受其中的樂趣,必得先下一番鑽研
的功夫。譬如,要區別花卉品格的高低、器具的形制大小、瓶水的優劣、沐浴時
間的當否,以及品種的搭配、與周遭大小環境的協調、花卉的造型、花卉的欣賞、
養花的宜忌…… 這都是袁中郎在《瓶史》中告訴我們的。



注:
1、《瓶史》一書,正文共十二篇,加上"小引",實為十三篇,皆為袁中郞所著。
2、此篇導讀乃編者向讀者介紹《瓶史》及其作者袁宏道而撰寫。

《瓶史》 小引
《瓶史》 小引

夫幽人1韻士2,摒絕聲色,其嗜好不得不鐘于山水花竹。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
不在,奔競3之所不至也。天下之人,棲止於囂崖利藪4,目瞇5塵沙,心疲計算,
欲有之而有所不暇。故幽人韻士,得以乘間而踞為一日之有。夫幽人韻士者,處
於不爭之地,而以一切讓天下之人者也。唯夫山水花竹,欲以讓人,而人未必樂
受,故居之也安,而踞之也無禍。嗟夫,此隱者之事,決烈6丈夫之所為,餘生平
企羨而不可得者也。幸而身居隱見之間,世間可趨可爭者既不到,餘遂欲欹笠7高
岩,濯纓8流水,又為卑官所絆,僅有載花蒔9竹一事,可以自樂。而邸居湫隘10,
遷徙無常,不得已乃以膽瓶11貯花,隨時插換。京師人家所有名卉,一旦遂為餘
案頭物。無扡剔澆頓之苦,而有味賞之樂。取者不貪,遇者不爭,是可述也,噫,
此暫時快心事也,無狃12以為常,而忘山水之樂,石公記之。凡瓶中所有品目,
條列於後,與諸好事而貧者共焉。

【注釋】
1、 幽人:幽居之人,即隱士。
2、 韻士:指風雅之士。
3、 奔競:指為名利一類事而奔走爭競。
4、 利藪(音"餿"):利益聚集的處所。
5、 瞇:灰沙入眼謂之瞇。
6、 決烈:剛烈;堅毅。
7、 欹(音"欺")笠:欹,傾斜。即斜載斗笠。
8、 濯纓:濯,洗滌;纓,系冠的絲帶。《楚辭•漁父》中有歌曰:"滄浪之水清
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後用"濯纓"表示避世隱居
或清高自守之意。
9、 蒔:移栽。
10、湫隘:低窪而狹小。
11、膽瓶:長頸大腹、形如懸膽之瓶。
12、狃:習以為常,不復措意。

【譯文】

天下的隱士或風雅之人,由於摒棄了聲色之好,於是往往轉而喜愛山水,鍾情于
花草林木。在山水花竹之間,既無名利纏繞,也沒有相伴名利而生的奔走爭競。
而當今之人,身處喧鬧的塵世,他們的一切活動很少不是受著利益的驅動,他們
的心靈蒙上了灰塵,整日疲於算計,即使對山水花木有所心儀,也無暇一顧。於
是,那些隱士和喜好風雅的人們,便得以獨享這份的風景,而與世無爭的他們,
也自覺地將其他一切利益拱手讓與世間芸芸眾生們。可是,他們不會讓出山水草
木,就是想讓塵世中人分享,也斷然不會有人接受,因此,他們對自己的嗜好安
之若素,哪怕獨享其樂,也不會招來他人嫉恨。

啊!這種恬靜的生活屬於幽居隱逸之士,是堅毅的人的行為,我嚮往已久,只是無
緣獲得。所幸我時而入世,時而退隱,既然我的理想在宦海之中無論怎樣努力也
得不到實現,又何必過於奔波呢?於是,我想斜載斗笠,坐在高岩之下,做一個
避世隱居、令人豔羨的隱士,可惜又被那頂可憐的、烏紗帽所羈絆!只是我還可以
栽花種竹,以此自娛。然而,這點小小的願望也並不容易實現,因為我在北京的
住所既低窪而狹窄,又經常搬家,沒有固定的住所。情急之下,只好用各種器皿
插花,隨時更換。京城人家所有著名的花卉,一時就都成了我的案頭之物。

想想插花一法,既有體味品賞的樂趣,又無逐日澆水、修剪、扡插之辛苦勞累。
取他人之花算不得貪心,花的主人也無需因花與人爭執,這的確是件值得評述之
事。唉!這只是暫時的快意,不可以習以為常,而忘掉了真實的山水給予人的更大
樂趣,因此我要為此作文。凡是涉及插花的技藝,均一一敍述於後,與那些並不
富裕,卻又喜愛花卉的有情趣的人們共同享有。

__________________
<瓶史> 一 花目1
一 花目1

燕京天氣嚴寒,南中名花多不至。即有至者,率為巨璫大腕2所有,儒生寒士無因
得發其幕上,不得不取其近而易致者。夫取花如取友,山林奇逸之士,族迷于鹿
豕 3,身蔽于豐草,吾雖欲友之而不可得。是故通邑大都之間,時流所共標共目,
而指為雋士4者,吾亦欲友之,取其近而易致也。余于諸花取其近而易致者:入春
為梅,為海棠;夏為牡丹,為芍藥,為石榴;秋為木樨5,為蓮、菊;冬為臘梅。
一室之內,荀香6何粉7,迭為賓客。取之雖近,終不敢濫及凡卉,就使乏花,寧
貯竹柏數枝以充之。"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8豈可使市井庸兒,溷9入賢社,
貽皇甫氏充隱之嗤10哉?

【注釋】
1、花目:指花卉的名稱。
2、巨璫大腕 :璫,宦官的代稱;田宛,古代地積單位。指大宦官和有錢的官紳一類人。
3、鹿豕:指山野無知之物。
4、雋士:雋,通"俊"。即俊秀之人。
5、木樨:即桂花。
6、荀香:相傳漢代人荀彧曾得異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氣不絕,因其做過尚書令,
故又有"令公香"之稱。後用以指風雅人士的風采。
7、何粉:三國時魏國的玄學家何晏,少即以才秀知名,好老莊之言,與夏侯玄、
王弼等人宣導玄學,競事清淡,開一時風氣。因面白而姿儀甚美,人稱"傅粉
何郎 "。魏明帝也懷疑他傅了粉,暑天叫他吃湯餅,熱得滿頭大汗,何晏以袖
擦汗,臉色越發皎白。典出《三國志•魏志•諸夏侯曹氏傳》和《世說新語•容
止》。
8、典刑:刑,同"型"。指舊法、常規。《詩•大雅•蕩》:"雖無老成人,尚有典
刑。"是說儘管沒有像伊尹這樣閱歷廣、世事練達的老臣,但是還有遺留下來
的規範可以遵循。
9、溷:同"渾"。
10、皇甫氏充隱:據《晉書•桓玄傳》,桓玄因為歷代都有隱居不仕的高士,惟獨
自己這一朝沒有。於是徵召皇甫謐的六世孫皇甫希之為著作,"並給其資用,
皆令讓而不受,號曰高士。時人名為充隱。"

【譯文】

北京一帶氣候寒冷,南方的名貴花木移栽到這裏,多半不能成活。即使還有少量
的南國花卉,也都是被那些高官巨賈、大太監們所據有,一介儒生寒士,無法獲
得這樣的名花,也培育不了它們,只好退而就近尋找容易得到的花木。得到一種
花木,與結交一位朋友有異曲同工之處,那些隱逸山林的高士,遁跡于山野之中,
與鹿豕、豐草為伍,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想與他們交朋友,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因
此,我們可能結交的朋友,就是那些生活在城市、所有人都認同而視為俊才的一
類人,我們也樂於和他們交往,畢竟距離近,而且有可能結識。循著交友的規則,
我養過的花木,春天有梅和海棠,夏天有牡丹、芍藥、石榴,秋天而是木樨、蓮
花、菊花,冬天是蠟梅。於是乎,在一室之內,那些有著荀令般香氣、何晏般清
雅的花卉,先後登場,與時更易,成為我的入幕嘉賓。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花卉
雖然是容易得到的,但是我決不肯降低標準,疏於檢擇,使凡花俗卉能側身其中。
如果沒有合適的花木品種,寧可用幾枝竹枝或柏枝替代。古話說得好,"雖然沒有
了閱歷豐富、值得稱道的老臣,但是畢竟有規範可以遵循。"怎麼能讓那些市井庸
人混入賢德之人聚集的場所,讓人嗤笑自己是一個偽造隱士的人
呢?

<瓶史> 二 品第
二 品第
漢宮三千,趙姐1第一;邢、尹同幸,望而泣下2。故知色之絕者,蛾眉3未免俯首;
物之尤4者,出乎其類。將使傾城與眾姬同輦5,起士與凡才並駕,誰之罪哉?梅
以重葉、綠萼、玉蝶、百葉緗梅為上,海棠以西府、紫錦為上,牡丹以黃樓子、
綠蝴蝶、西瓜瓤、大紅、舞青霓為上,芍藥以冠群芳、禦衣黃、寶妝成為上,榴
花深紅重台6為上,蓮花碧台錦邊為上,木樨毬子、早黃為上,菊以諸色鶴翎、西
施、剪絨為上,臘梅磬口香為上。諸花皆名品,寒士齋中理不得悉致,而餘獨敘
此數種者,要以判斷群菲,不欲使常閨豔質雜諸奇卉之間耳。夫一字之褒,榮于
華袞7,今以蕊宮之董狐8,定華林之《春秋》9,安得不嚴且慎哉!孔子曰:"其
義則某竊取之矣。"

【注釋】

1、趙飛燕:西漢成帝皇后。善歌舞,因為體輕而被稱為"飛燕"。成帝時入宮,為
婕妤,後立為皇后。平帝即位,她被廢為庶人,自殺而死。
2、邢夫人見尹夫人而心折,見於《史記•外戚世家》中褚少孫所補入的內容:漢
武帝時,邢夫人與尹夫人並獲寵倖,皇帝命她們彼此不得相見,但尹夫人卻求
武帝許她與邢夫人相見,武帝特令別的女子扮為邢夫人,帶著眾多從者前去,
尹夫人一見即知其為偽,於是,武帝又令邢夫人以同樣的打扮前往,尹夫人一
見即知其為真。邢夫人俯首而泣,自知比不上尹夫人。
3、蛾眉:本意指女子長而美的眉毛。後成為美人的代稱。
4、尤:特異、突出的。
5、輦:用人力推挽行走的車,後特指君後所乘的車。
6、重台:花之有複瓣,稱為"重台"。
7、華袞:古代王公貴族的禮服。
8、蕊宮:猶蕊珠宮。本指道教所稱的天上宮闕,此指花國。董狐:春秋時晉國史
官。晉靈公十四年(西元前607年),晉卿趙盾因避靈公迫害而出走,未出境,
其族人趙穿殺靈公。董狐認為責任在趙盾,故在史書上寫道:"趙盾弑其君"。
孔子也稱讚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9、華林:指華林園。古代
帝王的苑囿。《春秋》:編年體的春秋史書。相傳是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
《春秋》加以刪訂而成。《春秋》文字簡短,被認為寓有褒貶,是為春秋筆法。
《孟子•離婁下》言:"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竊
取之矣'。"

【譯文】

漢代的帝王,有後宮三千,其中趙飛燕為第一絕色佳人,邢、尹兩位夫人同時受
寵于漢武帝,邢夫人見了尹夫人,也只能自歎不如,悄然淚下。由此,我們知道
在絕色佳人的映照下,其他美麗的女子也不得不甘拜下風。任何非同一般的事物,
都必然會出類拔萃。如果將國色天香、傾國傾城者與其他姬妾同車,讓高人與凡
才並駕齊驅,這難道不是一種過錯嗎?

梅花以重葉、綠萼、玉蝶、百葉緗梅等品種最為名貴,海棠以西府、紫錦為上品,
牡丹以黃樓子、綠蝴蝶、西瓜瓤、大紅、舞青霓最名貴,芍藥以冠群芳、禦衣黃、
寶妝成最名貴,石榴以花色深紅複瓣為好,蓮花以花瓣碧翠、錦邊為好,木樨以
球子、早黃為上品,菊花以各色鶴翎、西施、剪絨為上品,蠟梅以磬口香為上品。
上述都是花中的名品,一般寒士自然無法將它們搜集齊全、擺放家中,我特意提
及這些品種,是為了辨別群花,人們不可將普通品質的花卉混同于名貴品種。

古人有言:"一字之褒,寵逾華袞之贈",是說在青史上留下好的名聲、得到一字
之褒譽,要勝過獲得高貴的爵䘵,如今,我作為花國的史官,來纂修華林之《春
秋》,怎麼能不嚴格而又審慎呢!孔子說過:"《春秋》的義旨是由我個人加入的。
"我也是如此。

<瓶史> 三 器具
三 器具

養花瓶亦須精良。譬如玉環、飛燕,不可置之茅茨1;又如嵇、阮、賀、李,不可
請之酒食店中。嘗見江南人家所藏舊觚2,青翠入骨,砂斑垤3起,可謂花之金屋。
其次官、哥、象、定等窯,細媚滋潤,皆花神之精舍也。大抵齋瓶宜矮而小,銅
器如花觚、銅蟬4、尊罍5、方漢壺、素溫壺6、匾壺,窯器如紙槌、鵝頸、茄袋、
花樽7、花囊8、蓍草、蒲槌,皆須形制短小者,方入清供。不然,與家堂香火何
異,雖舊亦穀也。然花形自有大小,如牡丹、芍藥、蓮花、形質既大,不在此限。
嘗聞古銅器入土年久,受土氣深,用以養花,花色鮮明如枝頭,開速而謝遲,就
瓶結實,陶器亦然,故知瓶之寶古者,非獨以玩。然寒微之士,無從致此,但得
宣、成等窯磁瓶各一二枚,亦可謂乞兒暴富也。冬花宜用錫管,北地天寒,凍冰
能裂銅,不獨磁民。水中投硫磺數錢亦得。

【注釋】
1、茅茨:茨,屋頂,指茅草屋。
2、觚:古時青銅制的酒器,高圈足、細腰、喇叭狀口。後代也用陶制。
3、垤:小土阜。
4、觶:古時青銅制的酒器,形似尊而小,鼓腹侈口,高圈足。
5、罍:古時青銅制的酒器,小口,廣肩、深腹、圈足,有蓋,肩部有兩環耳,腹
下又有一鼻。
6、素溫壺:沒有紋飾的青銅制酒器。
7、花樽:即花瓶,供插花用。宋及明朝流行,式樣繁多,有方、圓、懸膽、花口、
玉壺春等。有的瓷瓶內套錫管以插花枝。
8、花囊:供插花用的器皿,呈圓球形,也有其他形狀如梅花筒形等,頂部開有幾
個小圓孔,器身有裝飾花紋。

【譯文】

養花的花瓶應該十分精緻、漂亮。譬如後宮中居住的趙飛燕、楊玉環這類人物,
怎麼可以想像將她們安置到破敗的茅草屋中呢?又如對待嵇康、阮籍、賀知章、
李白這樣的一些名士、詩聖,是決不能把他們請到酒館飯鋪中的。我曾經見過江
南某人家收藏的一個古董酒器――觚,其色澤青翠入骨,外表有小的砂斑隆起,用
它做花瓶,堪稱花之金屋。其次像官窯、哥窯、象窯和定窯等等,它們燒制的瓷
器,做工精細、漂亮,色澤潤滑,也是花神安身的最好處所。一般而言,擺設于
房中的花瓶應選用比較矮小的,銅器中如有花紋的觚、銅觶、尊罍、方漢壺、沒
有紋飾的溫壺、匾壺等,陶瓷器具則如紙槌、鵝頸、茄袋、花樽、花囊、蓍草和
蒲槌等,它們看上去要比較短小,這樣才可以作為觀賞品。若是花瓶粗壯高大,
豈不是像大堂中供奉的香火用具?即使花瓶古舊,也會令人感覺俗氣。當然花形
還有大小之別,像牡丹、芍藥、蓮花,花形較大,自然不在限制之列,可以用大
瓶插供。我曾聽人說,古銅器由於深埋土中,年代久遠,吸收了很多的地氣,用
來插花會有很好的效果,其花色鮮豔,如同還在枝頭,開花很快而且經久不凋,
又能在瓶中結果,古陶器也有相類似的作用。由此可知,古舊珍貴的瓶子並非只
供玩賞,用它養花也能趕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一個貧寒的人家,哪里收藏得
起古玩,只要能得到距今不遠的明代宣德和成化年間的一兩枚磁瓶,就已經是乞
丐暴富了。  冬天養花,插花座內宜套錫管,因為北方天寒地凍,一旦水結成
冰,不但能將磁瓶凍裂,就是銅器也不例外。另外一種防凍方法是在瓶水中放入
少許硫黃,也有較好的效果。

<瓶史> 四 擇水
四 擇水

京師西山碧雲寺水、裂帛湖水、龍王堂水,皆可用;一入高梁橋,便為濁品。凡
瓶不須經風日者。其他如桑園水、滿井水、沙窩水、王媽媽井水,味雖甘,養花
多不茂。苦水尤忌,以味特鹹,未若多貯梅水1為佳。貯水之法:初入甕時,以燒
熱煤土一塊投之,經年不壞。不獨養花,亦可烹茶。

【注釋】
1、梅水:在梅雨季節,以缸甕收蓄的雨水,據稱此種水水質甘滑。經年不變味。

【譯文】

插花用水可選擇北京西山碧雲寺內的水、裂帛湖的水和龍王堂的水,而一旦進入
西直門附近的高粱橋後,多數水源便污濁起來,不堪使用。養花的水最好經過風
吹日曬後再使用。至於桑園水、滿井水、沙窩水、王媽媽井水,這些地方的水味
道雖然甘甜,但是養的花卉卻長得不茂盛。最劣等的水要數苦水,其味道很鹹,
還不如多貯存一些梅水。貯水的方法是,在貯水的甕中,加入一塊燒紅的煤炭,
可以防止水變質發臭,用上多年也不會壞。這樣處理過的水,不但可以養花,也
可以煮茶。


<瓶史> 五 宜稱
五 宜稱

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二種三種,高低疏密,如畫苑布置方妙。置
瓶忌兩對,忌一律,忌成行列,忌繩束縛。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倫,
意態天然,如子瞻1之文隨意斷續。青蓮2之詩不拘對偶,此真整齊也。若夫枝葉
相當,紅白相配,以省曹3階4下樹,墓門華表也,惡得為整齊哉?

【注釋】

1、子瞻:即蘇軾。字子瞻。他是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散文、詩歌、辭賦、書
畫等領域均有突出建樹。
2、青蓮:即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大詩人。詩風雄奇豪放,語言流轉
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3、省曹:指官署。
4、墀:臺階。

【譯文】

插花不宜過於繁雜,也不宜太單薄。瓶中最多插兩、三個品種,造型要求高低錯
落,疏密有致,如同一幅線條、色彩和主題都很協調統一的繪畫,這便是最佳意
境。

擺放花瓶切忌成雙成對,忌千篇一律,忌排成行列、整齊劃一,忌用繩系花。所
謂花的整齊有別於其他事我,插花藝術追求的正是參差不齊,意態天然,千變萬
化,正如蘇軾的文章,隨意落筆,卻曲折舒緩,又如李白的詩歌,並不拘泥於辭
句工整對仗,這便是大學問,也是真整齊。若是花枝高低相同,顏色紅白相配,
就如同官府衙門前聳立在臺階兩旁的樹木,又好像墓門左右端立的華表,雖則整
齊,豈不是有些索然無味嗎?可見,插花切忌排列整齊。

<瓶史> 六 屏俗
六 屏俗

室中天然几1一,藤床一。幾宜闊厚,宜細滑。凡本地邊欄漆桌,描金螺鈿2床,
及彩花瓶架之類,皆置不用。

【注釋】
1、几:矮或小的桌子,用來放置物件。

2、螺鈿:螺,具有迴旋形貝殼的軟體動物;鈿,用介殼以及金、銀等物鑲嵌器物。
螺鈿是用貝殼薄片製成人物、鳥獸、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鏤或漆器物上的裝飾,
是我國著名手工藝之一。

【譯文】

有插花的房間,可擺放具有天然風味的几案一隻,藤制的床一個。茶几最好是厚
重寬大、光滑細膩。凡屬本地有邊欄的漆桌、鑲有貝殼畫的錨金床,以及有彩色
圖案的瓶架等,均不宜與插花佈置在同一室內。

<瓶史> 七 花祟1
七 花祟1

花下不宜焚香,猶茶中不宜置果也。夫茶有真味,非甘苦也;花有真香,非煙燎
也。味奪香損,俗子之過。且香氣燥烈,一被其毒,旋即枯萎,故香為花之劍刃。
棒香合香,尤不可用,以中有麝臍故也。昔韓熙載2謂木樨宜龍腦3,酴醾4宜沉水
5,蘭宜四絕,含笑宜麝6,薝卜7宜檀8。此無異筍中夾肉,官皰9排當10所為,非
雅士事也。至若燭氣煤煙,皆能殺花,速宜摒去。謂之花祟,不亦宜哉?

【注釋】
1、花祟:祟,災禍。指妨礙花卉培育的不良因素。
2、韓熙載:五代時後唐進士,又歸南唐。以蓄聲妓、開門館招攬賓客。累至官中
書侍郎、光政殿學士承旨等官。善為文,著有《擬議集》、《定居集》,今亡佚。
3、龍腦:植物名。樹幹經蒸鎦後得到的結晶,稱為龍腦或冰片,是一種香料,中
醫學上用為芳香開竅藥。
4、酴醾:植物名。落葉灌木,莖綠色,有棱,生刺,初夏開花。可供觀賞。
5、沉水:即沉香。其木之心與節堅黑,置水則沉,故名沉香。
6、麝:動物名。臍與生殖孔之間有麝香腺,由此分泌的麝香,可作香料用和藥用。
7、薝蔔:花名。木高七八尺,二三月生白花,香氣襲人。
8、檀:植物名。此處指檀香,木材極香,可制器具、扇骨等,刨片入藥,為芳香、
健胃劑。

9、庖:廚房;亦指廚師。
10、排當:帝王宮中設宴之稱。

【譯文】

家中如有插花,便不宜焚香,如同茶水中不宜放入果子一樣。茶中自有其本味,
並不宜於加入或甜或苦的味道,花卉也有其真香,無需香煙薰燎。那樣做只能奪
走和損害它們原有的味道和香氣。是一種俗人的做法。而且,若是室內點燃的香
料氣味過於濃烈,花卉就容易中毒枯萎,因此,這些香料都是花卉的大敵。其中
棒香、合香,尤其切忌與插花同室,因為它們含有麝香,會危害花卉的培養。

五代時的一位名人韓熙載曾說,木樨可與香料中的龍腦相搭配,酴醾花可與沉木
搭配,蘭花則適宜於四絕,含笑適宜於麝香,薝卜適宜於檀香。但是在我看來,
這無異於是將筍和肉放在一道吃,很像官府和皇宮中宴席的做法,而不是文人雅
士的風格。至於室內燃燒的蠟燭和煤煙,都能致花卉於死地,應該迅速搬至屋外。
說它們妨礙花卉生存的大敵,當然是不為過的。

<瓶史> 八 洗沐
八 洗沐

京師風霾1時作,空窗淨幾之上,每一吹號,飛埃寸餘。瓶君之困辱,此為最劇,
故花須經日一沐。夫南威2、青琴3,不膏4粉,不櫛澤5,不可以為姣6。今為數葉
殘芳,垢面穢膚,無刻飾之工,而任塵土之質,枯萎立至,吾何以觀之哉?夫花
有喜怒寤寐7曉夕,浴花者得其候,乃為膏雨。淡雲薄日,夕陽佳月,花之曉也;
狂號連雨,烈炎濃寒,花之夕也。唇檀8烘日9,媚體藏風,花之喜也;暈酣10神
斂,煙色迷離,花之愁也;欹枝11困檻12,如不勝風,花之夢也;嫣然流盼,光
華溢目,花之醒也。曉則空庭大廈,昏則曲房奧室,愁則屏氣危坐,喜則歡呼調
笑,夢則垂簾下帷,醒則分膏理澤,所以悅其性情,時13其起居也。浴曉者上也,
浴寤者次也,浴喜者下也。若夫浴夕浴愁,直花刑耳,又何取焉。浴之之法:用
泉甘而清者細微澆注,如微雨解酲14,清露潤甲。不可以手觸花,及指尖折剔,
亦不可付之庸奴猥婢。浴梅宜隱士,浴海棠宜韻致15客,浴牡丹、芍藥宜靚妝妙
女,浴榴宜豔婢,浴木樨宜清慧兒,浴蓮花宜嬌媚妾,浴菊宜好古而奇者,浴臘
梅宜清瘦僧。然寒花性不耐浴,當以輕硝16護之。標格17既稱,神彩自發,花之
性命可延,寧獨滋其光潤也哉?

【注釋】

1、霾:大氣混濁呈淺藍色(以物體為背景)或微黃色(以天空為背景)的天氣現象。
因大氣中有懸浮的細微煙、塵或鹽粒而導致。
2、南威:亦稱"南之威",春秋時晉國的美女。
3、 青琴:人名。古代傳說中的女神。
4、膏:油脂。
5、櫛澤:櫛,梳頭發;澤,化妝用的脂膏。指用頭油梳發。
6、姣:美好。
7、寤寐:寤,醒時;寐,睡時。
8、唇檀:檀,淺絳色。指嘴唇紅豔之色。
9、烘日:指被渲染過的太陽。
10、暈酣:暈,光影色澤模糊的部分;酣,濃、盛。
11、欹枝:欹,傾斜。指花枝傾斜。
12、困檻:用欄杆圈起來。
13、時:伺候。
14、解酲:酲,酒醒後所感覺的困憊如病狀態。即消除酒後的難受感覺,恢復正
常狀態。
15、韻致:韻,風雅;致,情趣。即風雅而有情致。
16、綃:生絲織成的薄綢;薄紗。
17、標格:猶風範、風度。

【譯文】

京城的氣候,有時風沙和煙塵飛揚,每到這種日子,潔淨的窗戶和幾案上,都會
罩上厚厚的灰塵。此時,瓶花最容易受到損害,所以必須每日為它洗沐一次。不
難設想,即使像南威、青琴這樣的美女,如果不塗脂抹粉,不梳理秀髮,也很難
保持嬌美的容顏。何況幾枝插花,若是任其污穢不堪,與塵土為伍,不加以清洗
修飾,立即就會枯萎,那樣的話,我們又將如何觀賞?

我認為花草也有喜有怒,有曉夕、醒睡之別,為花沐浴正得其時,則如同滋潤的
雨露。淡雲薄日,夕陽佳月,此時可視為花之曉,正是它生長的時節;狂風怒號,
連日陰雨,炎夏隆冬,是花之夕,只會促成它的衰敗。

太陽被紅彤彤的光彩渲染襯托著,春光明媚,和風煦煦,這是花草最適宜和喜愛
之時;相反,天色陰沉神收氣斂,煙色迷離,是為花卉愁苦之時。花枝傾斜將倒,
一副弱不禁風之勢,則為花草的睡眠期;若是嫣然流盼,光華溢目,可視為花草
的蘇醒期。花之曉,令人想到空庭大廈;花之夕,猶如置身曲房奧室;花之愁則
如同人在屏氣危坐;花之喜時它們自然歡呼調笑;花之夢便垂頭喪氣,帷簾緊閉;
花之醒則梳妝打扮,精神倍增。所以,為花卉沐浴必須把握它的性情,按照它的
生長規律進行調理。

於花之曉澆注則為最恰當之時,在花之夢時澆注次之,花之喜時澆注最糟糕。若
是在花之夕、花之愁時為之沐浴,則簡直就是使花草受邢了,一定不可效法。

澆注花草的方法,可採用潔淨的甘泉,慢慢進行澆注,如同微雨解酲,清露潤甲。
最好不用手觸摸花卉,也不要用指尖折剔花草,而且應自己親自料理,不可讓鄙
俗的下人插手。

最宜於為要梅花沐浴的人是山林隱士,最宜為海棠沐浴的人是風雅而有情致的高
人,最宜於為牡丹和芍藥沐浴的人是靚妝少女,最宜於為石榴沐浴者是豔麗漂亮
的婢女,最宜於為木樨沐浴者是純淨聰慧的少年,最宜於為蓮花沐浴者是嬌媚之
妾,最宜於為菊花沐浴的人是好古而非同尋常之人,最宜於為蠟梅沐浴的人是清
瘦恬淡的僧人。但是寒冬時節的花卉不耐涼水沐浴,可用薄紗進行護理。養花的
人與花卉的風範相稱,則花之神彩自然煥發,其生命可以延長,而不只是使它滋
潤亮澤。


<瓶史> 九 使令
九 使令1

花之有使令,猶中宮之有嬪禦2,閨房之有妾媵3也。夫山花草卉,妖豔實多,弄
煙惹雨,亦是便嬖4,惡可少哉?梅花以迎春、瑞香5、山茶為婢,海棠以蘋婆 6、
林檎7、丁香為婢,牡丹以玫瑰、薔薇、木香為婢,芍藥以罌粟、蜀葵8為婢,石
榴以紫薇9、大紅、千葉、木槿10為婢,蓮花以山礬11、玉簪12為婢,木樨以芙蓉
13為婢。菊以黃白山茶、秋海棠為婢,臘梅以水仙為婢。諸婢姿態,各盛一時,
濃淡雅俗,亦有品評。水仙神骨清豔,織女之梁玉清也。山茶鮮妍,瑞香芬烈,
玫瑰綺麗,芙蓉明豔,石氏之翾風,羊家之淨琬也。林檎、蘋婆姿媚可人,潘生
之解愁也。罌粟、蜀葵妍14於籬落15,司空圖16之鸞台也。山礬潔而逸,有林下
17氣,魚玄機之綠翹18也。黃白茶韻勝其姿,郭冠軍之春風也。丁香瘦,玉簪寒,
秋海棠嬌,然而有酸態,鄭康成19、崔秀才之侍兒也。其他不能一一比像,要之
皆有名於世。柔佞纖巧,頤氣有餘,何至出子瞻20榴花、樂天21春草下哉!

【注釋】
1、使令:指被指使的人。
2、嬪禦:嬪,古代宮廷中的女官名;禦,妃嬪。指帝王宮中的妃嬪女官。
3、媵:隨嫁的人,男女皆可謂之媵。
4、便嬖:帝王所親近寵愛的人臣。
5、瑞香:常綠灌木。高1.5-2米,枝細長光滑;葉互生,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花白色或
稍有淡紫色,有濃香,花期在早春3-4月。
6、蘋婆:喬木。高10米,葉大,矩圓狀橢圓形;圓錐花序下垂,無花瓣,花萼粉紅色。
7、林檎:即"花紅",亦名"沙果"。落葉小喬木。葉卵形或橢圓形,頂端驟尖,邊
緣有極細鋸齒;春夏之交開花;果實扁圓形,果味似蘋果,供生食。
8、蜀葵:植物名。又稱"熟季花"、"端午錦"、"一支紅"。多年生宿根草木,植株
高2米,直立,少分枝;葉大粗糙;花大,直徑可達8-12釐米,花色多變,有紅、
粉、黃、紫、白、黃及青蓮、墨紫等色,花期6-8月。
9、紫薇: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7米,樹皮光滑,呈淡褐色;葉橢圓形或倒卵
形,先端鈍或稍尖,表面光滑;花多為粉紅色、紅色或紫色。
10、木槿:落葉直立灌木或小喬木。又名"障籬花"。高2-3米;葉三角形至菱狀卵
形,先端有時三淺裂,邊緣有缺刻;花有白、粉紅、紫紅等色,花瓣基部有時紅
或紫紅,花期在6-9月。
11、山礬:落葉喬木。又稱"灰木"。葉互生,卵狀披針形,邊緣具淺鋸齒;花小,
白色。
12、玉簪:多年生宿根草本。又稱"玉春棒"、"白鶴花"。根狀莖粗大,白色,並
有多數鬚根;株高50-70釐米;葉大型,卵形至心形;花梗自葉叢抽出,高出葉面,
花白色,具香,花期在6-7月,花於夜間開放。
13、芙蓉:即荷花。
14、妍:美。
15、籬落:即籬笆。
16、司空圖:唐代詩人兼詩論家,官禮部郎中、中書舍人。後隱居中條山王官穀。
所撰《詩品》對後代的詩論多有影響。
17、林下:《世說新語•賢媛》言:"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後因稱婦
女儀度閒雅者為有"林下風致"。
18、魚玄機之綠翹:魚機為唐代女詩人。本為李億妾,頗受其寵愛,但因夫人嫉
妒,李億就將她遣送到鹹宜觀做了女道士。綠翹為其侍婢,魚玄機因嫉殺綠翹而
被官府處死。
19、鄭康成、鄭玄,字康成。東漢經學家。其著述以古文經說為主,兼采今文經
學,遍注群經,成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鄭學"。其家婢都好讀書。
20、子瞻:即蘇軾,字子瞻。
21、樂天:即白居易,字樂天。

【譯文】

花卉之有使令,猶如人間的後宮中有妃嬪、閨房中有媵妾一樣,它們也有與之相
配的生命。那些山花草卉中, 不乏妖豔的植物,它們和人相通,弄煙惹雨,有情
有意,也是便嬖,怎麼能缺少它們呢?

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作為陪襯,海棠以蘋婆、林檎、丁香為陪襯,牡丹以玫
瑰、薔薇、木香為陪襯,芍藥以罌粟、蜀葵為陪襯,石榴以紫薇、大紅、千葉、
木槿為陪襯,蓮花以山礬、玉簪為陪襯,木樨芙蓉為陪襯,菊以黃白山茶、秋海
棠為陪襯,蠟梅則以水仙為陪襯。

前者如同主人,後者好似婢女,諸婢之姿態,各極一時之盛,其濃淡雅俗,人們
自有品評。水仙神骨清豔,如同織女之梁玉清。山茶花亮麗明妍,瑞香芳香醇厚,
玫瑰旖旎多姿,芙蓉明豔照人,它們如同石崇家的婢女翾風和羊家的婢女淨婉。
木檎和蘋婆,姿態嫵媚可人,如同潘生的婢女解愁。罌粟和蜀葵,清妍奇絕,遠
勝過平常人家的綠籬,宛如唐代詩人司空圖的侍女鸞台。山礬潔淨而閒逸,有林
下風致,宛如唐代女詩人魚玄機的侍女綠翹。黃、白茶花,其風韻氣度勝過外表
容貌,正如郭冠軍的侍女春風。丁香清廋,玉簪耐寒,秋海棠嬌媚而有書生酸寒
之氣,正如漢代經學大師鄭玄以及崔秀才家的侍兒。其他各品種,雖然無法將它
們與人一一相比,但確實都可以與人同論。這些花卉,無論柔佞纖巧,頤氣有餘,
都不在蘇軾的榴花和白居易的春草之下。


<瓶史> 十 好事
十 好事

嵇康1之鍛也,武子2之馬也,陸羽2之茶也。米顛3之石也,倪雲林4之潔也,皆以
癖而寄其磊傀俊逸之氣者也。餘觀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之人,皆無癖之人耳。
若真有所癖,將沉湎酣溺,性命死生以之,何暇及錢媽宦賈之事?古之負花癖者,
聞人談一異花,雖深谷峻嶺,不憚蹶5躄6而從之,至於濃寒盛暑,皮膚皴7 鱗,
污垢如泥,皆所不知。一花將萼,則移枕攜襆8,睡臥其下,以觀花之由微至盛至
落至於萎地而後去。或千株萬本以窮其變,或單枝數房以極其趣,或嗅葉而知花
之大小,或見根而辨色之紅白,是之謂真愛花,是之謂真好事也。若夫石公之養
花,聊以破閒居孤寂之苦,非真能好之也。夫使其真好之,已為桃花洞口人矣,
尚複為人間塵土官哉?

【注釋】

1、嵇康: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和音樂家。官中散大夫,民稱嵇康中散。崇尚老
莊,講求養生服食之道。為"竹林七賢"之一,與阮籍齊名。善打鐵。又長於鼓琴,
以彈《廣陵散》著名,並著有《琴賦》。有《嵇中散集》。
2、武子:王濟,字武子,晉人,武帝時人侍中。杜預謂其有"馬癖"。據《馬癖
記》:王武子好馬,非馬不行。正旦則折柳金障泥,上元則滿月韉,清明則剪水
鞭,重午則龍嬌鞁,中秋則玉櫳總絡頭,重九則蟬幾鐙,春秋社則塗金鞁,冬至
則嘶風鐙,除日則藥玉鞍,每節則飼馬以明沙豆、薔薇草。
2、陸羽:唐朝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性詼諧,一生閉門著書,不願為官。一度曾
為伶工。陸羽以嗜茶著名,對茶道很有研究,人稱"茶神"。撰有《茶經》,也長
於詩文。
3、米顛:即米芾。北宋書畫家。因舉止怪異顛狂,人稱"米顛"、"米癡"、"狂生
"。又有潔癖。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其書法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一說蔡
京)合稱"宋四家";其畫法則有"米氏雲山"和"米派"之稱。
4、倪雲林:即倪瓚。元代畫家。字元鎮,號雲林子、幻霞子、荊蠻子等。性好潔
而迂腐,人稱"倪迂"。擅山水畫,其簡中寓繁、似嫩實蒼的風格,給文人水墨山
水畫以新的發展。與黃公望、吳鎮、王蒙合稱"元四家"。兼工書法,善詩。
5、蹶:倒;顛僕。
6、躄:瘸腿。
7、皴:肌膚受凍而坼裂;有皺紋。
8、襆:包袱。

【譯文】

嵇康愛好打鐵,王濟愛馬,陸羽嗜茶,米芾愛石,倪瓚好潔,他們都在自己的愛
好中寄託了宏大而獨立不羈、閒逸而才智超人的志趣。我看生活中那些語言乏味、
面目可憎的人,都是沒有癖好、沒有情趣的人。人一旦真正有所嗜好,將會沉湎
浸溺其中,全身心投入,生死以之,哪里還有餘暇去想什麼升官發財之事。

古時候愛好花草的人,聽說哪里有奇異的花木,哪怕是遠在深山峻嶺,也會不惜
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難,前去尋覓。至於隆冬酷暑,皮膚皴裂,污垢如泥,全
拋到了腦後。每逢花朵含苞待放之時,必定帶著枕頭和行裝,搬到花下守候,這
樣就能看到花朵由初綻而盛開而凋零以至於墜地的全過程。那些愛花的人,有的
觀賞千株萬本以窮究其間的變化,有人的單枝數朵中得到無窮樂趣,有的僅憑嗅
一下葉片便知花朵的大小,有的看一眼根莖就能分辨出花朵的顏色,這樣的人才
是真正愛花的人,也是真正有情趣的人。若是論我個人養花的情形,只不過是聊
以慰藉閒居時的孤寂之苦,並非真的算得上愛花。假如是真的喜好,早就應該做
桃花源的隱士了,哪里還會在俗世做官呢?


<瓶史> 十一 清賞
十一 清賞

茗賞者上也,談賞者次也,酒賞者下也。若夫內酒越茶及一切庸穢凡俗之語,此
花神之深惡痛斥者,寧閉口枯坐,勿遭花惱可也。夫賞花有地有時,不得其時而
漫然命客,皆為唐突。寒花宜初雪,宜雪霽1,宜新月2,宜暖房。溫花且晴日,
宜輕寒,宜華堂。暑花宜雨後,宜快3風,宜佳木蔭,宜竹下,宜水閣。涼花宜爽
月,宜夕陽,宜空階,宜苔徑,宜古藤巉石4邊。若不論風日,不擇佳地,神氣散
緩,了不相屬,此與妓舍酒館中花何異哉?

【注釋】
1、雪霽:霽,本指雨止,引申為風雪停,雲霧散,天氣放晴。雪霽即雪後放晴。
2、新月:月球和太陽的黃經相等時的月相,即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和太
陽同時出沒所呈現的的月相。這一天被定為農曆每月的初一日,是為朔日。
3、快:舒暢;爽適。
4、巉石:高峻險峭的石勢。


【譯文】

賞花有三種情形,品著茶賞花最為雅正,一邊聊天一邊賞花則次之,喝著酒賞花
則等而下之了。至於與茶無緣,只是以酒相伴,甚至出言庸俗污穢,那麼這便是
花神所深惡痛絕的事情了。與其這樣,還不如坐在一邊,閉口不語,免得惹花神
惱怒。

賞花又需要在恰當的地點和時間進行,不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就隨意與客人賞花,
未免有些唐突。冬天賞花的最好時間和地點,或是初雪,或雪後天氣放晴,或新
月之日,或溫暖的室內。春秋之季賞花,最適宜的是晴朗之日、微冷之日以及華
美的廳堂。夏天賞花應在雨後,或者爽適的涼風中,或者高大宜人的樹蔭下、竹
林中和水閣邊。涼爽季節觀花可選擇明月、夕陽之時,在寬敞的臺階、長滿苔蘚
的小徑或古藤峭石旁。

若是不論時間,不擇地點,神氣消散滯緩,四周的場景與心境全然不相關聯,那
麼,這與在酒館妓院中觀花又有多大區別呢?

<瓶史> 十二 監戒1
十二 監戒1

宋張功甫《梅品》,語極有致,餘讀而賞之,擬作數條,揭於瓶花齋中。花快意
2凡十四條:明窗,淨幾,古鼎,宋硯,松濤,溪聲,主人好事能詩,門僧解烹茶,
蘇州人送酒,座客工畫花卉,盛開快心3友臨門,手抄藝花4書,夜深爐鳴,妻妾
校5花故實6。花折辱凡二十三條:主人頻拜客,俗子闌入7,蟠枝8,庸僧談禪,
窗下狗鬥,蓮子胡同歌童,弋陽腔9,醜女折戴。論升適,強作憐愛,應酬詩債未
了,盛開家人催算帳,檢《韻府》押字,破書狼籍,福建牙人10,吳中贗畫,鼠
矢11,蝸涎12,僮僕偃蹇13,令初行酒盡,與酒館為鄰,案上有黃金白雪、中原
紫氣等詩。燕俗尤競玩賞,每一花開,緋幕14雲集。以餘觀之,辱花者多,悅花
者少。虛心檢點,吾輩亦時有犯者,特書一通座右,以自監戒焉。

【注釋】

1、監戒:監,通"鑒",借鑒,參考;戒,防備。指照察反觀,達到自我警惕、戒
備的目的。
2、快意:謂心意暢快。
3、快心:猶言稱心,感到滿足或暢快。
4、藝花:藝種植。藝花即培育、種植花卉。
5、校:查對。
6、故實:典故、出處。
7、闌入:擅自闖入。
8、蟠:盤曲而伏。
9、弋陽腔:戲曲聲腔、劇種。約在元末明初起源于江西弋陽一帶,故名。明嘉靖
以後,逐步流行於全國。其特點是臺上演員獨唱,後臺眾人幫腔,只用打擊樂伴
奏。與昆曲之"雅"相對照,弋陽腔被視為"俗調"。
10、牙人:又稱"牙商"。指市場中為買賣雙方說合交易並抽收傭金的居間商人。
明代牙人還有官牙、私牙之別。近代改稱為"經紀"。
11、鼠矢:矢,通"屎"。即老鼠屎。
12、蝸涎:蝸牛的分泌物。
13、偃蹇:仰臥不做事;或臥病不能做事。
14、緋幕:紫色的帷幕。借指達官貴人。

【譯文】

宋代人張功甫有一篇《梅品》,寫得頗有情致,我很欣賞。於是我也模仿他,寫
了以下幾條,貼在我的居室——瓶花齋中。

使花卉感到暢快適意的場景共有十四條:明亮的窗戶,潔淨的幾案,古鼎,宋硯,
松濤之聲,溪流聲,主人熱情、有情趣、又能作詩,寺中的門僧懂得如何烹煮茶,
蘇州人送來了好酒,來客善畫花卉,花盛開時好友來訪,手抄園藝書籍,夜深爐
鳴,妻妾于一旁查對與花草有關的典故。

令花卉遭受折辱的事共有二十三條:主人頻繁見客,俗不可耐之人突然闖入,將
花枝彎伏盤曲,聽庸僧說禪,窗下狗子打架,蓮子胡同歌童聲,弋陽腔,醜女折
花枝戴在頭上,談論職位升遷,強作愛憐,應酬詩未完成,花盛開時家人催逼算
帳,對著韻書吟詩,室中破書狼籍,福建牙商,蘇州贗品畫,老鼠屎,蝸牛吐出
的涎浮水印跡,奴僕一旁躺臥不去幹活,剛行酒令而酒已喝完,與酒館為鄰,桌
上擺放著"黃金白雪"、"中原紫氣"一類的詩文。

北京一帶的風氣,尤其盛行娛樂玩賞,每當花開時節,達官貴人紛紛出遊賞花。
依我看來,在這些人當中,辱沒了花卉的人居多,真正懂得賞花、使花卉感到愉
悅的人則很少。若是虛心檢查一下我們自己,恐怕也曾犯下一些有悖花卉本性的
錯誤,因此,我特地寫出以上文字,並貼于室內,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經常提醒
自己。

Monday, October 13, 2008

建功神社

圖片中的建筑物是位於建中對面植物園中的舊中央圖書館。我從沒進去過,因為當時未滿十八歲。唯一的一次試圖進去,卻被守門的趕跑。但那是一段奇怪的,夢一般的際遇,也使得我對這建筑物從此上心。

那是星期六的中午,雖然是冬天,但難得艷陽高照,循慣例,放學時,我會穿過植物園,往萬華方向走去。一般而言,我會向左拐沿著荷花池走,但那一天,因為天氣好,就在荷花池邊看烏龜曬太陽。(就在圖片橋旁左邊)

大約是午後一點半左右,學生散得差不多,一時四下無人,就剩我和烏龜在陽光下。突然我聽到清脆的木屐走路的聲音,當下的念頭是“奇怪,誰會在植物園穿木屐?” 抬頭四處張望,只見四下無人,但聞木屐聲。疑心大起,於是起身循聲向尋。但見一女子在央圖前,身著織錦和服 (好像是偏粉紅色),汲木屐,正跢跢跢地碎步顛進央圖紅色大門。可惜只見背影,不知面容何如。

我以為有人在央圖內拍電影或模特兒在拍照,於是我也想進去瞧瞧。誰知到門口,就被看門的攔住,不讓進。門房并且否認有日本女子剛剛進去。搞得我以為我自己被太陽曬得起幻聽,幻象。但那女子碎步顛進大紅門的影像猶歷歷在目,木屐聲也還在耳畔迴響,這若是幻覺,也未免起得太沒道理。就這樣,這事成了我心中的謎。

今夜,這我心中多年的謎算是解開了,也證實我在中午大太陽下見鬼。

我今晚在網上瞎逛,本來在找日本木工方面的材料,原來日本名工大匠,有個頭銜,叫“大工”。 而"宮大工“是專門修復日本神社建筑。由此跑去逛日本各個神社,又由此逛到臺灣的神社。臺灣的神社中,有一個就在植物園,也就是舊央圖所在,叫建功神社

至此,一切明朗,原來我在日本神社前看到日本女鬼了。It all makes sense now.

Monday, September 29, 2008

Home Brewing

Brewing beer is easy!

Joy of Home Brewing, by Charlie Papazian, is the 'bible' in beer brewery world. You should be able to borrow one from your local library. I checked our mine from our local library. What you really need is the first part--"how to" for the beginner.

To brew beer you need three things: 1. a bucket (keg), 2. malt extract, and 3. yeast. The process is simple: boiling the malt extract, wait for the temperature to cool down, add yeast, pour into the keg, then wait.

The secret to be successful is the sanitization process. Basically, you want to get rid of other bacterias except beer yeast. You don't need special sanitizer, home plain bleach is good enough. You have to water thoroughly to remove the bleach odor. Sanitize everything you will touch--the can opener, spoon, keg, pot... If you fail, most likely you did not sanitize well. Yet, don't worry, the failed beer is still drinkable and won't get you sick. (for the alcohol in the beer will kill bacterias) The taste is not pleasant, though.

Temperature is important, too, and autumn is a perfect season to brew ale.

There are a lot of information online, too. Check out http://www.beertown.org/homebrewing/

To start you first batch, you would like to use malt extract rather than to malt barley yourself. The malt extract is just "麦芽糖"+hops (for the bitterness in the beer). You can buy malt extract from local brewery store or on-line. Normally, the can comes with a bag of yeast.

I got my initial brewing accessories (keg ..etc), as well as malt extract cans, from Mr. Beer I chose it simply for the shape of the keg. There are many on-line suppliers. You can choose the one you like. You don't need bottles. Soda bottles will do. Recently, I found that there is no need for bottles at all. It is perfectly fine and tasteful to drink fresh ale from the keg directly. So, I omitted bottling lately.

Thursday, September 18, 2008

唐德剛譯注的胡適口述自傳

搬家後,一箱箱的書都沒有好好整理,書架上的書也被文蕾擺得看似整齊,實則雜亂--小姐她是把書按大小高矮來放的。你若要找本書,要是不曉得她長得啥樣--高矮胖瘦--你就別想在那整齊的書架上覓得伊人芳蹤。

這不是嗎?我就在一本畫冊,及一本卜卦算命中間找到了唐德剛譯注的胡適口述自傳。

懂得看這本書的人,大多不是沖著適之先生的大名,而是想在唐德剛的注釋中找尋趣味。這算是本奇書了--注釋寫得比本文還多還好。這書記載著上下兩代留學生的思想,境遇,及其中千絲萬縷的關系。我站在書架前一翻,就又定住了。

這書現在大概也沒有幾人有興趣了--我兒子大概永遠也看不懂了。

Monday, September 15, 2008

信能格

建中三年中,我最难忘的老师有两位--高一的工艺老师信能格,及高二,高三的生物老师杨义贤。他们都是好老师,特立独行,都有自己的个性与脾气。建中是学生好,老师烂,他们是例外。

把信老师的工艺课比作高中生涯的震撼教育并不为过--那时大家刚考上建中,心中那股兴奋都在信老师的第一堂课后荡然无存。大块头,东北大嗓门,长得很像军中士官长,一进教室,无语,先左右扫视一遍,我心中已经不寒而慄;一开口,我简直开始后悔考上建中,他说,说得很慢,说的很响亮: “我,叫信能格,相我,你就!” 果不其然,高一课程中,最在同学们心中形成压迫感,最让人感到绝望,最让人花心思花精力,还不见得有回报,就是信老师的工艺课。在制图课中,我们画了无数的图,画好就“面呈”批阅,最常见的就是他哗啦一下,把图纸撕成两半,回去重画,回座时,还得忍受他的冷嘲热讽。问题是我的图那里不对了,我都不知道。我瞪着图纸,自己检讨,自己找可能的理由,再重画,再去信爷那试试运气。这过程很像我后来编程,完全是跟自己较劲。不同的是电脑仁慈多了,不会给你来个见缝插针,伤口上洒盐。

慢慢地,自己也摸索出规律,信爷也越来越少把我的图纸给“哗啦”了。一学期下来,我多年不治的粗心大意,居然就这样给治好了。有些同学进步不大,信老师都真的心狠手辣地给当了,而且当率颇高,血流成河,很多功课好的同学,全栽在工艺这科。这下子大家吓坏了,原来真的遇到了土匪头了,言而有信,动真格的,白刀进红刀出。一学期就这样过了。

到了下半学年,大家已经知道信爷不是吃素的,全都不敢不把工艺不当回事。每个人发了块长条木板,信老板发了话:“从这扁平木板给我搞出个三维立体的东西,什麽都可以。不及格的,补考时,一样给木板,一天内从木板给我兜出个圆球,可以直线滚十几公尺的,及格。” 这太可怕了。从此大家一到工艺课就又画设计图,又锯又切,又拼又凑,忙得很,潜力也激发出来了。期末时,大家的作品是花样百出,琳琅满目。我比较保守,做了把斧头,因为不用太多曲线。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人做了把金庸小说碧血剑中金蛇郎君的金蛇剑,剑身如同书中所述,就如是一条蛇盘曲而成。我到今天都怀疑是捉刀作品,因为这把剑是期末时突然冒出来的。不过,剑主人好像是及格了。

当然有人不及格,补考时好像真的是兜圆球,但我实在不记得有没有人补考过关。按常理,我实在难想像有谁有本事补考能过居然会落得要补考。这不合逻辑。


生物杨老师的事另文再述。

Friday, September 12, 2008

My octagonal taboret



With many weekends' labors and sweats, my octagonal taboret is almost done, and Mother is extremely pleased by my work. Next steps would be adjusting, sanding and finishing. This taboret is purely done with hand tools. For that reason, some adjustments are required.

This was a good learning experience to me, particularly on the mortises and tenons cutting techniques. I use a mallet and a chisel for mortising. After experimenting few different ways, my mortise cutting technique, now, fixes on the Japanese woodworking tradition--start from the middle line of a mortise, and gradually work towards the edges of the mortises by cutting a thin slice each time. This technique produces a beautiful mortise that can't be made with other means.

My next project would be a float-top coffee table. It would be an art-and-crafts furniture, yet, I will finish it in different hues to achieve a modern atmosphere. The shape of the table looks like the following one.


from Thos. Moser

Monday, September 08, 2008

Lost Horizon

Lately, I ran into different utopias. Now, 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Lost Horizon, by James Hilton.

The famous term, "Shangri-La" first appeared in the book "Lost Horizon." In the book, an airplane was hijacked, and four passengers were abducted to Shangri-La. Those four passengers , Conway, Barnard, Mallison and Miss Brinklow, represent four different characters: Conway represents widsom and logic; Mallison ethics and emotions; MissBrinklow, a missonery, religional zeal; and Barnard, a realistic aloofness and irresponsible attitude towards the society.

While Mallison tried to escape out from Shangri-La, and Barnard enjoyed hidding there, and Miss Brinklow zealously seeked to expand Christrian terrotory there, Conway, carrying a slacking attitude, actually found Shangri-La his true destination.

From the begining of the book, we learned that Conway eventually left Shangri-La and lost his memory, and he set out a journey to return to it after regaining his memory. The rest of the book is a back-tracking of what happenend in between. I am now at the two-third of the book and eager to find out how he left the Shangri-La and how he lost his memory.

Similar to Plato's Republic, Shangri-La is governed by a Philosopher King, albeit his title is High Lama. Like More's Utopia, Lost Horizon has many acute observations about our current society. Kind of cynical and kind of austere. The existence of Shagri-La is based on a pessimistic fore-vision on our society.

Friday, August 29, 2008

龔鵬程與經典

我本來對文學這玩意就比較感興趣,自然對藝文中人也比較注意。龔鵬程就是其中一位。

知道他初始是因為他的文章,再來是他主編的一套書“經典”。(高中時老跑一家書店看書兼喝水--學校旁有座永豐餘大樓,地下室有家很不錯的書店,飲水機的水夠冰涼,廁所乾凈,書味道很香,擺設的書也有水平,空間設計也高雅,我進去了就不想走了。在我心中,誠品都不如它。就在那書店中,我看了“經典”,也知道了鄭問。)

經典套書的設計很別致--書本尺寸不大,比掌中書略大,但比一般書小,可以放入口袋中。封面樸素典雅套米黃配楓紅,內文印刷精緻,導讀都寫得很好。重要的是價格不貴,我一個學生還負擔得起。(一本書70元,我把車費省下,一個月可以買一本。)經典這套書,我就這樣斷斷續續的買,實在沒法買的,就拼命在書店看,一直到我當兵時,手頭比較鬆了,才買得多。出國時,也把其中我喜愛的幾本飄洋過海地帶來。總之,經典一直沒有離開我;我也沒有忘了經典。(後來回國時,大約是書商為了賺錢,發現經典的本子變大了,變得有些臃腫,失去了本來的典雅,我失望之余,也就沒有再買餘下的冊子。)

喜愛經典,除了它的選本,它的設計,更因為龔鵬程寫的總序--

經典,就是經典。經典的存在與需要,不必有太多的理論來辯護。
。。。經典就是人心靈的故鄉,而當我們要與知識為友時,可能除了摩挲經典,尚友古人之外,也別無他途。歷史的煙塵與風霜,會消蝕一切生命;時代空茫與動蕩,徒然帶來無限悲涼,但在這其中所遺留下的人物典型與知識典范,卻永遠在歷史中發光,指引我們邁向真理之門。它對每個時代,每個人都有意義。而且,這種意義又不是單向的:就在每個人每個時代不斷含咀諷誦經典的過程中,經典的生命也在成長,其意蘊也愈發豐饒。出版,詮釋與閱讀的活動,正同時開顯了經典的意涵,也豐富了我們的心靈。。。。。

是啊,經典就是經典,讀就是了。


這是經典變肥變大後的樣子把劍俠傳弎字橫排移到紅色方塊內左上方,書本大約切齊方塊,大概有原來面貌。

Wednesday, August 27, 2008

Utopia

I am reading Thomas More's Utopia ( Penguin, 2003, translated by Paul Turner ).
The little book is very readable, and it provides lots of materials for thinking.

One would be surprised to realize that the modern society we are in today is not so different from the one More was in. Many social problems Raphael condemned still exist today, and there are still no good solutions yet.

One might argue that isn't Utopia intended for coping with those social problems? True, Utopia, through Raphael's mouth, was depicted as an ideal world, where Utopians live happily--short working hours, only 6 hours per day, few idle labors and life-long education. It is a society where money, gold and silver lose their values.

Yet, other descriptions about Utopia chill me--you need travel permission to travel, otherwise, it is a capital crime; "Everyone has any eye on you, so you are bound to do good work." In other words, Utopia is an ideal world because there is no need for prison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he worst one since it itself is a whole prison.

The author does not take human natures-- love and hatred, happiness and sadness, sympathy and cruelness--into accounts, so I feel he is describing a world of ants rather than a world of people.

** By the way, the book demonstrates lots of debating skills. I learned a lot about them from the book.

** By the way, Utopia is a world without beers.

Friday, August 22, 2008

奇怪的基督長老教會

是什麽历史缘故,基督長老教會老是和陈水扁搞在一起?以前支持台独也就算了,那可以叫做反对当权,反对独裁, 虽然我并不同意老是以宗教为幌子而行政治之实。但是阿扁当权八年,为何屡见基督長老教會同他搅混?要劝他悔改也要等他入狱再做。更何况,他根本不会悔改,他是一个面对神都会骗的人。基督長老教會的行为难道不是变成只有立场,没有是非的民粹主义?那又岂是基督教导的道理?

斗志

小时候打乒乓球,教练每天耳提面命的强调“斗志”。打的差,但是一球都不放弃的队员还有时会被表扬。队员之间慢慢也有了比拼斗志的念头,尤其是我这种好胜心特别重,不服输的人,更是把斗志挂在心头,无论是多球训练打摆速,体能训练(长跑,折返,仰卧起坐,伏地挺身,蛙跳,冲楼梯),队内打循环,我都全力以赴,力争不是第一也要第二。训练到回家倒头就睡,第二天全身酸痛,下不了楼,我也倒退着慢慢下楼,强忍身体疼痛,心中揣着斗志,一样去训练。

我打球本来就反应敏捷,有了斗志,成绩更是不一样,很快就做队长。对内比赛,同龄第一,也常常胜高两级的队员;对外比赛成绩也好。

由于我日日早晚训练,受了伤,也以斗志为由强忍,後遗症也就如影随形。两年後,我右脚掌得了肌腱囊肿,後来开刀了事,球也就打不了了。唉,我小时候不明瞭斗志的真实内涵,无由断送我运动生涯。

跆拳道赛,苏丽文的作为是斗志的最高表现。苏丽文的高斗志生死战打法是明白她已到了运动生涯的顶峰,过了今天,没有明天,是破釜沉舟,是壮烈,是真情流露,是令人感动,可歌可泣,但不足为大多数人取。相较之下,刘翔的退赛是为长远计,是比较理智,正因为如此,刘翔的退赛方式太戏剧化,予人作戏之感。(我也认为是作戏。)

Tuesday, August 19, 2008

Hou Da La! 不亦快哉

看陳水扁,吳淑珍,陳致中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不亦快哉,是炎炎夏日的一道下酒菜。得嘞!浮一大白!Hou Da La!

Monday, August 18, 2008

病酒

古人喝酒講求群歡,視獨飲為傷身之舉。唯吾愛飲,尤好獨酌,其來有自。

幼時自個兒習詩背詞學文,詞境文意,不甚了了,大半不解,只是喜歡。唯獨對李白的月下獨酌,及蘇東坡的前赤壁賦,不但過目不忘,而且心領神會, 彷若前生已悉--詩境文意所描寫的廣寒寂寥以及看破之後而來豁達灑脫甚對余脾性。心向往之,口不停誦。心之所向,情之所感,每每令余擊桌而歌,大呼小叫,不能自已。人視我狂,焉能知吾心中事。

稍長,偷酒喫,將醉未醉,醺醺然,我舞零亂;飄飄然,如憑虛御風,未誦詩文,而有其效,從此病酒。

--On the day of home brewing the third batch.

Friday, August 01, 2008

要減肥哦

我好胖啊。

不知道是人到中年了還是在家工作的副作用,我,越來越胖--面上氣質全無,滿臉橫肉;身上肌肉沒有,全是肥肉。外在還是次要,主要是行動受到影響--上樓梯有些氣喘噓噓,割草有些體力不支--我的氣力都用來支撐自己的重量了。

要減肥哦!

Wednesday, July 30, 2008

My muse about life

One's life is a journey from his birth to his death. At any moment, the journey is shorter, and the final destination closer, albeit the person does not know when the journey will be over. Sometimes, it is better to travel than to arrive.

Monday, July 28, 2008

Sam Maloof and programming

As being a programmer, who always wants to promote programming as an aesthetic way about lives instead of as a pure engineering thing, I can't rejec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ogramming and furniture making.

Wednesday, July 16, 2008

Turf War

Few people truly love lawn maintenance, and my dear neighbor is one of them. The rest, including me, do it for peer pressure--for being 'good neighbors.' I do it and hate it.

Turf war, on New Yorker, discusses this issue. Two notes from the article:
  1. Sometimes, having guts is not enough. A 76-year old widow got hand-cuffed away for letting her lawn 'brown.'
  2. Wild Ones is promoting 'Natural Plants, Natural Landscapes'. Hmm.. I love that slogan. Under that, there would be no more 'weeds', instead, they are 'natural plants.' A yard full of 'natural plants' has a 'natural landscape'. How nice it is!

Wednesday, July 09, 2008

音響桌

書房放了一臺音響,就放在地上,實在不好看,也不方便。我想自己做個桌子放音響。形狀約略為圖中桌形,但要矮些。

Cherry Console Table by Liza Wheeler

Monday, July 07, 2008

The purpose of life

Today, I pondered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for a very long period of time.

"I told Chris the other night that Phaedrus spent his entire life pursuing a ghost. That was true. The ghost he pursued was the ghost that underlies all of technology, all of modern science, all of Western thought. It was the ghost of rationality itself. I told Chris that he found the ghost and that when he found it he trashed it good. I think in a figurative sense that is true. The things I hope to bring to light as we go along are some of the things he uncovered. Now the times are such that other may at last find them of value. No one then would see the ghost that Phaedrus pursued, but I think now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see it, or get glimpse of it in bad moments, a ghost which called itself rationality, but whose appearance is that of incoherence and meaninglessness, which causes the most normal of everyday acts to seem slightly mad because of their irrelevance to anything else. This is the ghost of normal everyday assumptions which declares that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life, which is to keep alive, is impossible, but that is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life anyway, so that great minds struggle to cure diseases so that people may live longer, but only mad men ask why. One lives longer in order that he may live longer. There is no other purpose. That is what the ghost says." from ZAMM p81

Tuesday, June 24, 2008

下午的一齣戲

听着陈明章的‘下午的一齣戲‘,回想起一段往事。

那是在夏天一个刚下过雷阵雨的傍晚,交大校园地上湿漉漉的,而我翘课躲在图书馆吹冷气看书。看小说看得是满眼金星,实在需要到外头走走。我趿着拖鞋就在计中旁信步乱走,突然在风中听到吉他伴着歌声时断时续,我下意识的往吉他声处走去。

一小圈人围着一个抱着吉他正弹着起劲的人。那人中等身材,其貌不扬,一身汗衫,短裤加拖鞋,标准交大学生装扮,只不过老了一点,又留着胡子。我猜大概是哪个苦读多年的博士班学生。他吉他弹得极好,歌声沙哑普通,但是在他吉他伴奏下散发出沧桑魔力,如梦似幻,把我迷住了。我看到有张海报写着一个我不熟悉的名字--陈明章。原来不是毕不了业的博士班学生,而是个走唱人。

这就是我初次邂逅陈明章。

Monday, June 16, 2008

Make our own boat

We just spent a very relaxing and fun weekend together with WangBo and XiaoJie's family: we BBQed, we camped (well, in the living room) , and we rowed in the paper boat we made and won the second place! Yes, we made a big paper boat and we rowed it on a lake! It was fun!



The past weekend was the 5th annual Howard County Boat Float contest. Wang's family invited us to join the contest. We were on the same team--the Lion Team. The contest was to make a boat with cardboards and duct tapes only, and to rowed the boat across a distance on the lake. Whoever rowed the fastest, made the most fabulous boat, or sinked in the most unthinkable way would be rewarded. See their website here: http://www.hocoboatfloat.com/

It was our first time and we had no experience at all. After a brief discussion, we decided to make a simple 'box-like' boat, which fits one or two people. Someone thought the shape of the boat is closer to a coffin than to a box. Anyway, a coffin is a box.

Wang Bo and I were responsible for making the boat; ladies for 'wrapping' it with a big plastic sheet to 'seal' the boa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boat making, we tol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at girls and lousy boys. Wang and I initially just wanted to put a girl as a model on a flat cardboard sheet and lousily folded the paper around the model to form the shape of the boat. That idea was quickly overthrown by girls. Girls like neat things and straight lines are among them. So be it. We boys made a so-called neat boat by following girls' orders; girls wrapped the boat like a gift. By far, no one knew if the good-looking boat would sustain the moment of testing--being afloat beyond the distance to row.

One of our competitors made a very solid and beautifully aerodynamic-shaped boat that was basically covered by tapes. Among these two, whose boat would be more buoyant?

The moment of the truth finally came. Initially, we boys tended to be as heroic as possible by being the sailors. Soon, we discarded the heroic idea as a bystander left us a comment--"that would interesting!" after he peeked inside the boat and glanced over us, the sailors to be. My interpretation was "tha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see how two over-sized men, crowded in a tiny paper boat, tried to vainly rescue themselves from the inevitable fate." Instead, as being shown repeatedly in history, our ladies, as legend heroines, came to our rescues. They volunteered to be the sailors for being physically smaller and for being more agile.

Yet, our heroines did not have a good start for the flaw of the boat design. The bottom of the boat was too narrow, and the sides of the boat were not strong enough to resist water pressures. For that, our heroines got overthrown instantly out from the boat and Wenlei got injured.

"Never giving up" was the spirit behind of this contest, and we are the faithful followers of the spirit. Our remaining heroine, Xiao Jie, tried again alone. This time, she succeeded! She had a perfect sense of balance and used it beautifully while rowing the boat. She managed to keep the boat aloft from the start point till the destination. That was truly heroic!

Finally, we got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contest! It was fun to put theory into practice, and it is the contest I want to attend next year!

(Thank you for reading the whole article. By the way, don't blame me if I 'forgot' to mention that there were only two teams in our class.)

Monday, June 09, 2008

余秋雨是人嗎?

我看了余秋雨的這篇文章。通篇胡說八道, 整個一個偽善, 加”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語氣。我開始有"他還是個人嗎?“的疑問了。

  • 确实很难快速腾出手来处理已经倒塌的校舍建筑质量的法律问题” 法院應不是救災單位,怎么就不能展開調查?

  • 你们所遭遇的丧子之痛,全国人民都感同身受。十三亿人在同一时间全部肃立,默哀三分钟,这肯定是人类历史上最浩大、最隆重的悼念仪式。悼念对象,就有 你们的孩子。在全国哀悼日,一位佛学大师对我说,有十几亿人护持,这些往生者全都成了菩萨,会一直佑护中国。我想,你们的孩子如果九天有灵,也一定已经安 宁。“ 的潛意思是說“已經那么多人為你孩子哀悼了, 夠意思了,就別鬧了。”

  • “一些对中国人历来不怀好意的人,正天天等着我们做错一点什么呢。“ 你是說別丟人現眼?


立此存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94efe01009iom.html

余秋雨


  昨天从海外一些媒体看到,灾区一些家长捧着遇难子女的照片请愿,要求通过法律诉讼来惩处一些造成房屋倒塌的学校领导和承包商。从画面上看得出,警察们 正用温和的方式劝解,但家长们情绪激烈。由此,那些已经很长时间找不到反华借口的媒体又开始进行反华宣传了,诬陷性的说法有四点:


  1、 是天灾,更是人祸;


  2、 官方宣布,这事法院不受理;


  3、 五个境外记者拍摄这种场面时被公安“短时间拘留”,询问他们的身份;


  4、 难道地震真使中国民主了吗?


  为此,我要含泪向这些请愿灾民作如下劝告——


  你们所遭遇的丧子之痛,全国人民都感同身受。十三亿人在同一时间全部肃立,默哀三分钟,这肯定是人类历史上最浩大、最隆重的悼念仪式。悼念对象,就有 你们的孩子。在全国哀悼日,一位佛学大师对我说,有十几亿人护持,这些往生者全都成了菩萨,会一直佑护中国。我想,你们的孩子如果九天有灵,也一定已经安 宁。


  校舍建造的质量,当然必须追究,那些偷工减料的建筑承包商和其他责任者,必须受到法律严惩。我现在想不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还会有什么机构胆敢包庇这些人。你们请愿所说的话,其实早已是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决心。但是,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因为,无论怎么说,这次大灾难主要还是天灾。当然也有未倒的房屋、幸存的学校,但这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来论定。已经有好几位国际地震专家说,地震到了七点八级,理论上一切房屋都会倒塌,除非有特殊原因,而这次四川,是八级!


  有了这个主因,再要论定房屋倒塌的其他原因,就麻烦得多了,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科学检测和辩论,而且要经得起国际同等级的灾测比照。我希望有关方面能在 搜救生命、挖掘遗体之后尽力保护校舍倒塌的实物证据,以便今后进行司法技术调查。但在目前,不能急躁,因为还有更危急的事。


  堰塞湖的问题是悬在几十万人头上的凶剑,卫生防疫问题也急不可待,灾区上上下下所有的力量还在气喘吁吁地忙于救灾,人口大幅度流动,一切都处于临时状 态,因此,确实很难快速腾出手来处理已经倒塌的校舍建筑质量的法律问题。我想,你们一定是识大体、明大理的人,先让大家把最危急的关及几十万、几百万活着 的人的安全问题解决了,怎么样?


  你们受灾以来的杰出表现,已经为整个中华民族赢来了最高尊严。你们一定不会否认,这些天来,无论是中国的各级政府、军队、武警、医生,还是全国各地和 世界各国的救援者、志愿者都尽心尽力、令人感动。只有当这些里里外外的多重力量不受干扰地集合在一起,才能把今后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步步完成。因此,你们要 做的是以主人的身份使这种动人的气氛保持下去,避免横生枝节。一些对中国人历来不怀好意的人,正天天等着我们做错一点什么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94efe01009iom.html

Monday, June 02, 2008

The Rape of Nanking

I have learned about Nanking Massacre since I was very young. Elders, at summer nights, often told us stories about holocausts committed by Japanese armies. Many of elders were witnesses. So, I did not come to The Rape of Nanking, the book about Nanking Massacre, without preparations. Nonetheless, I was still shocked when I read the book, and it was not a pleasant reading experience.

Although it is not pleasant to read the book, it does not say that it is not worthy to do so. On the contrary, it is not only very important to read the book, but also essential, for being a Chinese, to read to not forget about that dark past.

Why would the horrible Nanking holocaust even happen is the question naturally comes to a reader's mind. It is easy to blame Japan's armies for all of these horrible things. Indeed, they were the murders. However, why would Chinese armies, as well as people, allow those butchers slaughter them so easily? In the book, I did not find a lot of resistances from Chinese people. Instead, few Japanese soldiers managed to slaughter a lot of Chinese people by ordering them to dig holes for themselves. Why would Chinese people be so tame and so weak like this? To me, it is not an honor to announce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peaceful if the result of being peaceful is to be slaughtered like pigs.

高希均說“國家不富強,終遭欺負; 政府不廉能, 終被揚棄; 人民不爭氣,終被輕視“。誠哉斯言!

Sunday, May 25, 2008

The English Patient

I watched "The English Patient" again tonight. It has been 12 years since I watched the movie in the theater.

This time, I started to properly comprehend the movie, caught many details I missed in the first time, and did not cry. It is really a good movie. A good movie, like a good book, makes you ponder it again and again:
  • Is the nationality to a person really important? Almasy, the leading character, was once asked: "What do you hate the most?" "Ownership." is his reply. The title of the movie also provides a hint about Almasy's total rejection of nationalism. Almasy was a hungarian who worked on a British exploration team, helped a Germany spy get across the desert, and was mistaken as an English patient. Both of his rejection to the nationalism and his affair with Mrs. Clifton come from his hatred about ownership. However, it is ironic that he can't resist his desire to own Mrs. Clifton.
  • Why did Mr. Clifton choose to die in an airplane crash, a failed attempt to kill all of them? I think it is to do with his social position. He wanted to keep his dignity till his last minute of his life.
  • What is true love? Is marriage (ownership) a good thing or a bad thing in terms of 'love'?
  •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arallel lines in the plot: Almasy v.s. Mrs. Clifton and Hana v.s. Kip ?
Although, I am warned that the movi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novel, I believe that the novel of The English Patient would still offer an enjoyable reading experience.

Tuesday, May 20, 2008

[轉載】伤痕——一个土木工程师的四川地震灾后思考

中國人習慣用感情去理解事情,而不是用理性去分析事情。常常是當情感得到
滿足後,就把得失放兩旁;也習慣以吃苦耐勞作為代償。我不反對吃苦耐勞,
但我反對一切以吃苦耐勞為依歸。我以為那是我們民族的硬傷。我以為當一個
人知道如何正確的好逸惡勞時,他把事情做好的可能性就大大的提高。

四川大地震震出中國很多問題。網上帖子、媒體大多流于感情(近來有走向濫
情的趨勢),真正針對問題檢討的不多。寫新語絲的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難得的
明白人。不知道中國政府中有沒有勇敢的明白人,敢于站出來檢討。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伤痕——一个土木工程师的四川地震灾后思考

  作者:书剑子

  5月12号的四川地震,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汶川迅速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
这次地震,伤亡很重。经济损失惨重。震后7个小时内,死亡人数官方报道就有
8000人,很多地方整个镇子几乎被夷为平地。我觉得实际伤亡人数可能达到7万
人,伤残可能达到20万。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达到数百亿美元。再考虑间接经济损
失,全国人民今年一年白干了。

  通过这次地震,暴露的问题很多。

  1、 大众科学素养不足:

  地震作为一个频发的自然灾害,几乎每年全世界都会发生一系列大大小小的
地震。历史上造成重大伤亡及重大损失的高烈度地震史不绝书。但是由于我国特
色的教育,孩子们从小学就开始接受长达近20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教育,但是关键时刻,这些哲学并不能救人一命。地震来了,只有科学的避震
知识才可能给你捡回一条命。但是,官方教育体系里并没有任何关于各种自然灾
害的急救知识。

  其次,多年的爱国主义科技史教育,也遭到了报应:很多人质疑政府刻意隐
瞒地震预报,很多人责骂地震局及科研人员的水平低,依据就是古代张衡就能制
造出能预测地震的候风地动仪,而为什么现代科技预报不了?更有人以此作为依
据,开始怀疑现代科技,转向相信一堆具有“东方色彩”的“东方科学”。各种
荒诞不经但是瞎猫逮个死耗子的“预测理论”都找到了市场。实际上,我并不相
信历史上所谓的地动仪。虽然我没有认真地查证过史料,但是根据广为流传的官
方教育,说其中间是一个直立的柱子,柱子与其周围的龙头里的珠子有关联,当
地震波传来,珠子就掉到蛤蟆的嘴巴里,于是,蛤蟆就指示了地震的方位。实际
上,这样的说法根本就是一派胡言:首先地震发生后,能量由三种波向远方传播,
包括纵波(P波)、横波(S波,震级就是根据S波的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的)及面
波(L波),这些波分别以不同的速度传播,且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地层的作
用发生衰减、折射、反射、滤波、共振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整个过程十分复杂,
目前人类尚无法认识清楚。而倒立的柱子相当于一个倒立摆,遥远地方传播过来
的地震波对其的作用,使其受到微小扰动后的倒塌方向根本无法预测。退一步说,
就算能指示出方向,那也只能作为地震灾后报告,而不能“预测”。所以,我们
的教育部门应该好好反思中国科技史的教育和急救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宣传教育。

  2、 政府战备不足:

  地震预报分为长期预报、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长期预报主要是研究地震区
划,为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建立科学的依据。中期预报,则是为政府准备救灾物
资,制定应急预案作为依据。而临震预报,地震科学界的主流已经逐渐减弱了在
这方面的研究,原因很简单:地震高度复杂,很难准确地在时间空间上预测准确。
所以地震抗灾不能依赖临震预报,而只能寄希望于中长期预报,做好地震区建筑
抗震设防,做好政府应急预案及救灾物资准备。这样一旦灾害性地震发生,立即
开展救援,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至于网上广泛流传的龙小霞的论文,我认为可以一笑而过。因为她的“可公
度法”的基础就是认为地震的发生是完全由一个确定的规律决定的。是有精确的
周期性的,这个周期性由“公度”决定。这个基础就不被目前地震学界的绝大多
数人认可。虽然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是并非具有精确的周期性,一
个典型的例子如下:

  美国Parkfield由于处于地震活跃期,差不多每几十年就一次地震(好像是
39年左右还是19年左右,我今天没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近7次地震的间隔相当
有规律,美国的地震学家们预测将在1989年至1992年将发生一次地震,所以在该
区域设置了大量的观测仪器进行监测。然而一直到2004年这场地震才千呼万唤始
出来。并且遗憾的是:虽然近场布置了大量的各种仪器(差不多比全中国的仪器
总和还多, 也只有美国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地震还是在地震学家们
毫无准备中发生了。

  Nature于2005年10月刊发了一篇论文,表示可靠的短期地震预测仍然无法做
到[文献1]。

  该文中说:大约20年前,地震学家认识到,圣安德列斯断层的40公里长的
Parkfield部分,是他们最有可能获得接近一次大地震的高质量测量结果的地方。
他们安装了一个密度很大的仪器网络,来监测一个自1857年以来至少发生过6次
大地震的区域。按预测应发生的地震没有在所预测的1993年发生,但监测工作继
续进行,2004年9月终于发生了一次6级地震。所记录到的数据显示了以前从未看
到过的地震过程的某些方面,但没有发现任何关于2004年Parkfield地震的明显
前兆。所以,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受到密集监测的地区可靠的短期地震预测似乎仍
然是做不到的。(Article p. 969)Nature 437: 7061 13 October 2005

  建立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是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目前国际防灾减灾的主题
已经从试图对灾害的预测转向了对灾害的预防和灾后最有效的重建。这是防灾减
灾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各国都大力进行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在不放弃监测预
测的同时,提高抗灾能力,加大防灾宣传,积极进行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由于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同时也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所以在这方面做得相当成功,
我们没有看见报道说日本对哪次地震预报多么准确,但是在各次地震中日本总是
保持着相当少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灾后也能快 速地进行救援和恢复建设。
可以说,在防灾减灾方面,日本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以上这两点,我在上次九江地震中已经在《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任重道远》
一文 (XYS20051129)中进行了强调,但是遗憾的是,近2年过去了,情况并没有
任何改观。

  这次媒体被政府要求围绕“救人”这一主题,一个又一个舍己救人的故事,
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母亲的故事,一个又一个人民解放军奋不顾身舍小家顾大家的
可歌可泣的故事,人们的眼泪都快流干了,各大电台一直在现场直播一个又一个
救人的场面。但是有几个人能反思反思?下一次再来一次这样的地震,我们是否
还要付出同样的代价?为什么近10年来,大大小小也不少次地震了,引起的很多
问题就是无法得到解决?为什么政府的过错要用无辜的生命作为代价?为什么要
用惨重的伤亡来做为中国经济畸形发展的最震撼的注脚?为什么要用天文数字的
祖国花朵的凋谢,来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无耻的谎言作
注释,让那么多灿烂的笑脸永远定格在青春少年?

  现在屁大的事,媒体都要加上一句“某某政府启动了紧急预案”,那么我怎
么这么多年来,没有看到任何公开出版的或者政府内部的所谓“紧急预案”?实
际上,哪次灾害,都是政府官员内部先内斗一次,然后才能缓慢地在人治下开展
工作。哪来什么在一个法律框架或者政府应急预案的框架下工作的样子?

  东方卫视找了一个上海市救助与防灾处副处长作为嘉宾。当前方不同地区的
记者纷纷传回伤亡最重的都是学校,且都是教学楼整体垮塌,死亡人数触目惊心
的消息,男主持人说“我以前去过日本,在日本期间也发生过地震。日本作为一
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在灾后学校都作为避难场所,可见日本的学校是比较坚固的。
而这次汶川地震,恰恰相反,学校几乎全军覆没,成为伤亡最重大的地方,您觉
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然后把目光投向那个副处长。这个长期在官场浸淫的
面部肌肉抽搐一下,然后说到“主要原因还是这次地震震级太高了”。我当时就
把遥控器砸过去了。然后女主持人接过话茬:“我们看到啊,这次地震,经济好
一些的镇子,楼房倒塌的比例就小得多,而经济落后的一些镇子,几乎夷为平地。
这是不是也说明了,经济条件好的地区,抗震设防做得要好一些?这是不是也说
明了,这次地震惨重的伤亡也与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有关系?”在目前的政治环
境下,东方卫视的主持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我真的感到很欣慰。这个副处长,除
了糟蹋粮食和纳税人的钱财,还能对救助救灾起什么作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3、 我国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建筑管理上,我国还是一直是二元化管理。各地建设局只管理公共建
筑、政府建筑和商业建筑。私人业主的,没有经过商业市场的建筑,没有纳入建
设局的管理范围。实际上,各地的建设局与土地局,除了在房价上升上推波助澜
外,对地方的建筑安全,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这次地震,县级以上政府的房子绝对经受了考验。四川成都市政府花费数十
亿巨资,由鸟蛋和鸟巢的设计人安德鲁设计的莲花型的建筑群,连玻璃幕墙都没
裂一个;其次就是商品房。商品房虽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偷工减料,但是由于都
经过正规的设计,都具备抗震能力和良好的延性。因此,即使发生破坏,也没怎
么造成人员伤亡;再次就是农民自己的房子,虽然一些经济好转的农民,把毕生
的资产都投入了房子上了,也都采用砖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但是由于没有经
过正规的建筑结构设计,完全凭借包工头的经验,而这些包工头的经验根本算不
得经验——这些没有任何结构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包工头,连静力荷载的传递
路径有时候都不合理,别说什么抗震设计了。这些农民也根本没有抗震概念,把
钱都花费在没有用的地方。我都被我哥哥气死了,作为一个土木工程师,我连自
己亲人的观念都无法改变。在他有建造房子的意图之后,我从一个土木工程师和
房产界人士的角度,给了他很多专业意见,但是他就是听不进去。最后在我不知
情的情况下,花费6万元建造了一个200个平方米的2层小楼。结构上存在相当多
的不合理之处。而我的堂哥,作为当地最有名的建筑包工头之一,90年代末建造
自己住宅,几乎犯了所有的结构安全大忌。现在房子几乎成为危房,更别说抗震
了!我们那里农民追求房子的进深(从大门到“中堂”的距离,即房子的宽度)。
他的房子是9米进深,客厅宽度8米。采用横墙承重方案,4米跨度的预制板。但
是9米跨度的主梁,梁下不但没有“梁托”,而且梁的边缘距离门洞的边缘在水
平上几乎只有20公分的距离,在高度上,也只有半米的距离,1米2的门洞没有过
梁,直接采用砖砌。所以,想都不用想,不到1年,就从梁端发展了一条直达门
洞角的裂缝!9米跨度的主梁,他以前从来没做过。于是也不放心,加大梁高,
增加配筋数量和直径。但是不幸的是,4根直径22毫米的钢筋净距离太小,又因
为我们村没有三相380伏特的电力,没有采用机械振捣,只采用了人工振捣,混
凝土的坍落度、水灰比等指标可能也不合适(他们搅拌混凝土绝对不会有水灰比
的概念),混凝土的石子无法穿过钢筋间隙,造成很多主受力钢筋外露,而第二
排钢筋又被他配在中性轴的位置,对正截面抗弯完全不起作用。箍筋采用直径为
6的钢筋,且间距达到40公分以上。可见,箍筋配筋相当不足,而由于混凝土密
实性不足,屋面又没做好防水,梁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钢筋锈蚀严重。更要命的
是,前面的走廊,预制楼板直接放在1米2长的悬臂梁上。而变截面的悬臂梁梁高
不足,混凝土密实度又不够,负弯矩的钢筋又严重不足(只有2根直径为10的钢
筋),他自己也害怕,于是在预制板上面又浇筑了4-10公分厚度的碎石混凝土。
实际上,这一措施,起反作用——因为碎石混凝土层的存在增加了重量,但是对
负弯矩的抵抗能力没有一点增加(这需要工程力学和混凝土结构学方面的知识才
能理解),然后他又对梁进行加固,在跨中增加一个砖头砌筑的柱子,把9米跨
度的梁变成一个4米5跨度的两跨连续梁。学过力学的人都知道,如果梁不发生一
定的挠度,他后期砌筑的柱子不受力。假设梁发生大挠度,但是这样在柱子上面
会产生负弯矩,而他的梁在上层只有2根很细的架立钢筋,根本没有主受力钢筋,
所以主梁如果真的产生大挠度以后,柱子顶部位置,梁肯定会裂。还有一大堆其
他问题。这就是一个接受过高中教育,有多年工程队经验的农村建筑包工头的水
平。所以可想而知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设计的,由这些包工头和农民设计建造的房
子,安全性如何。

  最差的就是学校建筑。这又由多种原因决定。

  首先资金不足。在贫困山区的学校,教育拨款很少,又不能象城市学校那样
可以收取大额度的各种借读费等费用,所以资金十分紧张。在建造过程中,再加
上政府部门主管官员,教育局主管官员,学校主管官员,包工头等层层剥削,可
以想象最后能花费在教学楼上的钱还能有多少。

  当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等级提高以后,政府部门,重要的企业等都会对房屋进
行鉴定、加固。但是这些学校,70年代设计建造的房子也不会有人管。所以,学
校的老房子设防不足,学校的新房子偷工减料。学校的房子没几个好的。从大量
的描述和照片上可以看到,发生整体垮塌,伤亡最大的,都是采用预制板的教学
楼。预制板建造方便,省钱,平时使用也没大问题,但是对抗震十分不利!我简
单给大家解释一下:你用四个砖头在桌子上围成一个边框,上面放一个小石板,
小石板的两端分别压在两侧的砖头上(前后的砖头仅仅起到围护作用),这个时
候你前后摇晃桌子,你会发现,不那么容易把这个简易的房子摇倒塌。但是你再
试试左右摇晃,保证稍稍一用力,被承受小石板重量的左右两个砖头就剧烈摇晃
起来。要是你摇晃的频率恰好接近它自己的自振频率,则很快就倒塌了。这个时
候虽然前后两个砖头不容易晃动,但是它“帮不上忙”。从这个小实验中可以看
到——墙体被横着摇晃的时候,如果上面再有大的质量,很容易倒塌。但是如果
是顺着墙的平面内晃动,则不容易倒塌。在工程力学上,这叫做“平面内刚度远
远大于出平面刚度”。而如果是采用半框架结构,现浇板作为楼板,则相当于用
胶水把小石板的四周与四个砖头都粘接上。这样无论从哪个方向摇晃,四个砖头
都能起到作用。总有一个方向的砖头能起到强大的作用(面内刚度大)。这也解
释了为什么灾区有的房子不倒塌有的倒塌了,这不仅仅取决于房子的质量,也跟
房子的朝向、承重方案等有关,非专业人士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所以仅仅根据
房子是否倒塌就直接下武断的论断说没倒塌的房子好,倒塌的房子都差,是不严
谨的。

  而对于框架结构,则墙体全部是起围护作用(尽管也对抗震起很多作用,但
是在结构计算分析中都忽略,这样使得结果更偏向安全),所以框架结构的房子,
窗户大开间大,完全不是伤亡惨重的理由。网上有关于抗震专家、中国科学院院
士周锡元院士(说起来还是我的师叔呢)的采访,认为“学校校舍的抗震设计是
世界性难题”,我认为很可能是记者为了政治目的刻意扭曲他的原意的。如果他
的原话真的那么说的,真的是那样的观点,那也太无耻了。因为一个合格的土木
工程的本科生都不会那么低水准的。校舍由于开间大、窗户多等因素,确实对抗
震不利,但是并不意味着在技术上设计不出来能抵抗高烈度地震的教学楼!这是
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从很多幸存者的描述来看,大部分造成重大伤亡的教学楼都是脆性破坏,在
地震开始的数十秒甚至数秒就倒塌了。并且一旦倒塌,就是粉碎性的倒塌,很难
给幸存者留下多少生存空间。经过正规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就是最终倒塌,也
绝对不会是如此快速的脆性破坏。退一万步,就是倒塌的时候人还没来得及跑,
经过良好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倒塌后也不是如此彻底的倒塌,而仅仅是关键
部分的损坏造成的整体侧倾,底层框架柱屈曲等形态的破坏,能保证尚未逃生的
大部分人都能有生存空间。

  所以,如此重大的伤亡,房屋结构的抗震设防不足,施工质量不好等因素是
主要因素,急于用震级过高来辩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实事求是的!地震正常,
高烈度地区的建筑物发生大面积倒塌也正常,但是如此动辄在地震来临瞬间就彻
底崩溃,把数百上千人活埋,整个建筑变成活地狱式的倒塌,是无论如何辩解,
也是洗刷不了清白的。

  所以,震区应该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抗震相关法规的建立和政府
监管的力度!所有新建住宅都纳入建设局的管理之中,建设局切实服务好,提供
一些常规结构农村房屋结构的标准图纸,对建房技术人员实行签字负责制度,并
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实行农村房屋建设市场持证上岗。当然,不要又把这些搞成
药监局那样的花钱买证。二是不收费进行服务,经费由政府专向拨款。

  4、 地震烈度来描述建筑质量不合理:

  目前描述地震有两个重要参数,一个是里氏震级,一个是烈度(中国地震烈
度表http://www.hnccic.com/Web/HTML/oftendata/cysj13.html)。前者是地震
中释放总能量的度量,后者是地震破坏程度的度量,很多普通人对这两个概念区
分不开。一个同样震级的地震,其断裂模式不同,震源深浅不同,不同的震中距,
则烈度也不同。甚至范围很小的地方,由于地质条件不同,也会形成显著的差异。
例如一般孤立山头上烈度会大一些,沉积盆地由于松软土层的滤波、放大作用,
也会造成烈度增加。

  目前描述地震的破坏程度和某个场地的地震剧烈程度,主要依靠这个描述性
指标——烈度。抗震设防也是使用烈度,同时与超越概率以及峰值加速度等关联
起来。譬如平时所通俗说的抗震设防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
个小、中、大的分界,就由两级烈度来区分:低于设防烈度的,就叫做小震,介
于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之间的,叫做中震,超过罕遇地震的,叫做大震。而
“频遇”、“罕遇”的区分,又是由超越概率来决定。各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
最后与烈度相对应,具体在做抗震计算的时候,又与峰值加速度关联。因此,烈
度相当于是一个过渡量。烈度作为一个描述性指标,无法直接运用来指导抗震设
计,真正的抗震设计,还是使用峰值加速度和一些代表性的地震记录作为计算依
据。而最要命的是,当一个地区的建筑设防采用烈度这一概念,同时,又采用该
地区的建筑的损毁状况作为评价一个地区地震烈度的描述指标,因此构成一个逻
辑上的循环。是极其不合理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甲、乙两地的地质状况、地震加速度谱等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这
是不可能的,我们姑且做这个思想试验)。同时两地又采用同一套图纸建造了一
批房子,但是甲地的房子没偷工减料,建造质量很好,乙地偷工减料很严重,房
屋质量比较差。自然地震过后,甲地的房子受损少,乙地房子受损严重。于是灾
后调查的时候,专家根据烈度的描述性指标,就会说“甲地房屋的损毁比较比较
小,烈度较小仅有6 -7度,乙地经过抗震设计的房子多数倒塌,烈度达到9-10度”
然后,乙地房屋的建筑商就会以乙地烈度比甲地高为依据,来为他们的房子损毁
严重辩解:“我们这里的烈度达到9-10度,而我们的设防仅仅是7度,所以大部
分房子损坏了!房子倒塌并非因为我们质量问题,而是由于烈度超过我们的设防
烈度”!而为什么乙地烈度会比甲地高,专家学者们又会找出一大堆专业的理由,
普通百姓自然是不懂!

  所以,从这个例子上可以看出,烈度这个描述指标,是不适宜作为地区抗震
规划时作为设防的指标量的!而仅仅适合用来作为灾后损失估计的量(不管你房
子的设防是什么样的,根据房屋受损比例和严重状况,加上地区的人口密度等参
数,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灾害损失)。我多次跟相关研究人员辩论,希望改变这
一现状,免得烈度这个描述性指标成为不法建筑商的庇护伞!

  烈度这个指标,在真正的抗震设计上并没有直接作为设计依据(目前一般性
的结构设计,仅仅考虑一个等级的峰值加速度作为地震力的计算指标,同时,在
概念上,进行各种有利于抗震的细节设计及构造设计;重大结构则采用若干条与
场地类型匹配的地震加速度记录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分析。特别重要的结构,采
用基础隔震、耗能减震及主动控制及半主动控制等相关措施),但是在设防上,
却作为设防分级标准,是极其没道理的!

  5、 贫富差距的扩大:

  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位于世界前列,远远超出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
上最“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现在官方也都尤抱琵琶半遮面
地承认这一尽人皆知的现实。这次地震灾害中,受灾最严重的人往往是最弱势的
群体:学生、穷人、农民、小城镇的贫民窟等。用数以万计的性命来作为这个畸
形经济的注脚,是否太残酷了点?

  6、 对地震灾害的重视程度不够、规划不合理:

  这次地震灾害中,有一些例子值得重视。一是一些化工厂的化学物品发生泄
漏。化工厂的抗震设防应该更加重视,因为化工厂破坏可能引起更大的次生灾害。
一些重要的化工厂不应该修建在地震危险地带。特殊行业的厂房建设之前应该进
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但是这次地震中,还是很多化工厂倒塌,发生一定规模的化
学物品泄漏。目前还没有透明可靠的数字,不知道对环境和周围人口产生什么样
的影响。

  著名的剑南春酒厂,储存陈酒的库房遭到毁灭性破坏,损失惨重。这些都是
鲜活的例子。其实,按照道理,陈酒的库房应该进行特殊的抗震设计的,譬如进
行基础隔震等特殊的措施,可以保证就是把大地震翻过来,酒坛子都不会坏一个。

  7、 赈灾善款的使用透明度:

  网上有文章说,03年北部某省,国家发改委给了5900万的赈灾款,到省级政
府后,就截留了4700多万,发了1100多万给市,市政府则又截留1000万,给100
万给民政局,民政局则再次截留50万,发放50万赈灾款,而这50万,也是由关系
有路子的,真正没点关系的灾民,几乎都没得到一分钱。老百姓到省里去告(可
能以为仅仅是下级地方政府有问题吧),结果省政府高度紧张,把这些告状的劳
教了。

  最近网易低调发布消息,说停止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合作,截至某日以后的善
款将由另外一个非政府组织来接受。原因就是红十字会不原意接受监督。这些有
很强的官方背景的各种慈善组织,总是让人不放心。缺乏透明度,善款很容易被
挪用甚至贪污!

  国家审计署审计车辆强险时发现,车辆的强险,理赔的花销仅仅占保险费的
不到一半,收的保险费大部分都被掌管这个庞大基金的人员以各种名义花费了。
譬如工资、福利、办公楼房会馆等等,且完全是不透明的。

  同样,具有强烈官方背景的慈善组织,人们很难相信这些官员们能有一颗慈
善的心。

  这次地震,是个鲜活的教材。如果不认真反思,认真总结,并迅速落到实处,
10年之内,我国还会有无辜的性命牺牲在地震灾害中。实际上,我对此并没有太
大的希望。因为从建国后到现在,大大小小的地震也数十次了。多一道练习题,
我不认为成绩就一下子有多大的提高。要不了多久,照旧歌舞升平!

  此文恰于地震7天整默哀的鸣笛响起之时写成,谨以此文表达对不幸遇难同
胞的深切的同情,并勉励幸存的同胞们走出心理阴影,共同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
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Parkfield 2004: late result) Implications for
prediction and hazard assessment from the 2004 Parkfield earthquake.
Nature 437: 7061 13 October 2005

(XYS2008051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Wednesday, April 16, 2008

王力雄的天葬

王力雄的天葬写得太好了, 先生观察入微,书成十年, 西藏局势发展, 未脱书中论述。我本想发表我的读后感,但看到天葬的跋,我感觉它已经写出我所有的感想。不如冒犯版权之讳,把王力雄的天葬书跋贴出,以扬天下。书写出,本要人看,无法同王力雄先生连系,取得同意,希望先生勿以为怪。





写完这本书,西藏问题到底应该如何解决,不但没有得到答案,
似乎反倒愈发迷茫。的确,甚至西藏问题最终是否有解,也是我在写
书整个过程中一直萦绕不散的困惑。
如果不带有自己事先已定的结论,去倾听置身于西藏问题的各方
面,它们都有自己的道理,站到哪一方面的立场上去,也会理解它们
的道理,并在相当程度上给予同意,或至少认为是不得不如此。然而
当你试图同时理解各个方面而需要从一个立场跳到另一个立场的时
候,你就会被它们之间的大相径庭搞得不知所措。你对各方面的道理
都能理解和同意,甚至认为让任何一方面的主张单独实行,都能行得
通。达赖、北京、西方,它们的方式都可以让西藏问题得到解决,或
者哪怕是谁都不管西藏了,西藏自己也能走下去。然而你却不可能找
到一个统一的立场来包容互相对立的各个方面,它们不可调和,它们
却同时都对西藏下手,相互作用的合力,结果就是把西藏引入无路可
走。
而问题是,西藏问题不可能由某一个势力单独解决,它们必然要
共存,要相互作用和斗争,并且愈演愈烈。面对这种局面,你只能产
生强烈的无奈感,感受某种精神分裂式的痛苦。
作为一个旁观者,这种被分裂仅仅存在于个人的认识领域,可以
搁置,可以忘却。然而对于西藏和西藏人民,被分裂的则是他们的历
史、文化、民族、信仰、现实生活和未来希望,是他们生命中的一切,
而且是必须天天面对绝无可能有任何回避的。
当我看到那些虔诚的藏人以五尺身躯一步一叩地量过荒原雪山
去朝拜他们的神灵时,有时会感到十分惆怅。他们现在已经有了两个
班禅活佛,他们很可能还将有两个达赖──如果现世达赖喇嘛去世时
西藏仍由中共统治,北京和达兰萨拉必定抢着寻访和认定自己的达赖
灵童,把他们同时推到藏人面前。想一想,西藏最重要的两位转世之
神──被藏人视为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都出来两个,且相互
对立和否定,那将使视宗教为生命的淳朴藏人处于怎样的精神分裂?
每天他们面对世代崇拜的神灵,都得经受如此根本性的选择困惑和担
心选择错误的恐惧,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不仁义的对信仰的亵渎和摧
残吗?
活佛变为两个,只是西藏社会从总体上发生分裂的一个象征。实
际上,我这本书从头至尾描述的都是西藏的分裂──主权争夺、革命、
阶级斗争、宗教之战、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城市与农村的割裂、宗教
领袖与本土人民的分离,还有那些难以破解的“局”……
西藏就像一个失去了行动能力的人体,躺在世界屋脊的雪山之
巅,从不同方向飞来的鹰鹫,纷纷按照自己的需要撕扯她,从她身上
啄食自己需要的部分──或是抢夺主权,或是争取民意,或是表现意
识形态,或是讨好国际社会,还有那些贪心不足的商人、盗猎野生动
物的枪手、寻求刺激的旅游者、厌倦了现代文明的西方人……也都涌
进西藏各取所需。综观历史,西藏从未被外力摆布到如此程度,如此
无奈、身不由己。我给这本书取名《天葬》,就是取自这样一种意像
──西藏在被撕裂,西藏正在死亡。
西藏问题是当今全球关注的世界性问题,表面上看,西藏问题的
症结似乎是西藏与中国的或分或合,实际上它几乎包含了当今人类的
所有矛盾和冲突──主权之争;民族主义;文明冲突和宗教对立;东
西方差异;传统丧失与价值体系解体;现代化和保持传统;发展经济
和自然保护;人口压力;地区冲突;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的霸权政治
等,无一不以各种形态体现在西藏问题中。西藏问题之所以解不开,
归根结底是在于人类自身的问题解不开。
以奠定这世界结构的主权原则为例,如果说占领西藏是因为中共
政权侵略成性的话,为什么为中国扩张了更大疆域(即更有侵略性)
的满清王朝却没有占领西藏?有无侵略性只是一个方面,清朝中国没
有主权概念,如果后来仍然没有主权概念,面对无人进藏的中共政权
同样没有必要去想方设法地派人进藏,驻军西藏,并且花费巨额资金
去供养西藏。然而,西方的坚船利炮已经将主权体系不可置疑地教给
了东方,人类的膨胀使领土和空间变成越来越稀缺的资源,主权因此
已经变成必要的现实,成为世界秩序不可缺少的基础。今天,对全人
类而言,主权至上都已是不言而喻的公理,它靠铁丝网和地雷的分割
来维持,它造就战争和死亡,也是使用强权和进行杀戮的堂皇理由,
几乎没有人对它提出质疑。
在这种概念体系和语境之中,谁能对西藏人说,放弃你们没有希
望的战斗吧!不要把主权的得失看的那么重要。既然现在已是藏人有
史以来的最好状态,为什么还要斗争,还要去争什么主权(或换一个
说法──高度自治权)?
至少我这个汉人没有权利这样说。
“不自由,毋宁死”!在当今这个由主权体系和民族主义构架的
人类文明之中,在这个国家之间为一寸领土开战、民族之间为一点不
和翻脸的世界上,劝说一个民族放弃注定无望胜利且代价过大的战
斗,不去为自由和正义流血牺牲(更别说舍弃哪怕所谓“最好状态”
的小日子),那似乎从来都是奸人的行为,是邪恶势力的卑鄙帮凶。
没有人愿意卑鄙,于是全世界都给西藏的自由战士打气,就像鼓
励三岁儿童对闯进家园的彪形大汉发动勇敢攻击,为那儿童喝彩,等
儿童被彪形大汉一脚踢飞时再义愤填膺地进行谴责,然后悼念和歌颂
英勇牺牲的儿童。
我有时不禁冥想,假设西藏能够独立,那些在田间耕作和在牧场
放牧的西藏普通百姓能得到什么?想来想去,想不出太多,他们不会
去当部长、议员,他们的名字也不会被载入史册,他们将继续耕种他
们的土地,放牧劫后余生的牛羊,只是肯定一些人会失去肢体,拄上
拐杖,一些家庭会失去父亲和儿子,没有了欢笑。
可以想见,未来无论是西藏趁中国内乱发动独立战争,把西藏境
内的汉人和中国军队驱逐出去;还是中国内乱导致中国饥民涌进西藏
争夺生存资源;或者中国待内乱结束又一次对西藏进行征服;包括西
藏联合印度,促使印度为保护西藏与中国兵戎相见……在所能设想的
西藏与中国战斗下去的各种前景中,战场都是必定落在西藏,从而无
论战争怎样进行,结局如何,遭受损失的都将主要是西藏的财富,饱
受灾难的也将主要是西藏的人民。
那种前景令人想起就足以不寒而栗──为数几百万的藏人将与
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进行漫漫无期的较量,承受一场接一场在西藏本土
进行的战争和巨大消耗,以及不知何时出头的心理恐惧。
当然,那苦难不是由住在印度、欧洲或美国的藏人经受,他们将
代表受难的西藏得到世界更多的瞩目和援助,而代价由西藏境内的人
民承受。
然而即使是这样,我也不能对西藏境内的藏人说不要战斗,这话
不该由我说,也可能永远不会有人说。
我能做的,只是从一个汉人的角度,把对西藏的热爱变成改造中
国的动力,使中国能够变得更为民主、宽容、平等,从而可以从中国
这一方去主动化解民族冲突,把中藏人民迎接未来的代价降到最低。
顶多如此。
数年前一个夏天,我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遇见一个美国人。他的名
字叫布朗,跟我一样,也是一个人。布朗早我几天到,他告诉我,再
往上走,鞋子非常重要,应该既轻便,又保暖,涉水不透,却又透气
不潮,还必须足够坚硬,以防尖利的石块或冰刃伤脚。说着他向旁边
的大石块猛踢一脚,没事儿。他的鞋符合所有的条件,价值500 美
元。他跟我说这话的时候,眼看我的鞋,显然是有的放矢。我那鞋是
只值十几元人民币的普通旅游鞋,且不说别的条件皆不具备,因为那
次在西藏走路太多,前后都有了漏洞。
布朗向上边营地出发的时候,雇了三头牦牛驮他的装备和给养,
有青菜、柴油炉,甚至有装在防碎装具中的成打鸡蛋。我比他晚一天
上去,我的全部装备和给养只有一个背包。我没钱雇牦牛,也不需要。
我雇了一个名叫扎西的当地藏人,他一人足可以背动我的全部装备和
给养。
扎西自己也有他的给养——那是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糌粑和一
个小碗。扎西把那布袋掖在我的背包外面,一点地方也不占。登山时,
扎西背着所有物品边唱歌边在前面快步如飞,一会就把我甩得老远。
每走一段他便坐在石头上等我,等得不耐烦了,就昂首向天唱一段高
亢悠长的藏歌,然后再猛爬一阵,又把我甩得不见了影。
那天夜里山上营地下大雪。我蜷缩在单人帐篷里,每隔一会就要
打掉落在帐篷顶上的积雪,免得帐篷被压塌。扎西给我背上来的食品
中有罐头、牛肉干、巧克力和压缩饼干,还有一瓶竹叶青酒,比扎西
的糌粑可丰盛得多。但是我觉得难以下咽。喜马拉雅冰川的寒气从帐
篷底部向上爬行,我把所有能垫的——包括塑料袋和毛巾——都垫在
身下,仍然不可抵挡。先上来的布朗离我不远,他有两个帐篷,而且
都是双层,他还有特制的海绵睡垫,有火炉。但是隔着风雪也能听见
从他那边传来的咳嗽,那声音让人感觉他的肺部已经受了伤害。而远
处那座西藏人的帐篷却传出阵阵喧哗和欢笑,不断人进人出,闪动着
欢快的火光。那是为登山队送给养的牦牛工,扎西也在其中。风雪对
他们没有影响,或者那就是他们生活的正常部分。酥油茶和糌粑足以
使他们满足,他们谈天说地,其乐无穷。
那时我刚写完《黄祸》,满脑子都是对人类末日的想象。那天夜
里我不仅在扎西和我的对比中更加深切地认识到西藏高原永远属于
藏人,无论主权、国境、法律归属如何变化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我
还在冥冥中看到未来,如果有一天,主权、国境、现行的生产体系和
法律秩序都随人类社会的末日不复存在,布朗会死,我会死,我们代
表的缺乏抗受苦难能力、甚至已不知离开人造环境该如何生存的文明
全都注定要死,而扎西却不会死,他是自然之子。只要人类还剩下最
后一个种族和文明,那就一定是藏人和他们“天人合一”的古老文明。

Tuesday, April 15, 2008

王力雄的天葬

读了王力雄的天葬。 西藏的问题复杂的很,不是如同现今西方简单的指责中共统治下没有人权就完事,恰恰与事实相反,很可能是那些弥补文革时的怀柔政策造成现在的西藏动乱不安。 藏独有其悠久历史与理由,但是我想知道有多少藏独是农奴?我对西藏问题悲观的很,我以为没有解决方法。


王力雄的天葬

Wednesday, April 09, 2008

Tibet? Yellow Peril?

While Olympic game is approaching, it seems that China, Tibet, Olympic torches, boycotts and human-right protests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words on radios and TVs in these days. However, it is quite strange that there seems only one voice on major western media. Why is that? Sometime, I wonder what is really going on behind these surface phenomenons?

Due to my own special circumstances, I have chances to hear opinions from all sides (western, china and taiwan). Here are some different voices about these issues:

* http://www.peaceintibet.com/index.html
*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8/04/08/AR2008040802907_pf.html (好像是陳沖寫的文章。文筆挺好。) My personal opinion is that Olympic game was not, is not, and will not be just a game. It is always a focal point of politics. Pity, but quite true.

I hope that it is not the fear of yellow peril behind all of these epidemic phenomenons. Yellow peril does not distinguish a Japanese, a Chinese, a Taiwanese or a Korean from one another.

Speaking of Yellow Peril, I myself don't quite understand Tibet yet; there is a book, 天葬,by 王力雄,who is the author of Yellow Peril (黃禍)。 I will see if I can manage to get a copy from the local library.

Monday, March 24, 2008

DoE Energy Star Page

能源部节能网页。Found it through finding a programmable thermostat for our new house.

http://www.energystar.gov/index.cfm?c=home.index

獐头鼠目下台

很高兴不用再看电视上那一字排开的獐头鼠目,希望不会有新的獐头鼠目上来。 -- 记2008台湾总统大选。

Friday, February 15, 2008

周杰伦在唱啥?

周杰伦在春晚献唱“青花瓷”。歌挺好听,但他的发音实在有问题。

我光听青花瓷,实在听不懂他在唱啥,不得已只好上网去找歌词,
不找还好,找到之后更是落入五里雾--

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从被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屏层鸟绘的牡丹一如你梳妆
黯然腾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皱边直尺各一半
油色渲染侍女图因为被失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正在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嫋嫋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平地书刻你房间上的飘影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正在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掩盖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在独自美丽 一眼的笑意
涩白花青的景已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药效里千年的秘密 急溪里犹如羞花沾落地
林外芭蕉 惹咒语 梦幻的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的等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Repeat **


为啥宣纸上皱边会和直尺在一起?
隐藏在药效里千年的秘密? 青花瓷是药瓶?歌是走武侠风吗?
急溪里犹如羞花沾落地 又是不通文句, 它和药效有何关系?
在平地书刻你房间上的飘影, 越读越怪, 是聂小倩出来了吗? 
惹咒语?武侠风转成神怪风吗?

这歌词比听不清的歌更奇怪。配合奇怪的歌词,再听一遍周杰伦的青花瓷,
也没有听出和歌词不同的地方,周杰伦似乎是这样唱的。但是歌词实在太
奇怪了。

我一心狐疑地上方文山的网站,希望能“正本溯源”,才知道原来那奇怪的歌词的确有问题!!
妈的,误人子弟莫此为甚! 以下为“正本”: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妳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妳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妳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妳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妳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妳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妳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妳
妳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妳
在泼墨山水画里 妳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妳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妳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妳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妳眼带笑意


Thursday, February 07, 2008

情景交融

中文文章讲就“情景交融”, 随便翻出古文佳作,如“岳阳楼记”,如“月下独酌”无一不是例子。“外景”是“内情”的对立面。它可以是景观,也可以是食物,或是抽象过程。林文月(京都一年,饮膳札记)的文字称得上是情景交融。我妻子文蕾的祭父诗也是。


Wednesday, January 30, 2008

The origin of species

Embark on reading The origin of the species.

Another recent explosive news is about the synthesis of the bacterial genome. This really blurs the meaning of life. Darwin is so smart in the way he avoided mentioning the origin of species in the book, albeit titled so, but focused on how species evolved after the existence of the origin occurred.

Thursday, January 03, 2008

头痛

近两天头痛欲裂,无心于事,八成又感冒了。希望在新的一年,我的身体可以健康一些。